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讲了什么(原著里安生死了)

终于把《七月与安生》的电影看完,而且两天内看了两遍。

看时不止一次的忍不住落泪。

七月与安生讲了什么(原著里安生死了)(1)

  1. 题外话

安妮宝贝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

她的书几乎每一本都有看过,即使我在不读书的岁月里,依然让她的文字陪伴我,只是我不再读她早期的作品。

安妮宝贝也是影响我最深的作家,依然没有之一。

甚至在我最深的幻觉里,我喊的都是她的名字。

从高二以来,萌芽中初识安妮宝贝,到今天,已有近十七八年,这些年我也见证了安妮的成长与作品。

而《七月与安生》是她最为早期的作品集《告别薇安》的作品。

时至今日,再次翻阅她这篇小说,已没有了当年的阴郁刺痛。

2.电影角色的反转

小说里,安生死了,留下了安生和家明的孩子由七月照顾,而电影里,却进行了反转,七月死了,安生过着安稳的生活,照顾着七月和家明的孩子。

其实小说和电影的人物设计还是由很大变化的。

首先是安生的角色,

小说里,安生更加自私一些,她骨子里贪恋七月的一切,过着颓废的生活,她主动告诉家明,她喜欢他。

又主动去找了家明,面对七月的隐忍,她更多的是无所顾忌,直指人心。

在我看来,她是碾压她与七月的感情,更多的是七月对她一直上心的情谊。

而电影里的安生,更有义字当头,相对正面,人物设计也非常丰满,不再一味的颓废,乖戾,漂泊,她更注重与七月的情谊。

换句话来说,她爱七月甚于爱自己。

只是源于她在七月那里有家的温暖,有人疼的感觉。

电影里的安生更为倔强,假装坚强,满不在乎却隐忍敏感。

她拼命打工赚来的钱,租的小房屋招待七月时的那句“我终于也有个地方招待你了”,看的多少贫苦要强的女生泪流满面。

友情里,每个人都不想纯粹的接受对方的馈赠,都想与对方平等交往。

家明第一次与安生相见,就被她的古灵精怪印在了心上,只是安生更像一株罂粟花,散发的诡异迷离的味道,他不敢触摸,唯恐无法自拔。

山洞庙里,家明看着那个让他心动却又不敢靠近的安生,忍不住拉住手的瞬间,她选择了转身,依然不置可否,谈笑风生,顾左右而言她,安生更多的是因为在乎七月,她不可做伤害七月的事情。

因为她虽然缺爱,她确实如此珍爱。

安生虽然喜欢家明,也并没有那么的爱家明,只是因为她对于安稳的七月的生活,充满的幻想,哪怕爱情,也是那么安稳俊朗。

而她漂泊的灵魂实在太累,实在想有个能像七月那样温暖的家的臂膀。

直到她故作轻松坚强的外壳破碎了时候,她满不在乎扬言过得很好的谎言崩塌后。

无助疲累,撕心裂肺

好想歇一歇

家明把她带回了家。

没有缠绵的镜头,没有相爱的画面,有的只是来自安稳小城的七月的质问和痛骂,而她忍受着,假装没事一样,一次次去为七月穿上衣服时,更多的人似乎看到的只是家明对她的收留,甚至不愿意相信她与家明上了床。

反观原著,我更接受电影里的安生,她没有想着抢七月的一切,而是小心翼翼的呵护,自己一个人骑着单车从山顶下来,自己一个人要避开他们俩出去流浪,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孤独漂泊求生,自己一个人在远远的地方,表达着思念和祝福。

只言片语的颓废,摇摇头又换做继续努力,满不在乎的自强倔强。

这样的安生,放在荧幕上,任谁都是对她心疼怜爱。

如果把她拍死了,相信观众还有安妮宝贝的死忠粉,千千万万的安生迷,还有一些冲着陈可辛监制去看电影的观众,内心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愤怒与伤感。

