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死因之谜真相(死后为何遭子孙嫌弃)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若要评选明朝最杰出的皇帝,很可能或许都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二人都堪称是千古一帝。其中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且成功登基大宝;他带兵亲征,痛击蒙古部族,军事能力在历代皇帝之中超群;他开展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航海,将天朝威名远播四方;他下诏编修《永乐大典》,留下无法超越的文化丰碑......可以说,这些功绩都是史无前例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帝王,其牌位却差点儿被他的子孙后裔丢出太庙。
▲嘉靖皇帝朝服像
这件事发生在朱棣死后一百多年,即嘉靖皇帝在位时期。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援引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在武宗驾崩前五天以皇帝名义颁布敕令,令14岁的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其父兴献王朱祐杬病逝于两年之前),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明武宗堂弟——兴王朱厚熜为新任皇帝。
▲远眺太庙
按理说,一位外地藩王能够如此幸运地进京做皇帝,不说对太后等人唯命是从,起码也应该感恩戴德。然而朱厚熜刚迈进紫禁城就开始了斗争——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母亲成为太后,并把父亲牌位放进太庙祭祀。然而,按照传统,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生父不过是一个小小藩王,根本没有做过皇帝,不可能进入太庙。况且朱厚熜之所以能够当皇帝,是以明孝宗朱祐樘继承人的身份来继承皇位的,他应该尊奉伯父朱祐樘为皇考。
然而嘉靖皇帝却死活不同意,坚持要尊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称明孝宗为皇伯考。此外,他还坚持要让兴献王进入太庙,嘉靖皇帝甚至还为此殴打大臣,造成了流血事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之争”。到最后,大臣们实在是拿嘉靖皇帝没有任何办法,无奈做出妥协,允许嘉靖皇帝奉自己父亲为皇考,奉明孝宗朱祐樘为皇伯考,这才结束了持续多日纷争。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该怎么办?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基本都有“天子七庙”的规定。简单地说就是,天子的太庙里只能放七位皇帝,如今太庙里已经满员了,嘉靖皇帝如果想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去,就得从中间踢出一个。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毫无疑问是必须放在太庙中的。那么在剩下的皇帝之中,按照亲远疏近,挑选出血缘关系最为疏远的一个皇帝踢出去,这样才可以放进自己父亲的牌位。除了朱元璋外,跟嘉靖皇帝关系最疏远的就莫过于朱棣了。
▲明成祖朱棣蜡像
然而朱棣何等传奇,为大明王朝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动朱棣的牌位不就等于动大明江山的根基吗?满朝大臣一个个哭天喊地,哀求嘉靖不要动朱棣的牌位,为防止嘉靖把朱棣的牌位丢出去,众人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把朱棣的庙号从“太宗”给改成了“成祖”。就常理而言,被称为“祖”的牌位都是不能动的,这样一来群臣才算是保下了朱棣的牌位。
嘉靖皇帝眼看着朱棣的牌位已经不给动了,那就只能动下一位——也就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做太子的时候很不受待见,即位以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可以说是太庙中七个皇帝中“最软的柿子”。于是,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被丢出太庙,放在后殿的角落里。
▲明仁宗朱高炽像轴
就这样,嘉靖皇帝最终实现了把自己父亲供奉在太庙的心愿,把兴献王加封为“明睿宗”,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进入太庙。不过明成祖朱棣虽然逃过了被移去太庙的命运,可他的儿子却没办法跟他一样幸运,惨被嘉靖皇帝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四世孙所取代,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文献:
《明史》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