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有一条老街是哪里(海口这条老街以前名头很响)
这条路不长,在老海口人的心目中曾经名头甚响,位于老骑楼往南一点,原来这里叫龙昆上村,由于一端连接着骑楼,一端边有接着龙昆路,穿过城中村,品流繁盛,曾经华彩一时,这条路在中间折了一下,折的上面叫义龙东路,下面叫义龙西路,我是从义龙东路头上武圣庙那里进来的,有一个刻着龙昆上村的石头立在那里,走进来就是老海口那种拥挤,吵闹,人来人往,道路狭窄,两边全是店铺的城中村的生活影像。
武圣庙,完全生活化的村庙海口的村里大多都会有一座庙,龙昆上村也不例外,在义龙东路入口处,村里的戏台对面(戏台已经变成了台球厅了)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武圣庙,门前两座门神极具威仪,庙里牌匾久经岁月熏染,各自写着“忠扶汉鼎”、“义重桃园”、“义气长存”等字,盘龙柱数条,供案,石狮,老人们便在这里摆了桌子,有事上香,没事玩牌,使这座庙有了生活化的浓重气息,我在这里坐了好久。
武圣庙里摆了桌子
这座武圣庙颇有些年头的
在武圣庙门神前,一坐一天的老人家
武圣庙里,天天如是,前面是香案,香火不断
武圣庙门前,两具石狮子
老街里的茶馆这条街有些年月了,大概建于上世纪80年代,于今40有余了,所以当地人都称之为老街,老街的正中,就在义龙东与义龙西拐折那个地方,有一座老爸茶馆,起个名叫老街茶楼,想来是没有什么人反对的。这家老爸茶馆稍微比街面低一点,遇到大雨会往进流,我在这里喝过两次老爸茶,红茶不加糖4元一杯(另附一壶白开水),一个包点4元,那天我是买了米蕉,进来躲雨,由于经常泡老爸茶馆,熟悉流程,我自己扯个袋子拿菠萝包,让老板误以为我是本地人。
义龙路上的老爸茶馆
街很窄,还要走摩托
我在海口喝老爸茶的标配,菠萝包,红茶
老爸茶馆馆里,除了老人,现在也有女人了,低头的人除了看手机,就是看票
老街上一到下午5点左右,就热闹起来了,两边都是摆摊的我在这里买过鱼,买过香蕉,买过烧鸭,买过白切鸭。有一天我正在鱼档买黄脚立,马头鱼,忽然天色陡变,瞬间乌云密布,然后是暴雨骤至,海口的天气就是这样,我在鱼档里面躲雨,这家档口的老板负责上鱼,所以他此时在玩游戏,老板娘坐在档口卖鱼,杀鱼。
义龙路这样的档口很多,都是下午出摊,我在躲雨
老板娘负责卖鱼
鱼都很新鲜
义龙路上的烧鸭,切鸭档
卖水果的摊位
卖菜的,里面是个米粉店
卖调料的
鱼档
新鲜的鱼档
干货店
烧鸭烧腊店
菜档
烤鸭档
小店卖酸粉
我在这里买过不少凤梨,米蕉,米蕉好吃,比芝麻蕉好吃多了
卖烤鸭和炒粉的档口,不是全天出档
烤乳猪
卖流行的脆皮五花肉的
卖活虾的小档口
老街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条老街连接着主路,所以行人多,摩托车多,周围又都是居民和租户,每天最为繁忙的时候是早上,和下午5-7点左右的时间,五行八作,各行各业的人来来往往。
在这条街骑摩托需要技巧
人人都要有辆摩托
摩托车经常会停下来买东西,后面的人不能埋怨,转个头走就行了
老街两边各有几条巷子子,叫横路,路口都见缝插针的摆着摊位
远处变天了,巷子刚才还有阳光,转眼就黑下来了
每天这条街都是这样繁忙,我真希望这条街一直保留下来
街上就这样窄,越挤越有生活气息
义龙路的日常
日常生活影像
这是一家卖临高粉的,配肠子和猪血是标配,炸了的花生是加到粉里的
我在这个店买板栗
头顶的电线,底下的窄路,两边的摩托,自建房
我在另一家喝茶,街上的人们
这条义龙路在海口龙华老区,全长不过1公里,拥挤狭窄,以前在海口很出名的,几乎所有街角的店铺都被租了下来,现在已经变成了菜档,鱼档,米粉店,老爸茶馆,烧鸭店等等,路两边是三层左右的自建房,栏杆封着阳台,两边有几条横路,更狭窄几乎看不到太阳,由于生活方便,生活成本相对低,所以来这里租房的人很多。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一切都很平常,对于外来旅游的人来说,惊讶这里的老海口模样,但对于海口人来说,他们不希望这里代表自贸港的海口,或者也仅仅是海口的一小部分,而且是过去遗存下来至今无法改变的一部分影像罢了。
毁我塑我 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