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醉翁亭记(九上语文十一课 醉翁亭记一课一测)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醉翁亭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醉翁亭记(九上语文十一课 醉翁亭记一课一测)

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2.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 名之者谁

C. 醒能述以文者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雾气

C. 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D.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担负

4. 对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句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判断句

B. 微斯人,吾谁与归?——倒装句

C.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宾语前置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的复杂感情。

B.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C. 本文以“乐”字贯穿全篇,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

D. 这篇游记,既是一幅优美的风习画,也是一幅“与民同乐” 风景画。

6. 下列对文章的结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随时间、空间变化,围绕着朝暮、四季分层次对景色进行了描写。

B. 作者将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C. 文章不长,而涉及的人和物却很多,读后让人无孤独、寂寞之感。

D. 将叙事、写景和说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解标下列加点词语。(2分)

   (1)野芳发而幽香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腰白玉之环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 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D 解析:已而”表示时间不久,需要停顿。故正确的划分节奏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2. C 解析:A项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鸟张开翅膀”。B项名词用作动词,“名”译为“取名、命名”。D项第一个“乐”为形容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乐”。

3. D 解析:“负”指背着东西。

4. D 解析:该项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为“醒能以文述者”。

5. D 解析:应是“既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也是一幅“与民同乐” 风习画”。

6. D 解析:选文有“叙事、写景和抒情”,没有“说理”。

7.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2)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答案

(2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10-13题。(8分)

10.(1)花 (2)以……为乐(以……为快乐)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曲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评分说明:(2分) 译对重点词语“蔚然”“深”“秀”得1分,翻译完整流畅得1分。

12.C

评分说明: (2分)“名”“腰”都是名词作动词。

13.示例:绿树环抱的公园,像静卧在摇篮里的婴儿,安静惬意,公园中央“品”字形分布的大型花圃中,各色鲜花争奇斗艳,热烈奔放。

评分说明:(2分)答案不唯一。语言流畅、词句优美,能体现家乡夏季景物特点。没有运用指定的修辞手法扣1分,没有达到规定字数酌情扣分,出现真实的地名不得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