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1)

邢肃芝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2)

邢肃芝,藏文名“洛桑珍珠”,生于南京,祖籍扬州高邮,在汉地出家为僧时法号为“碧松法师”,青年时代进入四川重庆汉藏教理学院学习藏语文,师从近代佛教界太虚大师。

1937年,他只身赴西藏哲蚌寺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后成为第一位获得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人。邢肃芝先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内地赴西藏求法的汉族僧人中的知名人士,是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重要人物,是民国时期西藏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的足迹走遍康藏、印藏、山南、藏西北广大地区,访求大德,朝拜圣山,考察后藏,访问尼泊尔,均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后来他又励志献身于边疆教育,接受时代赋予的使命,脱下僧服,振兴办学——任国立拉萨小学校长,把学校办得生气勃勃。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3)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4)

从水乡江南到高原西藏,从汉地的佛门弟子到雪域三大寺的拉然巴格西,从入世参政到化外为僧,一位佛门弟子的个人际遇不期然地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由于因缘际会,邢肃芝于不经意间亲历了汉藏关系中波谲云诡的民国篇章,从而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独家史料,其间的起承转合及前后勾连更使人得以窥见自清末至解放初西藏政情变迁的大致脉络。

一个小和尚

邢肃芝的父母是扬州高邮人,父亲是个商人,在南京和宝应等地经商,母亲在家中操持家务。1916年11月19日,邢肃芝出生于南京,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两位兄长,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邢家全家信佛,父母常年拜佛。叔父也是出家人,曾在扬州平山堂大明寺担任方丈。小时侯,邢肃芝在高邮外祖父身边度过了大部分童年。外祖父去世后,父母把他接回自己家里,不知为什么,便三天两头地生病,中药吃了不少,身体却不见好。父母于是请了一位算命先生为他打卜算卦。算命先生说:“你们这个小孩在家里是养不大的,如果想要他活下去,除非送到庙里。”父母听了,在他八岁那年,把他送到高邮县临泽镇安乐寺。

安乐寺方丈脱老十分喜爱这个徒弟,送他去读书,为他支付学费。在十二岁那年,为了使他早日开始学习佛教教义,他的师兄、即师傅自坛和尚的大徒弟雪松法师将他送到扬州附近的放生寺,开始学习佛教的基本理论以及天台宗的四教仪、大小止观等,同时跟随一位前清贡生马老先生继续学习国文。又过了一年,已在镇江超岸寺的玉山佛学院任教的雪松法师来信,要他到玉山佛学院去,接受新式的佛教教育。于是他告别了扬州放生寺,前往镇江求学。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5)

安乐寺

镇江的超岸玉山佛学院是超岸寺方丈蕙庭法师创办的,他亲自教唯识学,又聘雪松法师教因明学,另请了一位章太炎先生的高足来讲授国文。由于该学院师资优秀,一时吸引了来自江苏各地的一百多名学生。

16岁那年,通过一次难得的因缘,邢肃芝初步接触了藏传佛教。那是1931年淮河发大水,江苏受灾惨重。1933年5月第九世班禅喇嘛从北京赶到杭州,举行了时轮金刚法会,发起人有戴季陶、梅兰芳、杜月笙,当时一班上海的名人均来杭州担任法会的护法,一时声势浩大。邢肃芝也参加了法会求受灌顶。紧接着,担任班禅喇嘛翻译的超一法师来到镇江,主持由镇江海关税务司长张伯烈,人称张莲菩提所发起的大白伞护国息灾法会,法会的地点就设在超岸寺。邢肃芝因写得一手好字,被聘为法会的书记,书写荐亡超度的牌位及红匾。参加了这两次法会后,邢肃芝对西藏的密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先学习西藏的语文,然后前往西藏求法。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6)

超岸寺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7)

先学习藏文

因缘凑巧,邢肃芝在支那内学院结识了一位研究员,法名叫德潜,此人应聘到重庆汉藏教理院任国文教师,到了重庆不久,便写信劝邢肃芝到汉藏教理院学习西藏语文。听了他的描述,邢肃芝觉得机会难得,便赶到苏北高邮县家里,向母亲辞行。母亲拿出二十多块大洋,交付他作为赴重庆的路费。1934年2月14日,农历初一那天,邢肃芝辞别母亲,搭乘三北公司的长江轮从镇江溯江而上赴武汉,开始了他的西行求法之路。

汉藏教理院创立于民国十九年(1930),是四川省主席刘湘建议创办的,地点在重庆北碚缙云寺内。民国二十年十二月正式开学,约有学生六十余人,主要招收青年学习西藏语文,以达到沟通汉藏文化的目的。邢肃芝在这里学习进步神速,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已基本掌握了藏文的语法。三年下来,对西藏黄教喇嘛所必修的五部经论已了解了一个轮廓。

