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坦克图鉴(头盔里面大有乾坤)
坦克自一战出现后迅速成为陆地战争的主力,人送外号“陆战之王”。一战时的坦克还稍显稚嫩,速度慢,火力差,但是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1930年代的坦克的马力,火力,防护力都突飞猛进。
二战时德国率先把“坦克”和“飞机”结合在一起,用闪电战征服了半个欧洲。二战后期,苏德的坦克大对决是决定二战胜负的焦点,德国虎式,豹式,4号坦克,对抗苏联T34,is1,is2等坦克,动辄上千辆坦克对冲,其规模空前绝后。
翻开半个世纪前的老照片,我们会发现苏联坦克手身材矮小,体格健壮,头戴皮质坦克帽。该型坦克帽也曾戴在中国坦克兵的头上,国人对此都非常熟悉。但是德国坦克兵就不同了,德国装甲兵不戴头盔,而是斜戴着一顶船形帽,或者直接戴军帽,然后跨上一副耳机,手上拿着望远镜。
德国装甲兵的形象确实在坦克兵里独树一帜,英姿飒爽“虎式指挥官”和其他国家坦克兵着实有“颜值差距”。军迷们对此也很好奇,为什么德国坦克兵不戴头盔?德国坦克跟其他国家的坦克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坦克帽的内中乾坤
坦克兵戴的头盔也叫作“坦克帽”,这种东西跟步兵的“防弹头盔”完全不同,其防弹能力几乎接近于0。
坦克帽是为了防止士兵在坦克里磕碰头部而设计的,要求“皮薄馅大”,即外壳轻薄,内衬柔软,而且要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坦克帽很长时间都用海绵制作,我国就使用海绵坦克帽长达半个世纪。
有人要问了,开车的司机从不戴头盔,为什么坦克兵要戴上防撞头盔呢?其实这跟坦克内部结构有关系。
坦克虽然体积庞大,但因为要塞进去的设备太多,导致坦克内部十分拥挤,结构不规整,各种棱角,凸起密密麻麻,安全性差。更要命的是,坦克行进过程中经常需要越野,其颠簸程度跟坐过山车一样,乘员一旦跟铁皮棱角发生磕碰,很容易受伤。坦克帽为什么做成软的,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冲击力,防止碰头。
后来为了方便坦克内部的指挥和通讯,有条件的国家都在坦克帽里面塞进了一套通讯系统,一般由耳机,无线电,以及话筒组成。耳机和无线电集成在坦克帽里面,话筒形制不一,有的是拿在手中,有的则是夹在脖子上,用喉咙震动来通话。
二战时的苏军,美军,英军,日军都戴坦克帽,美国人的坦克帽集成了耳机系统,苏联人早期的坦克帽没有耳机和话筒,通讯基本靠吼,着实简单粗暴。最奇葩的是德军,坦克兵居然把自己的坦克帽给“淘汰了”。德军淘汰自己的坦克帽不是因为性能,而是因为难看。
二、德国士兵对外形的要求
德国作为近代人类军事领域的大拿,在坦克射击方面一直是执牛耳者,坦克兵的装备自然也不能落下。
二战前的德国坦克兵其实也有自己的坦克帽,这种帽子最早的设计思路跟其他国家一样,都是防撞为主。德国坦克帽有内外两层,里面是个橡胶和海绵的软头盔,外面罩着一个圆形的大贝雷帽,走复古路线,戴着还是挺美观的,。
但是二战前,纳粹德国在纳粹元首的带领下开始了一股“审美革命”,德国政府到军队的制服开始裁撤各种松垮,浮夸的设计,修身,硬朗,飒爽的设计和剪裁成为社会潮流。
纳粹元首对军装非常重视,他曾说:“军装要英俊帅气,才能吸引年轻人为军队效劳。”
军队的制服也开始改革,纳粹党找到了一批服装设计师和概念设计师操刀德国军装,拿出了一整套大受青年人追捧的设计。德军制服在二战时就被夸好看,直到今天还是被列为世界上最好看的军装之一。
在这种潮流下,德国装甲兵的大号贝雷帽遭到了广泛的嫌弃,“厨师帽”,“面粉袋”这些称谓在装甲兵之中流传,几乎所有的坦克部队都不愿意戴这种帽子上战场。还有个原因是,德国的这种坦克帽虽然方便舒适,但是没有将耳机系统集成进去,要在帽子上罩上耳机,耳机把帽子挤压变形更加难看,而且让士兵头部非常难受。
所以德军士兵还是选择普通的“船形帽”作为装备,轻薄透气,而且戴上耳机也轻松无负担。
德军装甲兵的船形帽加耳机的形象成为了二战德国的标志之一,但是船形帽薄薄一层完全不防撞,坦克里面那么多棱角,德军士兵都不怕“脑震荡”吗?
三、从苏德坦克兵外形,看苏德坦克的差距
德国士兵放弃防撞坦克帽,坚决以外形为重,戴船形帽打仗,其实背后有先进的德国军工在撑腰。
二战前的德国国力强大,资源丰富,德国坦克的内饰设计不用给性能让步,设计师想尽办法让坦克环境更加舒适,让德国坦克成为二战最舒适的坦克。在坦克舒适度方面,苏德两国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苏军的坦克在早期非常落后,内部的空间狭小,而且设施落后,士兵换挡居然需要用铁锤去捶打杠杆。苏军坦克兵往往身材矮小,不然塞不进小小的坦克座舱。在天天“抡大锤”的作战环境中,还练出了一身腱子肉,所以“矮小精壮”是人们对坦克兵的印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末。
但德国的坦克就不一样了,德国坦克内部设计更加合理,空间较大,对坦克兵身高的限制相对较少。而且德国的坦克内部设备比较先进,操作不像苏军那么暴力,乘员工作压力小,所以德国装甲兵常以光鲜亮丽的外表示人。
德国坦克在内饰设计上更可谓“奢华”,坦克内部的几乎所有凸起,拐角部分都进行了“倒角处理”,让坦克内部更加圆润。更夸张的是,德国还在坦克的所有突出部位贴上了橡胶,毛皮,海绵,几乎杜绝了意外磕碰造成的伤害。
此外,苏德两国坦克负重设计也有所不同,苏式坦克一向“硬派”,五对负重轮简单粗暴,易于维修,但是减震效果差点。德国的护士坦克设计采用“交错式负重轮”,共有8对之多,前后交叠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坦克的越野能力,也增加减震效果,提升舒适度。
德国坦克颠簸程度比苏联坦克要轻,里面的装修更精致,乘员当然可以放下心来戴上船形帽。德军坦克的舒适程度曾让苏军感到惊奇,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苏军曾缴获过一批正在维修的德国坦克。苏军钻进去后大为震撼,抛开宽敞的空间不提,当时T34坦克的座椅都是铁皮疙瘩,而德国坦克兵的座椅居然全是皮质的,柔软舒适。
二战结束后,“德系”武器和设计思路曾一度断绝,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慢慢恢复。德国加入北约后,武器装备都系统化,设计思路也跟着北约的大方向走,德军也戴上了圆形坦克帽,船形帽的坦克兵跟纳粹德国一样进入了历史。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坦克兵服装面面观》 徐志伟
2、《二战德军“虎王”重型坦克》宋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