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林回家没有(杨茂林与神山的不解之缘)

从网络得知“文艺忻军第一人”——杨茂林于2021年11月14日不幸病逝的消息后,许多神山人发出惋惜的声音。有人发文纪念,有人编撰挽联。一个作家的走,为什么会引起神山人如此高度的关注呢?这要从杨茂林与神山的不解之缘讲起。

杨茂林回家没有(杨茂林与神山的不解之缘)(1)

说起杨茂林,大家耳熟能详。作为“文艺忻军第一人”,他的履历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山西原平人,1938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忻县地区文艺创作组组长、忻州地区文联主席、《五台山》杂志社主编等。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中篇小说《新生社》。作品有:小说集《酒醉方醒》、电影文学剧本《五台山奇情》、电视剧剧本《康熙遗妃五台山》、理论专著《艺术辩证法漫谈》等。但说起杨茂林与神山的渊源,不少人不一定清楚。他与神山的不解之缘,绝不仅仅因为他是神山女婿,更主要的是他对神山文化村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度初,杨茂林作为下乡干部来到神山。当时,各地都在开展“红勤巧”活动。神山村的“红勤巧”活动搞得很有特色,不仅组织起红旗歌舞团,还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和卫生活动,村容村貌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更是意气风发。当时的景象是:“红旗大街七里长,诗歌壁画挂满墙。”神山红旗歌舞团不仅在本村演出,而且经常出村和到县城演出。演出十分精彩,这其中杨茂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不仅大力报道神山、宣传神山,而且亲自为歌舞团编写剧本,培养了一大批本村优秀文艺人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歌舞团成员贾林团在工作中建立起真挚的感情,并结为伉俪。

杨茂林回家没有(杨茂林与神山的不解之缘)(2)

当时的情况,我们引用即将出版的《神山村史》中的部分片段来为大家介绍。

“红勤巧俭”大会日还举行过一次集体婚礼。包括著名作家杨茂林在内的两对青年男女,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在全村村民见证下结为伉俪。杨茂林是时年县里派来村指导工作的下乡干部,其他新人都是村文化站的骨干成员。

贾林团回忆:集体婚礼是在1960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举行的。参加的新人除了杨茂林和贾林团,还有赵佩武和赵妙婵。婚礼举行地址在二大队学校院的旧戏台上。出席婚礼的有管理区的干部和村里群众。中午在洞沟口贾五海家院子里吃的饭,当时这里是食堂。吃的什么记不清了,肯定没有大鱼大肉,好像有糕和一冷一热两个菜。杨茂林事先买了一点糖块,本来还预备给新娘子留几颗,结果从裤兜里往出掏时被众人一抢而光。婚房安排在四村一家人家,只有少量的用品。晚上举行了文艺晚会,贾林团上台表演了节目。

而据时年同在二大队小学读书的刘拾理、王海元回忆,他们当年都在婚礼现场,亲眼见证新人为三对,还有一对是邢存才和曹润枝。因为三对新人中只有杨茂林和贾林团一对是本村人跟外村人的牵手,故在四大队安排了婚房。

婚礼第二天,一对新人牵手徒步二十几里走回婆家下薛孤村。家里的用品也很简单。当时规定,买布要凭布票,好像记得是一人一年7尺。结婚享受优待,发给6丈布票,买了几张被面、做了几身衣服。贾林团娘家一分钱彩礼也没有要。至今说起来,虽然办得是集体婚礼,但除了领导的祝福外,没有记得鸣炮,也没有记得贴婚联,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两人是在红旗歌舞团认识的,当时杨茂林经常到歌舞团指导,还编写剧本,对贾林团有了好感,就恋爱了。贾林团记得婚礼那晚演唱的歌剧,就是歌颂集体化和自由恋爱的,说的是有两家人原来不和,反对儿女来往,后来通过参加集体劳动,解除了怨恨,结成了亲家。多少年过去了,具体剧情贾林团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哼起过去的调子,还能脱口唱出几段:“咱们的农业社呀,有两个老婆婆呀,一个五十九,一个六十多,住在了斜对门,见面话不多。在从前,吃不饱,你见了我,我见了你,两人就生气,光景差不多,差呀差不多。说起农业社,真呀真不错,自从办了农业社,两家勤勤恳恳、高高兴兴一起来干活。去年打了三百斤,今年打了八百多。新学校、文化站,俱乐部、供销社,又唱歌来又跳舞,到了晚上听广播。”

杨茂林回家没有(杨茂林与神山的不解之缘)(3)

除了以上情况,杨茂林在神山下乡期间,对神山农民学哲学等许多文化活动予以关注和指导,结果就是神山农民学哲学被山西日报和山西农民报大篇幅报道,神山为此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和卫生典型。尽管从今天的角度看,大跃进等在政治上犯有左倾错误,但杨茂林对神山文化建设所付出的心血和神山农民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容否定。在得知杨茂林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我们匆匆编写此文,就是对杨茂林先生的去世表示最衷心的哀悼。

杨茂林先生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