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

据报道,在最新一期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期刊》上,来自于德国的科学家杰拉尔德·梅尔博士,在和他的科研团队分析了一块来自于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化石后,发现它的每个脚爪都是大小不同,这些特征在现代猫头鹰的身上并不存在。

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1)

一个未知的大型猫头鹰物种被发现

这次发现的来自于6000万年前的猫头鹰化石,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它是现代雪猫头鹰的祖先,在30年前刚发现它的时候,并没有对它进行详细的研究。

不过在如今的新研究中,却表明它是现代猫头鹰的近亲,属于一种未知的大型猫头鹰物种,而且通过爪子的分析来看,无论是生活习性还是身体特征等,它们都明显和现代猫头鹰有着显著的区别。

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2)

对比现代鸟类,特别是猛禽类来说,它们的脚爪一般都是一样大的,而且它们捕食也都是用鸟喙,爪子不过是在捕食的过程中,起到辅助的功能,比方说按住猎物等。

不过,这次发现的这种来自于6000万年前的猫头鹰,却明显在捕食的过程中,并不是以鸟喙为主的,而是应该通过爪子来捕猎,它的后脚趾和第二脚趾上的爪子明显更大,研究认为,这两个爪子在捕食的过程中,可能是用来刺杀猎物的。

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3)

猫头鹰的祖先是谁?

可以说,这个来自于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化石,已经非常久远了,它几乎可以看做是最早的猫头鹰之一,那么,它会是猫头鹰的最早祖先吗?

科学家表示,研究认为,猫头鹰的祖先大约出现在恐龙时代的晚期,也就是白垩纪末。在上世纪初,科学家在罗马尼亚境内发现了一个鹈鹕目的鸟类化石,它被埋藏在白垩纪的淤积层之中。

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4)

近年来,伴随着研究设备的不断创新,科学家们重新对这个来自于百年之前的鹈鹕类化石进行了检测,发现在它的身上,竟然有着很多猫头鹰的特征,它应该是处于鹈鹕进化到猫头鹰的中间环节,不过,这个研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如果这个发现日后被彻底证实,那么猫头鹰的祖先出现的时间大约在7000万年-6600万年之前,当然,一开始它们也并不是夜行者,研究认为,它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而放弃了白天,选择在夜间出没。

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5)

为何猫头鹰是“夜行者”?

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很多动物都为了生存下去,在和自然法则作斗争的时候,舍弃了一部分祖先的印记,转而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企鹅,它明明是鸟类,在白垩纪也曾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却因为第五次生物大灭绝,而放弃天空选择了海洋。

猫头鹰也是这些努力生存,改变自己栖息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动物之一。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大约3400万年前,猫头鹰开始选择成为“夜行者”,这或许是与大型猛禽类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它们都是在白天捕食,猫头鹰在竞争中不占优势有关。

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6)

所以,猫头鹰开始尝试着在夜间出没,这样,就不会再有猛禽和它们抢夺食物,而在夜间,猫头鹰也是最强大的捕食者之一,这项进食技能让它们成功在地球上一代代的演化了下来,并且成为了人类最熟悉的夜间鸟类之一。

不过,猫头鹰也因成为了“夜行者”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就好像是蝙蝠作为哺乳动物,为了在鸟类的天空中争夺一席之地,在学会飞行的同时,让自己变身成为“移动病毒库”一样,猫头鹰也因此而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分辨不出颜色的鸟类。

研究者表示,很多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仍然可以分辨出颜色,因为颜色可以帮助它们分辨出周围的环境,同时 也可以准确找到降落点。

但是猫头鹰却不同,它们在进化成为“夜行者”的过程中,遗失了锥状细胞,这让它们完全没有办法感受色彩,这也是猫头鹰都是在树上栖息,只有看到猎物的时候,才会猛地扑猎的原因。

远古时期的猫头鹰(6000万年前的古老猫头鹰)(7)

那么,既然猫头鹰无法分辨颜色,那么,在夜晚它们又是如何准确捕食的呢?科学家表示,猫头鹰的听觉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帮助它们在夜晚听到猎物靠近的声音,然后根据声音准确获取猎物的方位信息。

接下来,科学家们将会寻找更多的远古猫头鹰化石,去研究它们究竟是因何改变了捕食的方式,从用爪子捕食改为用鸟喙捕食。

资料来源

《科技日报》8月5日文章《6000万年前脚爪异于现今 古老猫头鹰或有不同捕猎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