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刻无字碑(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被列入历史七大未解之谜之一,要说无字碑,就得从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乾陵说起。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东西两侧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石碑名叫“述圣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了。
两块巨大的石碑并列而立,但却截然不同。
在西侧唐高宗李治的“述圣碑”上洋洋洒洒6000字,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用以歌颂唐高宗一生的丰功伟绩;
而东侧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的石碑,因为碑上空无一字,被后人称为“无字碑”。
“述圣碑”与“无字碑”形成鲜明对比。
武则天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琢而成,高7.53米,宽2.1米,总重为98.9吨,厚度1.49米,十分的壮观和雄伟。
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无字碑有两个谜,其谜一,此无字碑是何人所立?其谜二,根据石碑上的格子计算,大约可以刻3300多个文字,可无字碑为什么会没有字呢,就有以下的说法。
说法一,无字碑为武则天自己所立。
从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到705年武则天死,乾陵是在武则天亲自参与、规划和指挥下修建的,耗时长达22年,武则天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立无字碑这件事;
那她为何要立“无字碑”呢,说法有四。
一是说,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功高德大用文字无法表达。
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武则天用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到最后称帝改朝代。培养党羽、建立武氏集团,并打着李唐的旗号,消灭异己。她任用酷吏,设立“举报箱”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在武则天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向世人谢罪。
第三种说法是,武则天立“无字碑”,是智慧之举,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武则天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而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刻字,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说,还是由后人评论。
说法四,武则天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
这几种说法都有可能,但至今无定论。
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无字碑为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所立。
说法一,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对武则天无法称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她死后,李显作为她的儿子该称武则天为大周皇帝好呢?还是称其为大唐高宗皇后好呢?
说法二,唐中宗虽然是武则天的儿子,却曾被废又复立,吃过不少苦,因而心中对母亲武则天心中有恨,而武则天在李唐王朝中插进一个21年的“武周”更是奇耻大辱,于是李显为了雪恨,故意立无字碑,不给母亲武则天写一个字。
历史学家曾做出推测,其实,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李显,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但“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说法三,由于武则天在唐朝定位尴尬,而在武则天去世后,政局大乱,换了七个皇帝,对于如何撰写碑文,如何评价武则天,一直争论不休,无法盖棺定论,由于没完没了,那碑就始终空着,变成烂尾工程。
这块“无字碑”成了难解之谜,有碑无文,也可以说是无文胜有文,即是谜也是趣谈。
对于这块“无字碑”,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