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下地貌(在喀斯特地貌上支起的)

新华社贵阳1月20日电(记者齐健)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天坑、峰丛,容易被流水侵蚀而形成峻峭多变的景象“中国天眼”就落户在贵州平塘县一个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里在这样的地方支起一口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大锅”,稳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喀斯特地下地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喀斯特地下地貌(在喀斯特地貌上支起的)

喀斯特地下地貌

新华社贵阳1月20日电(记者齐健)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天坑、峰丛,容易被流水侵蚀而形成峻峭多变的景象。“中国天眼”就落户在贵州平塘县一个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里。在这样的地方支起一口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大锅”,稳吗?

从航拍照片看峰丛之中的“天眼”,没觉得这口“大锅”有多大。但真把它装满水的话,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500毫升的水。

“中国天眼”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就是它主动反射面的直径。

它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就用掉1万多吨钢材。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

到了雨季,“大锅”里积了水不会被压垮吗?不会。“大锅”跟人一样有“汗毛孔”。为了让它雨天能畅快呼吸,工程师给它钻出数千万个小孔。

水全部积到“大锅”底下,不会破坏圈梁和索网吗?不会。因为在喀斯特山区,水像漏斗一样渗得快。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可喀斯特洼坑的岩石透水性好。

一般人不知道,大窝凼下面50多米深的地方,有贵州最大的地下河——大小井岩溶地下暗河,雨水基本从暗河流走。为了防止极端暴雨时地下河水位上涨,工程技术人员又沿洼地底部开凿泄洪隧洞,从根本上消除了洪涝风险。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恰恰是“中国天眼”工程建设的三大技术创新之一。

射电望远镜稳不稳,还有一个重点在于“眼珠”——馈源平台要稳。

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馈源平台重达1000吨,经年累月风吹日晒,支撑的钢索没扛住老化,2020年12月发生断裂,导致平台垮塌。

而“中国天眼”采取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把馈源舱减重到30吨,通过并联机器人二级调整,在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定位。

轻型、柔性、并联馈源支撑系统,也是“天眼”三大技术创新之一。这些技术创新,确保了望远镜在观测运动中稳如泰山。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