在学习佛学理论的同时,教理院也从康藏地区请来著名的活佛大德们任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法灌顶,他们当中就有西藏著名阿旺堪布、诺那活佛、多杰格西、贡噶活佛、根桑活佛等。民国二十五年(1936),邢肃芝毕业于汉藏教理院藏文专修科。经过三年的学习,他已掌握了藏文的阅读、对话和写作,而且能将藏文经典翻译成汉语。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制订了一个方案,即每年由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各选派研究员两名,由双方政府拨出奖学金予以资助,分赴西藏拉萨及内地南京进行研究,为期五年,这个方案于当年立案并逐步实施。经太虚大师推荐,邢肃芝向主管这个项目的机关蒙藏委员会申请作为赴藏学者。他的申请很快得到通过。邢肃芝成为第一批第一个被批准的入藏研究人员。

赴西藏研究

1937年,邢肃芝(法名碧松,藏文法名洛桑珍珠)只身赴西藏,访求藏传佛教密法,决心把西藏密法取回汉地,做一名现代的唐玄奘。入藏途中,他遍访康藏地区的高僧大德,在四川甘孜自治州之德格县学习藏传密教萨迦派密法三百余种;随后他渡过金沙江进入西藏,沿途得到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四川军阀刘文辉、昌都藏军司令索康札萨和军粮官阿沛·阿旺晋美的赞助和支持。

抵达拉萨后,经由达赖喇嘛的近侍“兰州僧”介绍进入高不可攀的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曾拜多位著名活佛为师,包括达赖喇嘛的教经师领苍活佛。经过七年的刻苦学习及辩经,于1945年通过在西藏摄政王面前举行的辩经考试,成为第一个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人,历史上获得这一学位的汉人仅有两位(另一位密悟是河北人,当年跟随大勇法师出家的弟子)。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8)

哲蚌寺

其间他四处参访高僧大德,先后从师于一百多位藏传佛教各派的活佛,接受密法灌顶六百多个。1944年藏历铁猴年的二月,他前往藏南咱日山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大师的道场朝拜考察,其经历惊心动魄,成为有史以来进入此山而得以生还的唯一汉人。当时,朝山的各路人马有两千多人,在咱日山地区转了二十多天就死了一百多人,主要是当地族人信奉巫教,巫师告诉他们如果能杀死108个活人,此生就能升天,故他们经常偷袭朝山的队伍。据邢肃芝口述,有一次,前方的大山无路可走,只能手攀树枝藤根,身体贴着陡峭的山壁一点一点向上爬行,一不小心脚下踩空便会掉进万丈悬崖。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忽然,一块大石头从山顶滚下来几乎砸在他的身上,抬头一看,原来是几个当地的族人正站在悬崖边上举着大石头向他们砸下来。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叫苦不迭,人吊在半空中,继续向上难逃族人的袭击,而向下更是死路一条。邢肃芝向下看了一眼,只见山涧里尸骨遍地,被当地族人的石头击中跌入山涧丧生的人不计其数。眼看没有退路,他只能咬紧牙关,一只手紧紧抓住峭壁上的藤根,另一只手掏出手枪向天空连开了几枪,当地族人听到枪声后四下逃窜,他才算是逃出生天。1945年,他携带着大量藏传佛教密典回到了重庆。此外,他随身还携带着一封促成他一生重大转折的文件——西藏摄政王达龙札活佛委托他带给蒋介石的一封亲笔信。

当年4月,蒋介石在重庆上清寺求经中学接见了28岁的邢肃芝。摄政王的亲笔信、太虚大师的鼓励和影响、国民政府处理西藏问题人才的短缺等多种因素,促成了他的入世参政,成为国民政府的官员,落实“教育治藏”政策的关键人物。1945年他再次返回西藏,既是一位汉人喇嘛,西藏三大寺①的格西;又是一位奉蒋介石之命入藏发展教育的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教育部委任的国立拉萨小学校长。拉然巴格西的身份使他得到西藏噶厦政府、僧侣们和上层贵族的尊重和信任,能够与西藏的政府官员和把握权力与资源的贵族阶层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完成连中央政府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而他的官员身份,则使他能够直达中央政府,获得在西藏发展教育事业所需的各种资源,成功地完成他的使命。

1949年7月,西藏噶厦政府乘国民党军队在国共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驱汉事件”。在这次事件中,邢肃芝再次以他的特殊身份参与中央政府驻藏办事处与西藏地方政府的谈判,努力协调汉藏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最后成功地组织了中央政府全体驻藏人员平安地撤离西藏。

