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1)

小约翰·柯布博士是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更是世界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生态经济学家,过程哲学家。

多年来,柯布教授一直从事过程哲学、后现代文化和生态文明研究,发表著作50余部。他既是世界第一部生态哲学专著《是否太晚?》的作者,也是西方世界最早提出“绿色GDP”的思想家之一,被称为 “绿色GDP之父”。

很早前,柯布教授就曾做出判断:“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2018年,他又明确指出“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光”。今年,94岁高龄的他再次到访中国,相继去到北京、丽水、普洱,用实际行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给予坚定的支持、受到了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本文转自“后现代生态文明”

本文长度约4702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9分钟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2)

▲ 柯老行走在普洱绿色的大地上(左为普洱学院成文章校长,右为王治河博士)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秋风送爽,也送来了当今的“生态圣贤”柯布博士。称他为“生态圣贤”,是因为这位94岁的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著名过程哲学家既是世界第一部生态哲学专著的作者,也是西方世界最早提出“绿色GDP”的思想家之一。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柯布博士就看到了生态问题的严峻性,撰写了《是否太晚?》一书,为了使地球和人类免遭毁灭的厄运,他不仅捐出了自己祖传豪宅支持有机哲学研究,而且于2015年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积蓄50万美元悉数捐出在美国举办了举世瞩目的生态文明千人大会,而自己却已30多年没买新衣服了(这次来华,细心的女作家草西就在他衬衫的胳膊肘处赫然发现了个洞)。这位知行合一的国际知名学者一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坚定的支持者。是他最早提出“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在中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重要关头,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之际,他又站出来发声,2018年5月在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他明确指出“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光”

这样一位老人被中国人誉为“生态圣贤”应该说实不为过(不过大多数中国人更喜欢亲切地叫他“柯老”)。自然,他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也在情理之中。在京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400位厅局级干部学员用无比热烈的掌声致敬了这位胸怀大爱的老人,认为他的演讲让人“从小我走向大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为此聘他为该院特聘教授。第九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抱病接见了他,亲切地称他为“老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潘岳先生百忙之中特设午宴款待他;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李勇锋秘书长带着中国高心灵公益文化环保团队负责人吕轶新女士和中国自然农法生态农庄建设发起人之一的李成玉先生特意从浙江赶回北京欢迎他的到来;庐山万杉寺的住持能行大法师也是连夜坐火车从江西赶来会晤柯老;安金磊老师又安排了他的道医朋友给柯老做长途旅行后的调理,燕园的师生们则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气和他展开热烈切磋;中国政法大学博导张秀华教授亲率众弟子前来给他助阵,所敬献的鲜花至今芬芳怡人;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郇庆治教授,经济学院的季曦教授把北大人的敬畏学术和热情好客演绎到了极致;而京城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则在深圳公益学院北京分院用一场高端论坛“生态文明与新商业范式转型”和998元一位的一场高端大气的“和合善宴”将对他的欢迎推向高潮!当素直餐厅总裁冼冬女士将自己手书的并由一些企业家签名的“和合善宴---柯布院士中国行晚宴”大横幅赠送给柯老的时候,不由得令人想起去年温恒福院长和杨丽教授领导的哈尔滨过程研究团队师生送给柯老那幅“我们爱您”!真是高尚的心灵都是相通的!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3)

▲9月18日许嘉璐副委员长在京会见柯老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4)

▲ 两代中外绿色GDP的推动者:柯老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潘岳先生

带着京城人民满满的爱特别是许嘉璐先生温暖的拥抱和潘岳书记赠送的珍贵礼物,穿着他最喜爱的那件枣红缎子、福寿团纹的“唐装”,柯老精神抖擞地走在风景如画的浙江丽水的大地上。除了见了陈豪区长,张玉洁副区长,组织部长陈永超,科协瞿宗囡主席、吴丽副主席,两山学院刘克勤院长,陈光炬副院长,陈一艳主任以及钟大夫郑大夫等一众新老朋友,参加了在浙江莲都举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研讨会和在古堰画乡举行的浙江省2019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外,柯老还亲自考察了松阳县和丽水莲都等地的绿色发展搞得好的标杆企业,在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这位94岁的老人居然亲自上阵搅拌酱油,为了振兴中国的地方经济,也真够拼的。中新社记者周禹龙以《中外专家学者走进浙江莲都探讨“未来与生态”》为题对上述活动进行了报道。(参考链接:http://mil.chinanews.com/cj/2019/09-21/8961939.shtml)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5)

▲意气风发地走在丽水的大地上(从左至右:副区长张玉洁,柯老秘书波妮,区长陈豪,组织部部长陈永超)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6)

