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审核员到底怎么了)
2021年11月份的最新数据,认证机构已高达750多家了。
好消息是,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了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组织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22日。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1.登录国家认监委网站(网址:www.cnca.gov.cn),进入首页“征求意见”栏目提出意见。
2.邮件发送至:tlxd@cnca.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
3.信函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认监委秘书处(邮编:100088),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
4.传真发送至:010-82260799,请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
大家有了一个反馈信息,参与制度制定的渠道,有建设性意见都可以提出来,不要错失机会。
实际上,认证行业的现实情况比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糟糕一点,认证的土壤在中国大面积污染,怎么指望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绿色产品?目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情况,是滋生了一颗颗恶魔果实。
审核员,放在十几二十年前,盛景堪比今天的投行、码农。审核员走到哪里都有企业夹道欢迎,在客户那能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同时收入也是金领级别,大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之势。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人员基本素质的提升,认证行业经历了迷失的十几年。
按理来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外界的需求依赖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规范,这应该是质量管理提升的表现,企业理应更加重视质量管理和认证活动,审核员理应更受企业尊重和重视,可现实为何恰恰相反,如此残酷呢?接下来跟着质量君来深度剖析。
一、管理体系本身
就拿最常见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来说,无论版本怎么更迭,体系的核心价值都差不多,无非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标准来达到全面管理的目的。初衷是好的,在中国,能够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确实也大有人在,但这类企业的数量,比起总的获证企业,比例可能不到5%。剩下的95%的企业,大多数拿证的目的并不单纯,把“证书“”当做了企业经营的工具,而非“质量管理体系”本身。
这个“锅”还真得要质量管理体系来背。在中国,要经营一个公司多难啊(国企除外?),企业要面对高企的员工成本,高昂的税负压力和各个审批监管口的压力,这都不算啥,外部的竞争才狗血。只要某个行业能挣钱,就会有无数个竞争对手涌入,你觉得赚1块钱已经少的可怜了吧,转头就有只赚5毛的对手搅局。高昂的成本,微薄的利润,导致大多数企业都在苟且生产,维持生计。
在这个现实面前,企业往往是短视的,只好注重眼前利益,无暇考虑长远之计。这个时候,“质量管理体系”蹦出来说:你们要理解组织环境,相关方需求,建好方针,目标,策划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要有支持,有运行,建立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还要有这一年的运行记录!对于这一系列的要求,企业反应:你还是让我关门吧!
同时,高企的用工成本,使得企业的用人往往“一个萝卜一个坑”,老板恨不得员工能够一周7*24小时都能工作,怎么能从繁重的工作中挤出几个人来当内审员,负责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
因此,从“管理体系”本身来说,这是明显遇到了水土不服,既没了解这类企业的获证需求与目的,也没能做到“中国化”改造,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
二、认证需求分析
前面分析了管理体系自身在这类企业中的受挫现实,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接着分析认证需求。既然管理体系不能很好的“中国化”来适应这类企业,而企业招投标,出口等又必须有证书,那么这个“认证需求”就不单纯了,即:既不想贯彻标准,又必须要拿到证书。在这种大背景下,从事认证的咨询、审核机构展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势。
第一招:咨询包干制
咨询机构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到认证合同,经常会给企业承诺:你们除了给钱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我帮你全搞定。最后的结果: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咨询机构建立的,内审管评是咨询机构做的,运行记录是咨询填的,更夸张的是,审核员老师去审核,企业的接待人员,还是咨询机构扮的!活生生的宫斗戏在审核现场每天都演绎着,最终的结局却皆大欢喜,各方都达到了目的,最终都是为了一个字:生存!
第二招:苦情计
这种情况没有上述那么夸张,虽然也是咨询人员协助企业建立了管理体系,但企业确实也参与了文件编制,同时审核员老师去审核,接待也是企业的人员。但企业的体系建设实在无法恭维,根本不达标。但考虑到企业也不容易,同时接待也还可以,上一家审核蹲路边吃的盒饭,这家好歹请吃了四菜一汤,审核员老师心一软,没有硬伤就过吧过吧!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样的放纵,降低了自己的身价,助涨了歪风邪气,也让企业发自内心看不起审核员,觉得只要花点小钱,就能收买了审核员,拿到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第三招:买证
这种情况还需要描述吗?参与买卖证书,都是可耻的违法行为!可耻!可耻!可耻!重要的事要说三遍,Over!
综上,企业认证需求不端,咨询机构要钱不要命,审核员顺势而为,这就为认证在中国开出邪恶之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业人员素质
说起这个话题,审核员圈就可有的聊了,一般审核员会自动站队为几派:
1.元老派:
这类审核员一般是从事审核行业多年,经历过认证行业的高光期,当过金领,赚过“大钱”,也亲身经历了从业人员待遇的滑铁卢。元老派们从来避谈自己的能力问题,他们会自觉的把认证行业的兴衰和行业新人的整体能力素质关联起来,谈起审核员这个话题,一般都是固定套路:首先回忆自己的光辉历史,感叹当年之盛景;接着吹嘘自己的能力,回忆当年指点江山之风采;最后画风突然一变,眼神光彩立马消退,开始抱怨新审核员的能力差,拖累了行业,拖累了自己。
质量君就想问问,这类审核员的言论和能力,你们认同吗?