可敬的格西

1950年,邢肃芝移居香港,开始讲经说法,并将藏传佛教的重要经典、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翻译成汉文。1959年,他应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邀请赴美国讲授藏学,并定居美国。几十年来,不论是化外为僧,还是入世参政,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佛教徒的信仰,从未放弃佛法的修行。据记录邢肃芝口述史的两位青年学者张健飞、杨念群说:“他的禅定功夫高深,在密法的修持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对往事惊人的准确记忆,对各种人物和事件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历史变革内在轨迹的分析与体悟,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多次的访谈中,邢老展现出那种只有修行有成的人才能具有的定力和一种洞彻人心的能力,常常在我们还没有开口提问之前,他似乎就已经知道了我们的问题。这种神奇的力量令人折服,却又难以言喻。”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9)

邢肃芝是一位爱国的佛教徒。他抵达美国后不久,西藏发生叛乱,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逃亡印度,消息传到西方国家,引起了很多人对西藏历史与文化的兴趣,美国的新闻媒体争相上门对他进行采访,又有不少大学和学术机构邀请他去主讲西藏佛教文化。此后,他以专家的身份参加美国联邦政府工作,直至退休。几十年来,他虽身在海外,但一直关注着有关国内、特别是西藏的形势和发展。

1987年,邢肃芝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大会上发表了论文,并且见到了不少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其中包括阿沛·阿旺晋美。五十年前在昌都与他初次见面时,他是驻昌都藏军的军粮官,如今已成为国家领导人,两人相见甚欢。1997年,阿沛·阿旺晋美再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接见了邢肃芝。

邢肃芝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动荡年代中西藏历史演变的见证人。他一生横跨汉藏两地,涵盖僧俗二界。独特的多重身份,使他的经历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在地域空间上,他曾是汉地的法师和西藏的喇嘛,在汉藏两地的寺庙中各自生活多年,对于两地佛学思想与制度上的演变、交流与互动,了解得细致深入,而且善于研究比较,有自己的见解与心得。对于西藏三大寺的体制,喇嘛的学经过程,密法的传承与传授,寺庙的生活等这些令今人最感兴趣而又知之甚少的部分,他的描述十分细致动人,极富历史动感。

此外,对于旧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官吏制度、西藏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间的明争暗斗、汉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国势力对西藏的渗透,国民党政府治藏政策的得失等各个层面,他都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细节性记述,足以弥补正史的不足。

邢肃芝是藏传佛教历史资料的收藏大家,他是一位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一生经历险情无数。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每一次的考察探险中,对所见所闻都做了详细的笔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尽可能地收集各种相关的历史资料。在他收藏的百宝箱中,有当年入藏途中的游记手稿,有在四川、西藏、云南各处考察探险时的原始日记,以及他所收集的西藏早年发行的银票和邮票,西藏和印度边境的通行证,地方政府签发的马牌等。

他所拍摄的近千张照片,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世上仅存的一张年幼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入主布达拉宫前在拉萨郊外休息的照片;汉藏双方的军队为解决大金寺武装冲突事件的谈判会议现场;西藏寺庙中高僧活佛们日常起居的情形;大愿节时的跳神仪式;藏南咱日山内“野人”部落生活实录;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官员们的留影;拉萨小学的学生生活素描;甚至连“三大寺”中武僧的训练场面都被拍摄了下来。这些照片尽管已经年久变色,画面却仍显清晰生动,尤其是与口述记录、游记手稿相互参照时,给人以强烈而又逼真的触摸鲜活历史的感觉。

历史上的玄奘一辈子也不近女色吗(一生横跨汉藏两地)(10)

邢肃芝先生遗珍捐赠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2018年5月15日邢肃芝先生遗珍捐赠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邢先生遗孀张志雯女士将邢肃芝先生生前在藏期间珍藏的影像资料、手稿、老照片、地图、摄影机等58件珍贵的藏品捐赠给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

注释:①三大寺庙指色拉寺、哲蚌寺、噶丹寺

END

作者:肖维琪,原名萧为祺,1945年出生,江苏高邮人。长期从事水利、党史、方志、文史、文物等工作,曾任政协高邮县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兼)、高邮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高邮市党史办公室主任科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三垛史话》《临泽史话》《界首史话》,主编《破晓号角》《周山乡革命纪事》《昨天的故事》参编《高邮县志》《中国共产党高邮地方史》《南社中的扬州人》《高邮:尧文化发祥地研究》。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江苏省地方志协会会员、高邮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高邮市帝尧研究会秘书长。

作者:陈鲁高,1944年出生、中共党员。六十年代在部队当兵八年、退伍后分配高邮水泵厂工作,曾任工会主席。江苏省民协会员、高邮市民协顾问。

审核、发布:张一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