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和侍卫说话(韦小宝的马屁功夫)

韦小宝和侍卫说话(韦小宝的马屁功夫)(1)

金庸《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出身于市井,自小在ji院长大,有着一副典型的小市侩形象。他不读书,不识字,过着典型的底层生活。但是也许是老天安排错位,几经误打误撞,竟然让他从一个无名的小太监混成为一个具有高官厚禄的韦爵爷。

因为出生底层,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可能比一般人来得更强烈。因此他平凡中带着市井的价值观,也让他更懂得运用手中的权利来为自己谋利。当然这个过程中充满着银子和权力的交易。他的圆滑、投机、取巧,既适用于市井,也适用于上流社会。

本来,韦小宝本身不学无术,他想混得好就必须在其他方面想办法,那么对于一没文化二没技术三没金钱的韦小宝来说,这个“其他方面”其实就是靠拍马屁上位了。

《鹿鼎记》第37回载“我凭了什么本事加官进爵?最大的本事就是拍马屁,拍得小皇帝舒舒服服,除此之外,老子的本事实在他妈的平常得紧。看来凡是有本事之人,不啃拍马屁,喜欢拍的马屁的,便是跟老子差不多。”

仰起了头思索,相识的武官之中,有哪个是不肯拍马屁的?天地会的英雄豪杰当然不会随便拍人马屁,只是除了师父陈近南和吴六奇之外,大家只会内功外功,不会带兵打仗。师父的部将林兴珠是会打仗的,可惜去了台湾。

突然之间,想起了一件事:那日他带同施琅等人前赴天津,转去塘沽出海,水师总兵黄甫对自己奉承迎合,天津卫有一个大胡子武官,却对自己皱眉扁嘴,一副瞧不起自己的模样,一句马屁也不肯拍。这家伙是谁哪?他当时没记住这军官的名字,这时候自然更加想不起来,心中只想,拍马屁的,就没本事。这大胡子不肯拍马屁,一定有本事。”

后来,实践证明,韦小宝对这个大胡子武官找良栋的评价是正确的。历史上赵良栋确实是一位清朝名将,久经战场,战功显赫。这个赵良栋真的算是个奇才,他不读兵书,但战争经验十分丰富,打仗时的任何策略,他都熟记于心。最终韦小宝依靠赵良栋的计划,取得了康熙的信任,俘虏了王屋山的一干人等,立下大功。

但是韦小宝也是很聪明的,他能清醒第认定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后扬长避短,寻找能代替自己做不能做的事情的人,比如赵良栋、施琅、王进宝等人,可以说都是韦小宝这种“扬长避短”的替代品。

一分为二地说,会拍马屁的人好前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并非说他们就只会拍马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懂得人际术,懂得公关,会推销自己,因此,得以出头露面的机会就比较多。

韦小宝虽然不是什么大侠、好在他也算是懂得江湖道义和知恩图报,待人接物也是比较老道的很。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他的价值观又是不平凡的,甚至是高出一般人的。他虽然一副小人嘴脸,但小人的好处就是不虚伪,反衬了那些假仁假义却真作恶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