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

相声的这些“俗语”是什么意思?弄明白了才能更好的听懂相声

现在,喜欢听相声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年轻化了,这对相声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随着相声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争议也是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对于相声舞台表演有很多“不认同”,觉得这样的表演方式是一种“丑化”和“欺辱”,以此为笑料显得低级。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于相声的一些“俗语”还没有了解,弄明白了,就能更好的听懂相声了。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1)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句话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对每一个有师承的行业都适用。这话的意思很好理解,无非就是:师父是行业的领路人,指明道路和方向,但到底能走多远,要看个人的努力。只是相声行业中,这句话的表现还有点特殊性,那就是:徒弟跟师父的风格,不能一样。

相声行业不同,一个相声演员如果没有自己的风格,那只能是学徒,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和风格了,那才能算是出师了。像殷文硕模仿刘宝瑞,那是因为殷文硕先生对师父的崇拜,就好比早些时候何伟和高峰模仿马志明一样的道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2)

往远了说,李伯祥是赵佩茹的大徒弟,那风格差的很远,王文林是刘宝瑞的徒弟,路子也是很不一样。往近了说,岳云鹏和张云雷都是郭德纲的徒弟,仨人风格也是千差万别。

总不被人接受的“砸挂”

这个情况一直是被很多不喜欢德云社相声的人所诟病,觉得他们在台上那别人开玩笑,这样不好。其实这种情况是相声的一种手段,就是叫“砸挂”。老郭也在段子中无数次的对这个现象解释过,一旦上台,台上的人就不再是演员本身了,他们是在饰演人物,哪怕是入活前的垫话,也是在表演。为了让观众尽快的接受演员所抛出的包袱,把主人公说成是观众耳熟能详人物,这样不但能让观众快速理解,也能有很好的笑果。这种“开玩笑”只是借用一个名字而已,当然这个名字得是跟演员关系非常好,并且也是相声行业里的人。所以于谦的一家之于郭德纲、孙越之于岳云鹏、杨九郎之于张云雷,都是包袱。“砸挂”就是一种手法,观众大可不必上纲上线,你真把玩笑当真的听,那也真是要想办法提提智商了。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3)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相声段子的类型有很多,以哏口作为划分,文哏、伦理哏什么的。其中的伦理哏就是拿演员的伦理找包袱,这样的方式在过去撂地那会很常见,所以我们能听到传统段子《反七口》、《六口人》什么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伦理哏段子不适合在电视上播出,这也能理解,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段子确实能带来比较好笑的效果,电视上不适合,在戏园子里可以啊。而且还是那句话,演员登台之后就不是自己了,观众更不需要那么较真。还有在台上拿自己师长开玩笑的,那都是为了节目效果,一旦下了台,都是规规矩矩的。为了表演效果好,台上可以一点规矩都没有,这就是相声,一切都是以能不能给观众带来欢乐为目的。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4)

台上是爷,台下孙

这种说法从撂地那会传下来的。在台上,能吹多大吹多大,天下没有比他更能耐的了,这样才会产生喜剧效果,比如《黄鹤楼》、《开粥厂》等都是这样,但到了台下,必须老老实实去找观众要赏钱。现如今当然不用再当孙了,但面对衣食父母的观众,真正的相声演员,都把姿态放的非常低,无论多大的菀都没架子。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5)

掌着买卖不拿腿儿

这话现在听的比较少,意思是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无论演员之间辈分差别有多大,只要还在表演,就不行礼不致敬,因为这个时候是在表演,最大的是观众。等到了后台,该行礼行礼,该磕头磕头。

一编拆洗一遍新

这话指的是对相声作品的整理和再创作。一个相声段子,从创作出来摆上舞台的那一天,就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一次再创作。很多传统相声段子比如《黄鹤楼》、《汾河湾》、《开粥厂》、《白事会》等等,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了,传承中经过了无数相声艺人的表演,一次次的修改和调整,为的是适应不同的观众和社会背景。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6)

好像《大保镖》和《文章会》原本是一个段子,叫《保镖》。后来垫话拿出来单独整理便成《文章会》,正活整理变成了《大保镖》;还有《夜行记》,侯宝林表演是骑自行车,侯耀文版本是摩托车,郭德纲表演就是开汽车画驾照。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观众,需要不同的表演内容和包袱。这就是一遍拆洗一遍新。

不会基本功,不要说相声

郭德纲曾经说过:不会基本功,不影响说相声。这话千万别信!!他这是“发坏”,说给那些想要“起义”的观众们听的,那意思就是“你要想死,我送你一程”。任何行业想要干得好,都必须要有夯实的基本功,相声更是这样。

尤其相声又是语言的艺术,口齿不清,喷口严重,怎么说相声?练贯口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每次都表演贯口,而是以此锻炼口齿;学唱歌、学唱戏、学方言、学形体,不是为了让你每次都演这些,而是在段子里要能很好的融合进去表演出来。没有基本功,以为能说话,就登台说段子,差得远了。为什么早些年相声没落,除了时代背景原因,还有个更大的原因是很多当时的相声从业者没有基本功。现在年轻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也普遍比不上老先生。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7)

三分逗,七分捧

这话在《论捧逗》里面总被提及,很多人也纳闷,这到底是一个包袱,还是真有这么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真的,相声演员逗哏的容易红,是因为看似笑点都在他身上,但其实捧哏的重要性要比逗哏的高。任何语言类喜剧作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节奏,而捧哏就是控制节奏的。捧的好,逗哏的包袱才能被观众接受,才能响,捧不好,再好的包袱也没用,观众听不明白,或者还没开始明白呢,包袱过去了,这都影响效果。所以,一个好捧哏才能成就一对好相声演员。

相声究竟讲究哪几门学问(相声的这些俗语)(8)

还有“三年胳膊两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越学胆越小”、“没有君子不养艺人”等等,这都是相声的一些俗语行话,这里就不再啰嗦了,了解上面说的那些,相信能够更懂相声是什么回事,也能更好的去接受这门行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