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从摆脱贫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读摆脱贫困有感)

不断从摆脱贫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读摆脱贫困有感)(1)

4月23日,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在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

近期,我参加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司局级干部进修班学习,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利用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再次研读了《摆脱贫困》一书。其中的精辟论述,是同志洞察历史、高瞻远瞩的深度见解,也是党员干部与群众艰苦奋斗、鱼水情深的生动展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

《摆脱贫困》收录了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和文章。在书中,同志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新理念,集中反映了他带领闽东干部群众为摆脱贫困而进行的深刻理论思考和艰苦实践探索,深刻阐释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如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同志在《序》中所言:“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

在《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中,文章开篇指出“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证”。为什么提出这个论断呢,原因是同志发现,当时农村改革后,基层出现了一些问题。少数党组织落伍了,散伙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见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见了;有的人还产生了错误的想法,认为“包产到了户,不要党支部”等。对此,同志在《干部的基本功》中明确提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文章指出,贫困地区的党员只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善于探索商品经济运行规律,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带头人,才能真正带领人民群众去脱贫致富。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站在现实与历史的制高点,同志深刻地指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组织要真正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第一线”,而不是名不副实。闽东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对此,同志还形象地比喻,这好比一个大合唱团,党组织必须当好这个合唱团的总指挥。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定要选好党支部书记,没有一个好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

二、坚持人民至上,提倡“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成为共产党人强大的思想武器。

研读《摆脱贫困》感受最深切的,是字里行间凝结着的同志对闽东人民的深沉大爱和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在宁德工作期间,同志带头“四下基层”,开展“三项活动”,要求地县领导到基层现场办公;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同基层群众挂钩联系,一扫当时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弊病。在《弱鸟如何先飞》中,同志开门见山地指出,“毫无疑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海阔天空里,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那么,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同志通过对闽东9个县,以及浙江发达地区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扶贫先要扶志。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闽东要打破小农经济束缚,必须抓大农业。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硬”条件缺少,可以多讲“软”的;农民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实践证明,通过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推广“一村一品”,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如,福安县后洋村抓巨峰葡萄种植,1988年全村人均收入就达到800多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同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理念,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三、坚持实事求是,脱贫致富“不能一下子抱一个‘金娃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明确提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

在《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中,同志针对闽东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畲族同胞有十几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总数的40%,占福建省畲族人口总数的70%)的现实,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提出畲族地区在争取外来“输血”的同时,一定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中,同志回忆了对三个热门话题“我是泼了点冷水”的故事。当时,干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希望能上一些大项目,从根本上一下子改变落后面貌。修筑从福州到温州的沿海铁路,开发三都澳50万吨泊位良港,创办赛岐开发区并发展成中心城市,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对此,同志并不赞同,认为寄希望于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实际。主张在长期发展目标的战略中,多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不搞半拉子工程,也不搞“马拉松”项目,不图虚名。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同志坚持实事求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同志写道:“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追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

同志坚持用理论和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崇高境界。

重读《摆脱贫困》,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同志心怀家国、躬身为民的情怀 ,进而激励我们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知重负重、迎难而上,昂首阔步、百折不挠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马晶 系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2022春季学期司局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11期

原标题: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重读《摆脱贫困》有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