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大全(八下历史第1-2单元知识背诵提纲)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大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
1956——1966:十年建设时期(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时间:1949年9月; 召开 地点:北平; 目的: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筹备建国任务。
2.会议决定的内容:
①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④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⑤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时间:1949年10月1日。P3
2.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有什么含义?
54门礼炮,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54个民族;
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奋斗,取得革命的胜利。
3.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5.21,西藏和平解放。
2.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和十世班禅)
新中国的新表现在哪里?
新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新的国家命运:独立自主
新的人民命运:人民当家作主
第2课抗美援朝(1950.10-1953.7)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1)土地改革 (2)抗美援朝 (3)镇压反革命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东北边境城市。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2.主要原因:
①根本原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
②直接原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中国司令员:彭德怀
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战斗英雄代表:邱少云、黄继光(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英雄革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
5.结果: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抗美援朝的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对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对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7.中朝取胜的原因: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共的英明决策和正确的指挥,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人均占有土地是贫农雇农的二、三十倍。
2.土地改革原因: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颁布时间:1950年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P12
(3)目的:①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4)土改形式: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同时也给地主一份。
(5)特点:政治上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
4.土改结果: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特点)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一五”计划成果: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相继通车。
5.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召开时间:1954年9月
召开地点:北京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宪法规定: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选举主席、副主席等。
4、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三大改造: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改造
(1)背景(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
(2)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6年。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公私合营
(1)原因:私营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采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造中的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点。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召开时间:1956年
内容: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原因(本质):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的错误】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造成影响(严重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严重困难。
(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调整失误:
①1961年开始实施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1962年,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的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4.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或启示:
①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
②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发动原因:毛泽东错误的强调“以阶级斗争为钢”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影响(危害):
①政治上,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经济上,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10年间,经济损失达5000亿。③教育上,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
4、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5、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二月逆流。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4、※林彪和江青两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①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②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
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5、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三、建设成就
1、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革前)的主要成就:
从有到无的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及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④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⑤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突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个氢弹。
②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我们走了哪些弯路?
(1)农业、工业上的大跃进;(2)人民公社化运动;(3)文化大革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