2.企业派:
这类审核员不在少数,以前基本都是企业体系负责人员,经历过自己企业审核,羡慕审核员全国到处审核企业的工作,同时又不满于现状,所以在审核员老师的“熏陶”下,报了名,考了试,上了贼船。这类从业人员,按理说有一定的企业工作背景,比较熟悉体系的应用,算是审核员里面较有实战经验的,但他们从之前在企业受别人指导和领导,转变为去企业给别人授予知识和指点方向,这样的跨度,他们的能力是否能跟得上,其实也是有待商榷的。
关于这类审核员,你们认同他们的能力吗?
3.稀里糊涂入行派:
这类审核员没有体系工作经历,各方打听到审核员是最好考的国家职业资格,那就去考呗,80块钱的报名费谁交不起?考既然考上了,不用起来有点可惜吧?那找个机构挂着试试吧,反正机构都在抢人。挂也挂上了,那就去审啊,去了企业,话说不出来半句,只好条款拿出来一条条对,嗯,您倒是把审核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啊。
这类审核员的出路在哪?你们怎么看?
4.败类
这类就是纯粹为了卖证而拿审核员资质的。这类人,一般都会分身术,同一时间在20多个省市审核是拿手绝活。对于这类人,质量君只想送他们两个字:败类!败类!败类!
四、行业环境分析
相信说到认证行业的“现实环境”,所有在这个体系内的人除了抱怨,就剩抱怨了(偶尔可能还有几句骂娘的脏话)。
首先看看监管层:
监管层也很委屈啊,国家“简政放权”大背景下,认证机构从2015年的100多家批准到了今天的400多家,而且每天还有无数个机构在申请设立。认监委不是不想提高门槛,从供给侧加强改革,可设立条件很清楚,只要满足了设立条件,就得批准啊,那供给侧的改革,除了数量的增加,质量就完全没法保证了。很多申请机构的目的就是“赚快钱”、“赚违法违规的钱”,违法成本太低,快钱收入太多,人傻钱多的事,谁不愿意做呢?
再来看看新机构:
新机构有踏实做事,愿意在认证行业做出贡献的,这不可否认,但目前整体的状态确实大多数新机构都没有耐心踏实下来,新机构里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实干流
实干派基本是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些行业有资源优势或能力优势,这类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在该行业做好认证认可事业。但仅靠某个行业,是很难养得起一个民营机构的,因此“苍蝇腿也是肉”,资质也都有,那不擅长的领域咱凭啥不接,总得吃饭啊,可最后呢,发现离初心越来越远,也渐渐陷入了刷单量的恶习中。
2、刷单流
这类机构游走于违规与正规的边缘地带,机构成立2-3年,单量蹭蹭蹭的爆发,机构的审核员并不多,但一年能做上千个单子。这类机构很注意保护牌照,但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玩的基本都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游戏。如果认证牌照的放开,只是增加了这类除了拉低行业价格,导致低价竞争的机构,那其实还是蛮失败的。这种机构,即使5年内让他做到了上万张证书,对于行业,又能有什么贡献呢?
3、垂死挣扎流
垂死挣扎流真的蛮可惜的,这类有不少属于有情怀的认证行业老人跳出来自己成立的机构,这类人没有考虑过自己以前的很多能力,都是平台赋予的,当自己成立机构的时候,这种能力不复存在,市场开发能力太弱,混了两三年了证书量还处于婴儿阶段,因此现在只能用“垂死挣扎”来形容了。这类机构,只能祝你们好运了。
4、一波流
“一波流”就不用过多描述了,成立的目的就是“赚一波快钱就溜”,管你三七二十一,“三天出证,七天拿证”是这类机构在百度竞价里最常用的广告词。这类机构敢这么猖狂的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即使被查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也很清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如果能够做到很低,甚至机构做到亏损状态,那不好意思,这笔钱确实“交不起”。怎么样,“一波流”的套路,你学会了吗?
说完新机构,再说说老机构吧。嗯,老机构确实有点慌了。关于老机构质量情报君不想深度分析了,如果有想交流的老师,请留言,下次再开个专题讨论讨论。
说完老机构,再来说说咨询机构吧。咨询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确实不好做。越不好做,价格压的越低。这种局面下,还指望高质量的咨询吗?不存在的。咨询机构对于认证行业的贡献和伤害,同样都很大。如果认证行业市场被咨询机构一直把持着,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总之,认证行业想要高质量发展,确实很不易,需要方方面面的革新。审核员老师们要想重拾夕日的辉煌和尊严,华山论剑只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利用自身的审核资源一条路。质量君愿和大家一起,为了认证行业和审核员的发展问题,探寻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关于认证行业和审核员,您有任何想要说的,都欢迎分享讨论,并在评论中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