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态度转变(与学生对骂与同事互撕)

又到一年教师节,凯哥今天特别想跟大家聊一聊“清末怪杰”辜鸿铭

在国际上,辜鸿铭与托尔斯泰、毛姆、泰戈尔等人有来往,西方人甚至说“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一定得看看辜鸿铭”。

辜鸿铭态度转变(与学生对骂与同事互撕)(1)

(辜鸿铭)

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辜鸿铭一向独来独往。因为,掌握九种语言、拥有十三个博士学位的他,看得上眼的人几乎没有。一般人见他,基本躲着,怕被他奚落。

所以,在北大校园里,辜鸿铭还真有几分“独孤求败”的意味。也正因如此,在校园里能与他扳手劲的,算是他看得起的人。这样的人不多,一个是他的学生罗家伦,一个是他的同事胡适。

“课堂战争”:

师生对骂,却妙趣横生

辜鸿铭拖着一条大辫子,戴一顶红结黑缎平顶的瓜皮帽,意气风发地走上汉花园文学院的红楼。这,是民国初期北大著名一景。

(电影《建党伟业》中的辜鸿铭(中))

在这群革命学生中,就有现代教育家罗家伦。罗家伦在课后鼓动同学们,说:“有没有人想要立刻出名,若要出名,只要在辜先生上楼梯时,把他那条大辫子剪掉,那明天中外报纸一定都会竞相刊载。”

当时的北大学生,大多非富即贵,体育教员上体操课时,甚至是这样下口令的:“请官爷向前一步……请官爷立正、稍息……”但,对于辜鸿铭,终究没人敢真的造次。

渐渐地,辜鸿铭发现了罗家伦比较调皮捣蛋,就想好好调教他。一个老师,要“重点提点”一个学生,这还不容易?

于是,在课堂上,辜鸿铭就老拿罗家伦“操练”,有难题就让他回答。背书倒还好说,难的是把古文翻译成英文。比如,把“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翻成英文,罗家伦实在为难,可他回答不了时,老师辜鸿铭就常常重责他。

一次,罗家伦实在受够了,他站起来辩解。辜鸿铭见学生公然对抗老师,他大发雷霆,使劲擂着讲台怒吼:“闭嘴,闭嘴!再不闭嘴你就是wpt!”

这三个英文字母蹦出来,把罗家伦镇住了。见他不吭气了,辜鸿铭仰着头,夹起讲义扬长而去。罗家伦虽气得厉害,但怎么都不知道wpt是什么意思。

挨了骂却不知被骂的是什么,罗家伦郁闷了很长时间。

一天,趁辜鸿铭正讲得兴高采烈,罗家伦壮着胆子问:“上回老师不准我说话,骂我wpt,这wpt是什么意思?请老师告诉我,这是哪句话的缩写?”

结果,辜鸿铭嘿嘿一笑,大声道:“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那我就告诉你,wpt就是王、八、蛋!”(注:“p”是辜鸿铭的英语式发音)

顿时,学生们哄堂大笑。

辜鸿铭态度转变(与学生对骂与同事互撕)(2)

(罗家伦,近代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此后的几次“师生对抗”,罗家伦连连输给辜鸿铭。但是不要紧,他最终扳回了一局。

“五四”运动后,辜鸿铭在日本人办的《华北正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行为过激。这次,罗家伦终于有机会力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在课堂上举着报纸质问:“辜先生,您从前著的《春秋大义》,我们读了都很佩服。您既然讲春秋大义,就应该知道,春秋的主张是‘内中国而外夷狄’。而您现在在夷狄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骂我们中国学生,这是何道理?”

这下把辜鸿铭问住了。良久,他理屈词穷地回击:“我当年连袁世凯都不怕,我还怕你?”

