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出来后注意哪些(高考成绩公布了)

提醒家长:出分前后考生这四种表现千万别忽视!避免悲剧从预防开始!

高考分数出来后注意哪些(高考成绩公布了)(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高考结束刚两周多,考生们的小心脏将再次悬起来,为啥?6月22日起,全国各省高考成绩已经开始陆续公布了,此时考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专家指出,高考出分的前后几天,是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时间段,在医学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应激性精神障碍。

高考结束,关于考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频繁见诸媒体报端,在众人眼中,高考结束意味着“解放”,可对于还要经历估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们而言,“后高考时代”要面对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很多考生在考后饱受不良情绪折磨,甚至选择用结束生命走向永远的“解脱”。

其实,考生的极端行为发生前并不是没有征兆,只是多数时候被家长以及老师疏忽了,等悲剧发生时才恍然大悟,但也于事无补。高考出分前后,考生哪些行为应格外注意?面对考生的情绪问题,老师和家长如何应对呢?

如何调适?

1、考分公布在即,家长要及时发现“异常信号”

这种类型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家长应及时发现考生的“异常信号”,考后许多考生喜欢睡懒觉来放松,如果成绩出来后一周,孩子还是精神疲惫,睡不醒,没食欲,不愿出门,或者平时很乖的孩子突然大声顶撞父母,可能就不单纯是考后休整放松能解决的问题。

2、细心观察,求助心理医生

专家提醒,考生家长应细心观察,别放过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如果孩子连续几天出现失眠、痛哭不止、胃口差、动辄发脾气、绝望冷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人见面、交流,应考虑孩子陷入抑郁情绪的可能。家长除了多开导,更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以免情况恶化。

自责自卑型

2013年,19岁的东子在高考,估完分后,突然“自闭”,几乎连房门都不出,饭也吃得很少,不上网,不打电话,整天睁大双眼愣愣地躺在床上。奶奶怕孙子出事,强行将他带到医院进行诊治。经心理专家初步诊断,东子患了“考后自闭”,是轻微的抑郁症,须进行药物治疗。

表现: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很重、经常有挫败感,他们会反复回忆、寻找、品味本次高考中的不足,这种做法会放大痛苦的情绪体验,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带来较强烈的挫败感。与父母、亲戚或朋友交谈时,时常表现出不自信、懊悔的身体语言。

高考分数出来后注意哪些(高考成绩公布了)(2)

如何调适?

1、家长避免流露失望情绪

成绩出来后,不管孩子考了多少分,家长都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更不要强调“你只差×分就能考进××大学了”之类的话。因为这类对自己有着较高目标定位的考生往往自尊心强,相对的承受力也较差。当没能达到理想目标时就会变得沮丧、心烦意乱。

2、“体验痛苦”,释放心理压力

家长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妥善解决情绪反应,避免问题持续发酵,家长可以多问问孩子现在想做什么。如果孩子只是想独自静处,可以跟其约定一个“闭关反思”的期限,到时间就要出来见人,如果亲人长辈的话效果不佳,不妨请来与考生关系好的朋友和老师帮忙。

亢奋放纵型

2016年高考后的第一天,佳佳和同学骑着自行车出门游玩。两天后,等老李再见到儿子佳佳时,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西安6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6月10日在库峪河道戏水时,其中三名男孩不幸溺水身亡,这其中就有老李的儿子佳佳。

表现:考分出来后,成绩较好尤其是发挥超常的考生更愿意给自己“找乐子”。有人每天早出晚归,忙于跟同学聚餐,唱歌,通宵泡吧、上网、打游戏,往往造成作息紊乱,出现失眠。

高考分数出来后注意哪些(高考成绩公布了)(3)

如何调适?

1、培养独立意识,提升独立能力

建议这类考生对高考成绩公布前后的这段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多观察孩子的举动,尤其是长时间表现为放纵的孩子,家长更要及时地介入,防止他们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是步入歧途。

2、为大学生活做准备

即便孩子取得理想成绩考上大学,家长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上大学对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要经历集体生活对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考验。因此,在暑假期间,家长和学生可以适当做些准备,比如学着洗洗衣服,与生人交流等,为将来更好融入集体生活做准备。

空虚焦虑型

回忆起去年参加完高考后的生活,已经是大一学生的小孙用“混沌”两个词形容。高三以来一直都被老师、家长催着做这做那,高考一结束,生活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小孙在昏昏沉沉饱睡了好几天后,除了看电视、上网、睡觉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

表现:考试成绩出来后,一些同学可能因失去了目标而不知所措,感觉做什么都“无聊、没劲”。一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优等生还会因为成绩不理想,寝食难安。

高考分数出来后注意哪些(高考成绩公布了)(4)

如何调适?

1、树立新目标,转移注意力

考生应尽快从考试的非常规状态回归健康生活的正常状态,为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和同学们一起毕业旅行,但应在家长的协助下规划旅游线路,确保安全,且次数以一两次为宜。

如果不愿外出旅游,可以进行积极的室外运动,尽量安排兴趣性课程,适度同学聚会,考驾照,帮家长做家务,看名著“杂书”、观赏电影等。

2、学习新技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不妨利用中学阶段最后一个长假,学习一门新技能,开车、游泳、插花,或者进行社会实践,当志愿者、勤工俭学。这些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选择,同时还能开阔考生的视野,从狭隘的“考试世界”抬起头来,感受真正的生活。

高考只不过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管考生还是家长都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考出什么成绩,家长都应该微笑着庆祝孩子的高中毕业。上大学并非未来的唯一选择,高考仅是人生马拉松上一个重要的初始阶段。所谓天道酬勤,不管高考成功与否,小编都祝愿考生们未来以认真的态度去做人做事,积极地面对人生每一次挑战。

关键时期,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三项准备

1、分数真的来了,你的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它了吗?