3.完美的爱情,七月的离开

原著里的七月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也不太有个性有张力,

当然也不会有太多戏剧色彩的出现,她被动着接受来自外界的一切,包括安生与家明的。

即使会有伤怀,却不敢发出对外界的质疑,她注定只能继续安稳的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

而电影里七月却是个对于爱情,执着而又唯美。

她相信安生与她的情谊,即使她明白,她爱安生不能像爱自己一样。

但是,依然面对安生的告别,她放走了可能会对她爱情有威胁的安生。

虽然,这从一开始,以安生的个性,会决绝的离开。

七月对于爱情,显然是完美的。

执着,专一,而又渴望完美。

山洞庙里,她明明看见了家明拉安生的那刻,她选择了沉默。

她唯恐一经说出,自己的爱情便不复存在。

即使后来的很多年,她收到安生的明信片,每张落款后都有问候家明的字句,她依然沉默,与家明厮守着他们的爱情,过着甜蜜的生活。

只是,她会幻想漂泊中的安生,又停在了哪一站?

爱情里,她隐忍自私而又的确是人性使然。

爱情,本就是一对一的,谁的心里也不可能同时爱着两个人,践踏了唯美的爱情不说,也玷污了爱的尊严。

七月从不去北京看望家明,她希望家明回来看望她,这样便能在她内心里论证家明心里最爱的人是她。

而当她最终有预感不妙,不打招呼去往家明的城市,发现家明和安生时,她爆发了多年来的愤怒,不再克制,也不再装傻,更是一改往日淑女文静的形象,可怕,狠毒,而当她蹲在地上,捂着脸,失声痛哭时,又是让人对她的行为充满了理解。

她全身心的爱着家明多年,却面对家明没有那么纯净的爱,那么彻底的爱,那么专一的爱时,她做了个让很多人都匪夷所思的,劝家明逃婚,这样她可以理所当然的不用走进婚姻,从而离开小城市,选择流浪。

她想走当年安生走过的路,体验她过去的生活,漂泊,流浪,感悟。

其实,看到那个的时候,相比原著,我也更喜欢电影里的七月。

更有色彩,更富有张力,人物也更丰满。

任凭每个像七月的女孩,都会有的表现。人性的展现。

七月对于爱情,隐忍,执着,完美。

从一开始的心动,到被动逃婚,她一如既往的只爱着家明一个人。

她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意走进一场掺杂不够爱的婚姻。

她的爱太过执着,完美,甚至自私,刻薄,但都是因为爱的太深。

而当她发现她怀了家明的孩子,不能回去人言可畏的小城市,而只身一人去找了安生,坚持生下时,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不舍,更多的是孩子是她对家明爱情的见证和延续。

选择生下来,是她足够爱家明的体现。

4,相互为影,相互成就。

七月与安生,二者相互为影。

却也只能选择一人延续来生。

这样才能更加体会爱的厚重。

为了生育孩子,失血过多。而死。

编剧安排七月死亡,也许想让人明白完美的爱情可能并不存在,也许想让观众看完之后,唏嘘不已。

而这恰恰也为成就安生的成熟,独自抚养孩子,过上了真正安生的生活。

电影里采用安生用了七月的笔名,写下的网络小说,虚虚实实,真假难辨。

安生告诉家明的是七月继续选择了流浪,漂泊,洒脱。她自己把七月难产死亡的真相埋藏在心底,把那份13岁就建立的厚重感情,深深的烙进了生命里。

不得不说,其实,对于七月的处理,电影里算是开放式结尾的。

5.她走了,她还在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七月与安生。

每一个人身边也都有一个如七月或安生的朋友。

性格迥异,却又相互吸引。

羡慕,同时却又妒忌。

相爱,同时却又伤害。

正如一个显性基因,而另一面是隐性基因,不被表现出来的那一面,便只能埋藏心底,直至死去。

所以,电影里的安生,安生的活着。

而她的另一面,七月却永远的走了。

不管她或她,也早就融为一体。

七月与安生讲了什么(原著里安生死了)(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