其实,辜鸿铭发此文的出发点,是善意和理性的“提醒”,但选择在日本人办的报纸上发表言论,确实急躁和不妥。所以,面对学生罗家伦的质问,辜鸿铭的这一回答,其实也正是在某种程度上示弱并承认自己的不当行为。

从这一点看,这对“相爱相杀”的师生之间,虽有争执,但背后,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惺惺相惜”。

“职场博弈”:

同事对撕,却无伤大雅

胡适刚被聘为北大教授并上台演讲时,当他用英文念了一句荷马的诗,台下突然传来一句英文,意思是,胡适先生的英语是英国下等人的发音。

台下的这人,就是辜鸿铭。他还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德文,又不会拉丁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两人的梁子,从胡适入职这天起就结下了。

辜鸿铭态度转变(与学生对骂与同事互撕)(3)

(胡适)

其实,辜鸿铭比胡适有学问,这是不争的事实。

胡适最骄傲的,是在哲学不发达的美国得到博士头衔;而辜鸿铭最不以为然的,是他的哲学著作被哲学最发达的德国大学指定为参考教材。这种基础学识上的差异,显而易见。

可辜鸿铭偏偏除了对胡适的哲学修养不以为然,也喜欢在其他领域“恨屋及乌”,两人间的火药味,蔓延颇广。从办公室,“撕”到了课堂。

比如,白话文运动。

胡适力主推广白话文,辜鸿铭则大力阻拦。他说,自己将莎士比亚的诗用通俗英语写了一遍后,发现诗意全无。“如果将我的白话英语和莎士比亚高雅的语言加以比较,他(胡适)就会明白中国的文言和白话,有什么不同,如果他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会认识到这种文学革命的极端愚蠢。”

胡适有时会委婉回应,有时就言辞抨击——比如直接抓辜鸿铭的“小辫子”。

有一次,胡适在《每周评论》上撰文,说辜鸿铭在国外留学时,就曾剪过辫子,那时还是大清帝国,他敢剪辫子,就说明他对大清毫无忠心可言。现在大清灭亡了,民国建立了,他倒留起了辫子,表示对大清忠心耿耿,这不是沽名钓誉吗?

那一期《每周评论》出版当日,胡适在北京西车站同朋友吃晚饭,忽然看见辜鸿铭同七八个人也在那里吃饭。他就拿着那期《每周评论》走过去,送给辜鸿铭看,颇有“挑衅”意味。

可辜鸿铭看罢,淡淡解释说:“在国外时,有一天我去拜望一位女性朋友。这个女孩子很顽皮,她拿起我的辫子来赏玩,说中国人的头发黑的可爱。我就借了一把剪子,把我的辫子剪下来送了给她。”说完,继续安心吃饭。

可当胡适吃完饭,因只带了这一份报,走过去讨回时,辜鸿铭却把那张报纸折成几叠插在衣袋里,拒不归还。

而后,辜鸿铭正色说:“密斯忒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庭控告你。”

胡适也不示弱:“辜先生,你说的话是开我玩笑,还是恐吓我?你要是恐吓我,请你先去告状。我要等法庭判决了,才向你正式道歉。”

然而,胡适始终不见辜鸿铭付诸于行动。

胡适得了意,几次遇到辜鸿铭都撩拨他,老问他状子递了没有,还说,你怎么还不告呢?我等着你的法院传票都等得不耐烦了。

辜鸿铭对此无可奈何,只说:“你这文章写得也不怎么样嘛。”

谁能想到,一个是在袁世凯权力鼎盛时,都敢日久天长公开痛骂的辜鸿铭;一个是在蒋介石当政时,也敢直面对骂的胡适,这两人碰在一起,竟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这对北大名师,行为处事却极其孩子气,如今说来,仍是校园里的轶事趣闻。

辜鸿铭态度转变(与学生对骂与同事互撕)(4)

(电影《建党伟业》中,辜鸿铭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在北大辩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轮番向“保守派”辜鸿铭“发难”。而作为学贯中西的通才辜鸿铭则是毫不退缩,一翻“古人何罪于今人”反驳也发人深思。)

其实,无论是胡适,还是罗家伦,尽管在与辜鸿铭同处时经常面红耳赤。但,多年后,他们都对他念念不忘,写有不少纪念文章,字里行间,尊敬有加。

我们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说“文人相轻”,可是,这些民国大师们之间,虽然争吵的厉害,但是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为骨子里,他们都已默认,对方是至诚君子,与己可坦诚相待。

辜鸿铭态度转变(与学生对骂与同事互撕)(5)

作者:方其军

【版权声明】 本文系本头条号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凯风清韵” 及ID:kaiwind-qingyun

【特别提示】 凯风清韵、凯风文史均系凯风网出品,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凯风清韵”(ID:kaiwind-qingyun)及凯风网(wap.kaiwind),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我们在这里, 静静等着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