高考结束已有半个月了,相信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会在高考结束后抓紧时间估分,做到心里有数,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经过半个月的焦急等待,现在高考分数真的来了,考生心理即将经受一次考验。往年分数公布后,考生因为分数不理想而抑郁甚至跳楼轻生的事件屡有发生。

现在分数马上就要公布了,你不妨和孩子来一次谈心,告诉孩子:无论你的高考成绩如何,都要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只是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而已,人生路漫长得很,今后还将迎来各种挑战。

考得好,无需大喜,更不能沾沾自喜,因为它只是人生众多考验中的一次,一次成功不代表永远成功;考得不好,也不必大悲、就此一蹶不振,因为条条大道通罗马,以后机会多得是。如果家长能够如此淡定从容,相信一次失误不会在孩子心上留下太多不愉快的印记。家长不仅要宽容孩子的“考砸”与“发挥失常”,而且还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其知道,不管成绩如何,父母的怀抱永远都为他们敞开。

在高考出分之际,学校和老师也要多加关注考生心理,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学校有义务向家长及时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家长也应有效与学校沟通,帮助考生顺利填报志愿,考入理想中的大学。

2、填报志愿真的来了,你的孩子想好填报的学校和专业了吗?

从23日起,全国各地将陆续启动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高考一结束,考生和家长就开始着手准备给孩子填报志愿的事情,每个考生都希望自己考的分数一分也别“浪费”,在可选的院校范围内被最心仪最好的大学和专业录取。经过前期的资料搜集、多方打听、咨询等,分数一出来,就正式进入了志愿填报阶段,从分数公布到网上志愿填好提交,时间只有五六天,非常紧迫。

虽然我们之前也发过很多文章,分析志愿填报方法、解读志愿填报的政策等等,但是在分数即将公布之际,小编还是要在唠叨几句:要特别注意听取孩子自身的想法,尊重孩子的爱好和选择。如果不能达成一致,至少要充分沟通,多方探讨,家长要根据孩子成绩的具体情况,广泛地搜罗招录信息,综合地做好比较和选择,再填报志愿。

选学校和专业切忌盲目追热点

“想要选到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考生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既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出发,更要充分了解专业的内涵、发展前景,切忌盲目从众。”在天津大学招办主任谷钰看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而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招生工作处处长王福认为,各专业的用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有正常的起伏变化,现在的冷门专业或许就是毕业时的热门专业,反之亦然。

对于中档考生,建议先选专业再挑学校

“我的分数上一本大学不够,报其他学校又不甘心,我该怎么选?”对于成绩位于中档考生的苦恼,扬州大学招办主任刘鹏展建议,先选专业,再挑学校。

“考生在选择城市、学校、专业时要分清主次,尤其是中档偏高分数的学生,不要只看学校名气,而忽略专业的支撑作用。”刘展鹏解释,有的学校可能名气不大,但部分优势专业水平很高。

拉开填报院校的录取分数档次,形成合理的志愿院校顺序梯度

在填报策略上,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鲍桂莲建议考生依照“冲、稳、保”的原则,注意拉开填报院校的录取分数档次,形成合理的志愿院校顺序梯度。

“今年北京本科二批设置10个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考生一定要利用好每一次选择志愿的机会。”北京印刷学院招办主任孙鹏发现,以往有部分考生在认真填写了前面几个志愿后,保底志愿的选择就有些敷衍了事,一旦没有被心仪的院校录取,局面就会很被动。

利用好每一次志愿选择的机会

从全国各地公布的高校招生政策来看,多地在录取阶段将合并部分录取批次。其中,北京、安徽、河南、新疆等省份将首次合并二本、三本批次,山东、海南等省份则更进一步,对第一、第二招生批次进行合并。

山东省自2011年二本、三本批次合并之后,今年又再度融合,除提前批次外,全部实行本科同一批次录取。“这样的录取方式给予了考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尤其是让原本达不到一本线的学生有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对高校来讲,失去了原有一本线或二本线这把‘保护伞’,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生源竞争,客观上有助于引导高校更加重视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山东大学招办主任柳丽华说。

3、假期真的来了,8个选择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最长”暑假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填报好志愿,意味着这个人生中“最长”的暑假真正开始了,一切尘埃落定,很多学生会觉得反正考也考完了,报也报完了,就剩下好好玩、享受暑假了。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家长一定要记得提醒孩子:在放松休闲的同时不要忘了给自己做一张计划表,不管你是计划宅在家里看几本梦想已久的小说,还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利用难得的时间走入社会,体验一下生活。总之,在行动之前最好有个计划,最好能先把计划写下来,并尽量按计划去做,这样一方面可以训练自己做事的条理性,而且有计划的暑假才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1)选择:我的大学。即报志愿,这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2)设计:大学规划。设计好你大学的生涯规划。

3)持续:读万卷书。至少要在枕边常放一本书,书入梦来梦入书。

4)择机:行万里路。旅游,游学,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

5)拿下:开车驾照。这是耗时费力早晚都必须要办的正事,既然如此,晚不如早。

6)体验:全职保姆。既感恩父母,又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7)挑战:自食其力。检测你美好的职业理想与严酷的就业现实之间还有多大的距离。

8)陪伴:爷爷奶奶。子欲养而亲不待,陪伴也是亲情的告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