▲在丽水酱油厂搅拌黄酱

除了官方安排的这些活动外,有两拨人的意外造访也给柯老带来莫大欢喜。一拨是由海潮兄带队的来自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的师生团;一拨是由俊锋博士带队的来自福建的由丈母娘,母亲和妻子构成的家人团。听到柯布生态书院的弟子们半年来勇猛精进,看到天天,梦雅,雯雯,楚翘,鹏鹏等弟子们各个内心坚定,信心满满,柯老心里乐开了花,老人谦虚地说:“对于柯布生态书院,主要是樊美筠院长在负责,海潮先生和心桐女生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作为所谓荣誉院长并没有奉献多少力量,对此我一直心怀忐忑,今天看到大家的成长,我开始以此为荣。”为表庆贺,老人还亲自敲开一瓶珍贵的芹洋产的竹酒,与众人同饮共贺。来自福建的家人团的灵魂人物是“丈母娘”。丈母娘叫黄妹英,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这位曾长期在福建允坦村担任村长的普通中国村干部却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她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计划生育风声鹤唳的年代让许多二胎三胎甚至四胎存活下来。据女婿俊锋博士和女儿金容介绍,早在去年10月当柯老去胥岭三生谷为柯布生态书院剪彩的时候,她就让女儿女婿开车带她进山去看“神仙”--柯老。为什么管柯老叫“神仙”呢?面对女儿女婿的困惑不解,她的解释是:一个九天云海如履平地,万水千山视若等闲,不忧谗,不畏讥,年龄对他不是问题,年近百岁还满世界布道救人的人不是神仙是什么?这位中国民间老百姓对“神仙”的诠释可谓别具一格。可惜由于柯老行色匆匆,三生谷之行没能见到柯老。留下深深的遗憾。这次听说柯老来到丽水,她无论如何也要达成这个心愿。握着柯老温暖的大手,面对柯老赞许鼓励的目光,她直说自己没上过大学,没有多少文化,不能为生态文明做些什么。柯老说:“现代大学倒是培养了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但他们大多没有智慧,没有爱心,你有智慧,有慈悲心,这就足够了”。事后老人对女儿金容说:自己心目中的“神仙”就是柯老这个样子,见到柯老自己感到“心满意足”了。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7)

带着浙江处州人民浓浓的爱意,9月24日柯老来到了彩云之南。尽管我们预感到普洱人民会热情欢迎柯老,但其热忱程度还是超出了想象。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胡国云先生带着绿办刀继民主任,李媛园科长从普洱飞到昆明亲自前往昆明机场迎接,车子竟然开到了飞机旁,然后陪同柯老从昆明一同飞往普洱。在9月25日隆重召开的由普洱市级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普洱学院部分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的“普洱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讨会”上,中共普洱市委书记卫星不仅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柯布院士团队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而且亲自参加了柯布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新华社,《云南信息报》,《普洱日报》等有关媒体以“国际知名专家走进普洱共商生态文明发展大计”为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参考链接:http://yn.xinhuanet.com/nets/2019-09/25/c_138422023.htm)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8)

▲ 为普洱柯布院士工作站剪彩(左起:成文章校长,柯布院士,卫星书记,胡国云常务副市长)

为了纪念这一大喜的日子,有心的普洱学院成文章校长,于干千副校长陪同柯老一行种植了“无忧树”。显然暗契了“仁者无忧”的古意。耄耋之年的柯老又铲土又浇水,干的在心在意。在当天的欢迎晚宴上,市委书记卫星,市长刘勇,常务副市长胡国云,政协副主席胡良波联袂出席。席间所上众多佳肴中尽管那道“雪媚娘”最是抢眼,但最令柯老感到温暖的是卫书记和刘市长别致的欢迎辞。卫书记通过柯老母亲与中国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铃的同窗之谊,阐释柯老和中国前世有缘,刘市长则希望柯老把普洱当作自己的家,常回家坐坐。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9)

▲ 种“无忧树”

尽管在随后的参观中,柯老对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普洱祖祥高山有机茶园,玉林白芨种植基地,帝泊尔茶叶公司,那柯里特色小镇等,每一处都兴致勃勃,但最令他感兴趣的是普洱学院美术专业的师生教当地农民画画,创作独特的绝版木刻以及农民走路到白芨中草药基地上班。当然,云南民族大团结的人文景观也给柯老留下深刻印象。当云南大学木永跃院长和党办主任张磊博士设宴款待他时问他此次云南之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云南26个民族守望相助共生共荣的美好景象令人难忘。负责接待我们的白族姑娘胡蓉,傣族姑娘媛园,汉族姑娘雷娟,哈尼族姑娘林靖个个既认真敬业,又活泼可爱,她们既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天然地与其他民族融成一片。这些第一印象无疑也支持了柯老的研判:“较之美国在处理和土著印第安人关系上的失败,中国对少数民族的关系的处理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这也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柯老的辞典里,生态文明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包括人与人的和谐。

相聚圣贤农庄(友成周末生态圣贤)(10)

▲ 参观普洱有机茶园时与各民族姑娘合影

送了一程又一程,云南人民化不开的浓情厚意令柯老感动异常。飞机越飞越高,离彩云之南越来越远,梅子湖畔蓉蓉姑娘和晏丽姑娘给柯老唱的拉祜族著名的离别歌《实在舍不得》,又响彻在耳畔:

我会唱的调子像沙粒一样多就是没有离别的歌

我想说的话像茶叶满山坡就是不把离别说

最怕么就是要分开

要多难过有多难过

舍不得哟舍不得 我实在舍不得

你没看那风景像山花一样多

还有多少思念的河

最想么就是你再来

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舍不得哟舍不得

我实在舍不得

关于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

Institute for Post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a (IPDC)

于2004年在美国西海岸著名的生态城克莱蒙成立,是全球进行生态文明、后现代研究和过程思想研究的核心学术机构和智库,汇聚了当代最卓越的过程哲学家、后现代思想大师:小约翰·柯布院士是IPDC的创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博士、大卫·格里芬博士等是主要成员,安乐哲、白诗朗、巴坎南、盖尔等过程哲学家长期担任IPDC顾问。

据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哲学系主任、《环境伦理学》杂志主编哈格洛夫教授考证,“最早详细讨论哲学与环境的著作是1972 年小约翰·柯布的《是否太晚? 》”

早在法国后现代主义诞生以前,20世纪六十年代柯布与格里芬等人就已经基于怀特海哲学提出并使用“后现代”一词。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被认为是“后现代”的鼻祖之后,格里芬提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区别于法国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

世界上第一个有关生态危机的学术会议,Out of Ashes of Disaster,于1971年在克莱蒙召开。

IPDC倡导一种建立在有机整体和内在联系概念之上的过程思维和有机思维,旨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创院院长小约翰·柯布是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第三代传人、西方社会绿色GDP的提出者之一、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