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你还想知道的事(这些事情你要知道)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的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的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心旷神怡、健身祛病。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写出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时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佩茱萸
古代还有九月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吃什么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没有特殊规矩,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9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现在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五劳七伤。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可收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陕北有不少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
用好3个重阳习俗
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佩茱萸是民俗中庆祝节日的方法,这些习俗含有很多保健效用。
1.“糕”与“高”谐音,所以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吉祥如意。
重阳节蒸重阳糕主要是孝敬老人的,可以把重阳糕做成食疗药膳吃,比如制作时加一些大枣、栗子、山楂等果干,既养生又可口。
2.秋季最常见的花就是菊花,其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疗价值。
古人在食用菊花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酒。晋代菊花酒制法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时,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构相诸药方佳”。大家在登高望远时可以尝一些,不仅可以清头目,还能御寒。
3.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可入药,更兼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的功效。
古人认为茱萸插头可防止邪气的侵袭,燃薰后可避虫咬,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益。
重阳敬老
重阳节是向老人表达感恩的节日,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父母、在长辈的身上,给予他们多一些关爱。
纵然有万千个理由,也请让他们温暖的日子多一些,让自己被牵挂的日子长一些。家人健康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