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感谢老师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论语》教育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论语》感悟(一四五)
文/王营
原文: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7.22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感悟:“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流传千古的名言,非常贴切地概括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在《里仁》篇里,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大成至圣先师”,与他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这种虚心态度密不可分,他曾经拜郯子、师襄、老聃为师;进入太庙时,“每事问”,还曾以乡里人为师。他甚至认为,路上有三个人行走,其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的老师:善者,我要学习他美好的品质,自然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不善者,其不善的行为也可以成为我的借鉴,为我提供一个反面教材,当然也是我的老师。
学习是人的先天本性,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向周围的人和环境学习,不学习的人就会永远停止在婴儿状态。但是可惜的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的增多,大多数人却忘记了这一本性,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不需要再向他人学习了,很多人也就因此不再进步。这种现象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一个词叫“文人相轻”,指文人们相聚在一起,侃侃而谈,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甚至相互攻讦,反目为仇,此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而且阻碍了学术和思想的进步。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文人相轻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教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有的教师听了别人的课,不是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是专门肉里挑刺,让人家下不来台;还有些教师到外地学习时,横挑鼻子竖挑眼,以客观条件达不到为由,拒绝学习别人成功的做法。
教师要想在事业上取得较大的进步,唯一聪明的办法就是像孔子那样,时时处处以他人为师,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积累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相互取长补短,促使自身不断进步,舍此别无他法。比如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要积极踊跃地参加,听了别人的课,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也无论讲课老师比自己强,还是比自己差,都是尊重人家的劳动,虚心学习别人成功地方,从别人失败的做法中吸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对于学生,我们更要培养这种虚心好学的良好习惯。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既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团队成员的密切协作,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同样,在学习上,也需要同学间相互合作,《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而相启明也”,学问需要切磋,问题需要讨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读死书,而是在合作基础上的自主,探究也不一个人异想天开、冥思苦想,也是在合作基础上的合理探究,合作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有一位专家说得非常好,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在班集体中完成,学生的学习是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事实证明,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几乎都具备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善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善于和同学讨论问题,正是抱着这种虚心的态度,他们的学业才一天天高过他人,成为一个群体中的出类拔萃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