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区别通俗易懂 孟子如何评价孔子

“出类拔萃”原意是指出于同一类,但超出这一群人。很容易引申比喻超过聚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现在都是来形容才能品行超出常人的人。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是:“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最有名的导师,人称亚圣,学派学说都讲究传承,他对孔子思想首先是继承,然后是创新发扬。这个基本态度决定了《孟子》一书的基调,包括与学生公孙丑对话的那些篇章。

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区别通俗易懂 孟子如何评价孔子(1)

在这里,公孙丑请教孟子,让他讲讲孔子、伯夷、伊尹这三位当时公认的历代圣人有啥异同。这显然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也不好回答。

孟子先阐述了这三位贤人的相同点,他认为这三人都能:“以仁义治理天下,使诸侯来朝见”;都不会“做不合道理的事,滥杀没有犯罪的人”。

这显然符合孟子“仁”的主张,也算通过老前辈给自己贴金了。

三人的不同之处实际上有点难回答,孟子自己没直接说出个一二三,他借助孔子门徒中有名的三位对孔子的评价来回应。这三人是宰我、子贡和有若,孟子认为这三人出于公正评价了老师孔子,很说明问题。

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区别通俗易懂 孟子如何评价孔子(2)

宰我说:“我看老师比尧舜都强多了。”这是一顶超级大帽子,也是句空泛的大口号。

子贡说:“看见一国的礼制,就了解它的政治;听到一国的音乐,就知道他的德教。即使在百代以后去评价百代以来的国君,也没有谁能违离孔子之道。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谁能赶上我的老师。”这吹得也相当高,不过也属实,孔子给历史长河的中国及中国人划了延续多年的价值观,然而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诸多禁锢。

有若说:“不仅人类有高下的不同,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禽、泰山对于土堆、河海对于小溪,都属同类中的高下之别。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但他远远地超出了同类,大大高出了同类。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谁比孔子更加伟大。孔子是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这个就是出类拔萃的出处,反正就是孔子最伟大。

孟子这么回复公孙丑的问题,实在有点论据不足。不说思想的深邃,单说才能及政治素养,伯夷和伊尹可要超孔子几条街,毕竟孔子除了鲁国,搞政治搞仕途是真不行。

伯夷不是那个不食周粟而死的商末皇族,而是再早一千多年尧舜时代的著名实干家。他曾担任帝颛顼的大祭司,还是尧舜时第一代太岳官,掌管诸侯事务。相传伯夷为尧“典三礼”、“定五刑”,帮助尧帝治理部落联盟,政绩突出,以至于尧原本是要禅位给他的,但伯夷拒绝了,转而推荐舜做了头领。而后伯夷又在帝舜和帝禹时代辅佐效力,实在是那个清朗政治时期的支柱。

伊尹也不得了,他是辅助商汤夺取天下的元勋,并且辅佐了成汤等五位君主,绝对是杰出的政治家,除此之外,有趣的是,伊尹还是我们中华厨艺的老祖宗。

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区别通俗易懂 孟子如何评价孔子(3)

伊尹出身低微,母亲是奴隶,父亲是负责屠宰和烹饪的奴隶,他自己出生后也是个奴隶。因为好学名声在外,成汤要请他辅佐自己,伊尹的主人还不放手,汤只好娶了伊尹主人的女儿做妃子,伊尹才得以作为陪嫁奴隶来到汤的身边。当然,我们也高度怀疑伊尹主人政治敏感度高,他意识到汤是个大树,不是不放伊尹一个奴隶,而是借此要攀附上亲戚。

伊尹辅佐成汤击败夏桀,治理国家时融入了自己所擅长的烹饪理念,譬如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在他的治理下,商朝建立后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估计治大国如烹小鲜,伊尹最有发言权。

了解了以上二人的经历,也就知道了为啥孟子时代,他的学生还要拿孔子跟这二位作比较。实际上,这二位在当时的名声肯定远超孔子,但孟子想给后人们看的结果却是孔子 “出类拔萃”,换言之,就是根本没法比,也不用比。这也让我们小小的感悟一下,当你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评判标准,所谓公正可能也就那么回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