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历史高考模拟题(2022年历史高考核心考点)

改革开放历史高考模拟题(2022年历史高考核心考点)(1)

一、19世纪中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背景:①晚清王朝腐朽没落、危机四伏;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侵略扩张;③鸦片战争失败,惊醒有识之士,传统的“夷夏”观念受到冲击。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重视收集西方信息,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仿制西方船炮。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

(4)意义: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等起义、外国侵略加剧)

(2)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4)影响: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冲击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促进了西学传播。但未使中国真正富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展开;②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

主张: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对外“商战”;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③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改革开放历史高考模拟题(2022年历史高考核心考点)(2)

背景: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高潮;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曾设立“万木草堂”,领导“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

主张: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著《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原因:①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减少变法阻力;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③与康有为的出身、阅历、所受教育有关。

②粱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翻译《天演论》,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意义:推动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掀起了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改革开放历史高考模拟题(2022年历史高考核心考点)(3)

1、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①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②政治:袁世凯实行专权,复辟帝制

③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进—步传播;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的概况: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 《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③指导思想: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内容:(既是思想革命,又是文学革命)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又称“德先生”和“赛先生”。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因为旧道德的本质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4)评价:

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积极性: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偏向。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外部原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内部原因: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作用。

(2)概况: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3)特点: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②传播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③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历史高考模拟题(2022年历史高考核心考点)(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