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传位争斗如何避免 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
关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道理,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统治者(皇帝)不明白。不管这个皇帝是什么原因登上皇位的,之前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肯定都听过这个话,都明白这个话意味着什么。但是,为什么江山依然要被他玩完呢?
(天子登基)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皇帝是“金口玉言”,权力缺乏约束。
皇帝要做什么,才是得民心的事情?
就是按部就班地每天去早朝,听大臣们上奏,和大臣们讨论天下大事。晚上再点上蜡烛,看大臣们用文言文写的那些奏折。而且,大臣们为了说服皇帝,那些奏折都会穿靴戴帽,旁征博引,写得很长
不过,这样一来,皇帝就很厌烦,就容易就生怠惰之心。
皇帝一旦生了怠惰之心,他就很容易做失民心的事情。他想要不同口味的美女,于是就到天下去四处选拔;他想要玩更漂亮的器物,于是又到天下去收集;他想住高楼大厦,独栋别墅,于是就大兴土木;他对边关的少数民族看不顺眼,想把他们的地盘夺过来,于是又穷兵黩武。总之,皇帝只要想玩,他就会干失民心的事情。
而皇帝又缺乏约束,如果皇帝的决定,需要开会讨论,那皇帝也不敢为所欲为。但皇帝是金口玉言,他只要说了,你当大臣的就必须要照办。不办,办得不好,都会掉脑袋。就算皇帝权力已经被架空,也有人利用皇帝“金口玉言”这一点,为他自己捞好处,从而干失民心的事。
(隋炀帝)
第二,皇帝眼光受限,搞不清楚他所做事情的性质。
皇帝当然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道理,但是他眼光受限,他根本认识不到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正在失民心。
比如隋炀帝,他三征高丽,他肯定认为这是开疆拓土,创万世基业的大好事,这怎么会失民心呢?比如商纣王,他去征讨东夷,他一定认为,天下人都讨厌东夷人,都巴不得把东夷人给灭了,怎么会失民心呢?再比如宋徽宗,他觉得当时的物质财富非常丰富了,遍地流油,要享受一下,从别的地方运送一点奇花怪石进京,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怎么会失民心呢?
我这样说,意思并不是说皇帝都是白痴,不识好歹。而是皇帝身边总有非常多阿谀奉承的人,就算皇帝自身有疑惑,那些人也会迎合皇帝,认为他干得好。这样的话听得多了,皇帝自然就缺少了判断。
比如宋徽宗之所以要收集奇花怪石修御花园,是因为有人对他说,前人“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物质不丰富;我们现在物质丰富了,应该“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宋徽宗一听,对呀,因此就大兴土木了。还有袁世凯称帝,也是有非常多的人告诉他,全天下都在支持你称帝呢,袁世凯自然就信以为真。谁知道一当皇帝才发现,原来这是全天下都反对的。
(秦始皇剧照)
第三,皇帝骑虎难下,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他不得不做。
有些时候,皇帝虽然认识到所做的是失民心的事情,不该做。但他已经骑虎难下,就算是错了,也只能继续犯下去。
比如秦始皇用残酷的法律来钳制天下老百姓,搞“焚书坑儒”。秦始皇知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呢?他当然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话出自于《国语》,秦始皇怎么可能没看过?但是,当时秦朝灭六国后,结下的仇恨太多了。算一算,秦始皇一生遭遇过多少次暗杀?他太担心了。他要不用严酷的刑罚,要不让那些儒生们闭嘴不说话,他就不得安生。所以,就算做的是失民心的事,他依然要做。
再比如崇祯皇帝。崇祯皇帝遇到了百年的灾荒,遇到了满清强力打击,还有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他知不知道,那会儿他横征暴敛是失民心的事情?当然知道。但是,不横征暴敛,就没有钱打仗。让那些大臣们捐款,大臣们又不干。他不那样做,怎么办?大明江山变成那样,不是他犯下了错,是他的前辈皇帝们犯下的,但他还得继续犯下去,继续往失民心的路上一路狂奔。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