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剧荒时必看的十部剧(网友催更直呼主旋律剧越来越好看了)
“更新确实慢了点,看不过瘾啊。”“‘吃人血馒头’原来演出来是这样的。”“这……真就像诗里感叹的那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观众、网友的这些热议、赞誉又一次送给了国产主旋律大剧。
张桐、于和伟饰演的李大钊、陈独秀广受好评
2021年第一个季度还没过完,主旋律题材大剧就再度迎来了爆发——继1月集中反映宁夏西海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山海情》引发全民追剧、刷屏后,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又赢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可以说,在思想、历史、艺术深度这三个方面,《觉醒年代》都达到了近年国产电视剧很难达到的一个高度。”3月17日上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这样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评分肉眼可见地节节攀升
开播第一周,平均收视率就破1,达到了1.459%;此后虽有起伏,但基本没有跌下过1.2%。在广电总局的收视数据监测系统“中国视听大数据”中,《觉醒年代》交出的这份答卷绝对称得上亮眼。
而在豆瓣评分里,除了开分就超过了8分之外,随着剧情更新,蔡元培“三顾茅庐”请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令人痛心的“吃人血馒头”等经典场景悉数登场,《觉醒年代》的评分就一直呈节节攀升的状态。3月16日晚,记者登录豆瓣看到的评分为9分,仅仅过了一晚,17日上午其分数就又提高了0.1。截至记者发稿时,近2万名网友中超过93%的人都给出了4星以上的评价。
于和伟又又又演陈独秀“绝了”
从演员阵容上看,《觉醒年代》其实可以用朴实来形容。陈独秀、李大钊剧中这两大最先出场的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扮演者都谈不上大红大紫,却可以说是最合适的。这已经是于和伟第三次出演陈独秀,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认知、体悟自不用多说。张桐贴上八字胡、戴起眼镜塑造的李大钊也从第一集开始就征服了观众。
张桐、于和伟饰演的李大钊、陈独秀广受好评
“一开场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历史名人是有血有肉的。”目前在一家国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蔡明智和记者聊起自己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时,首先提到的就是第一集陈独秀出场的一幕。“所有中国留学生都在义愤填膺地争论不休的时候,他悄悄地坐在旁边,偷吃起了别人的午餐……我第一反应肯定是想笑,但又觉得这个人一定不简单。”蔡明智说,这种表现手法就让人很想继续看下去。“并且,于和伟演的陈独秀,真的绝了。”蔡明智直言,受历史条件所限,陈独秀等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没有什么视频资料的,但“看了于和伟的演绎,我相信陈独秀当年就是这个样子的。”
傅斯年胖胖的样子也被网友热议和当年课本上看到的照片神似
“我觉得李大钊真的就是我当年看了课本,在心里想象出来的那个样子。”今年在西南大学读大三的王新渊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才追到20集左右,但剧中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扮相、造型都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鲁迅、傅斯年完全就是神还原!”王新渊笑着说,傅斯年出场后,看到他胖胖的样子,又戴着圆框眼镜,自己还专门在网上去“补了课”,“和当年的黑白照片比,真的很像。马少骅老师演的蔡元培,我觉得除了脸稍稍胖了一点点,像神态这些也和老照片上的差不多了。”
无数经典场面这次真“跃然纸上”了
17日上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仔细梳理了网友们对《觉醒年代》的热议。和王新渊一样,一边看剧,一边去网上补习历史课的人不在少数。比如,不少网友都提到,学生时代就从历史课本上知道了陈独秀,“但真没注意过他有四个儿子,取名还用了‘松、鹤、延、年’四个字。这次看《觉醒年代》真是补课了。”“被儿子吐槽为大逆不道伪君子,也是很真实了。”
毫无疑问,《觉醒年代》开播至今获赞最多的就是它让无数观众直呼把自己当年在课本上看到过的、文字描述的经典场面,变成了生动鲜活的戏剧化演绎,“跃然纸上的‘名场面’太多了。”更有网友直言,即便是一些串场的空镜头细节都能看出导演、编剧用心颇深。
鲁迅一出场扮相也被大赞“神还原”
我们不妨先看细节。采访中,蔡明智印象深刻的细节中就包括了第一集里对袁世凯的展现。“镜头切到他府邸时,天色刚好是夕阳西下……这不刚好暗指他的复辟已经走到末路么?”
再看陈独秀被吐槽对儿子不管不顾时,两个儿子在他饭里放了青蛙,以示对他辜负家庭的不满和敌意,最终陈独秀一边夸奖儿子有骨气,一边把那只青蛙用力掷入了池水中。不少网友都直言,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两个成语。“当时愚昧、麻木的中国民众何尝不是这两个成语所指的。”
“我第一次看到有影视作品把蔡元培当年‘三顾茅庐’请动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演出来,太有意思了。”当然,在网友讨论中,受到热议最多、最令人震撼的还是鲁迅笔下曾经写过的“吃人血馒头”的一幕,这也是剧中鲁迅出场的场景。
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的一幕剧中也演了出来
一位青年被一队军人押着,准备到街口砍头;围观的人群挤来挤去,仿佛都生怕没看到。手起刀落,一片血红色铺满了屏幕。头砍了,但更令人吃惊的一幕也发生了:几位衣衫褴褛的穷人,一手拿着装馒头的破碗,一手抢着给军爷付钱,想趁热蘸上一口鲜血。此时,画面被切换成了黑白,就像纪录片在重现当年史实一样。一个妇人端着破碗:“我儿子有救了……”无数网友惊呼,这一幕真的是把当年自己在课本上读到的文字变活了。
《觉醒年代》堪称近年电视剧的高峰
《觉醒年代》主要的时间线是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它生动地描绘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包括它在内,主旋律剧越来越好看了,这样的说法最近我在身边也听说了很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17日上午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底开始至今,陆续和观众见面的《跨过鸭绿江》《山海情》和正在热播的《觉醒年代》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可以说有它的必然性。
“它们能如此成功,我觉得首先值得肯定的就是尊重了艺术规律。”尹鸿说,无论是人物塑造、故事叙述等等方面,它们都遵循了该有的规律,“没有这个坚持,是很难有高质量作品出来的。这个高质量就包括了人物台词、服装造型、美术场景设计等等。”
尹鸿说,本次三部主旋律题材大剧的口碑、收视爆发也是厚积薄发,是主创们尊重、深入生活的结果。“像《觉醒年代》的张永新导演,《跨过鸭绿江》的编剧余飞等主创,我都和他们聊过。张永新导演对《觉醒年代》那段历史有过很长时间的研究,那些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音容笑貌他都了然于胸。余飞也是长期关注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尹鸿说,这也证明深入生活、深入历史,是创作最好的源泉。
“《觉醒年代》的突破其实是很多的,”尹鸿说,这也证明了其主创团队强大的组织力量,将资源整合得非常好,开明的对待艺术的态度也功不可没。
让无数网友惊呼还原了课本上文字描述出的经典场面,这一点尹鸿指出刚好彰显了艺术还原共同回忆这一大功能。“所有共同记忆中都有共同情感!”尹鸿说,大家为什么会如此激动?“镜头语言、画面无疑是更丰满、更感性的,它对记忆是有印证,丰富和强化作用的。”
当记者请尹鸿用10分制给《觉醒年代》打分时,他直言“在我心里,9分以上肯定是有的。”尹鸿说,《觉醒年代》在思想、历史、艺术深度这三个方面,都达到了近些年电视剧很难达到的一个高度。“它让零散历史有了完整深刻的阐述,还包含了中国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逻辑等等极富思想内涵的议题。”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来源: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