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入宫前深度解析(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54)

原创内容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荣宠有初,鲜有终者。意思是显达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很少了。

甄嬛打败了华妃,在宫里目前算是最得宠的。可是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很少了。

吉凶无常,智者少祸。意思是吉利和凶险没有不变的,有智能的人才能减少祸事。

甄嬛算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可是,毕竟道行太浅,比起皇后,皇上,还有端妃,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意思是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甄嬛在宫中算是比较小心的人了,可是,在成功谋划华妃和曹琴默以后,她到底是大意了,谨慎小心不如以前。

戒惕弗弃,智勇弗显。意思是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能勇力不要显露。

戒备警惕之心甄嬛有所丢失,智能勇力到是不停的在皇上面前显露。这里就为她即将到来的处罚埋下了祸根。

1.皇上在试探甄嬛

甄嬛传甄嬛入宫前深度解析(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54)(1)

甄嬛和皇上晚上坐在一起看书。甄嬛翻到汪景琪写的《西政随笔》,说道:这本书不是已被皇上封禁了吗?怎么养心殿就搁着一本。

皇上:虽然是禁书,朕也得时常看看,得知道这些大逆不道之人成日里在想什么。你觉得这本书写得如何呢?

皇上在试探甄嬛。假如你现在是甄嬛,你会如何回答?

我的答案是不回答,也就是不正面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太敏感,回答写得好,等于说皇上确实嫉妒年羹尧;回答说写得不好,里面的文笔措辞又会让我觉得不忍。

甄嬛:一派阿谀奉承之词。

意思是汪景琪写的都是奉承年羹尧的词。我想以甄嬛平时的聪明程度,也只有这种回答方式了。

皇上:朕已将写这本书的汪景琪斩首示众,看谁还敢学他。

甄嬛:皇上别再说了,臣妾听着害怕。

甄嬛内心是非常坚强的,比起华妃要独立,有主见,还在遇到事情时特别有谋略,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样一个独立自主,有头脑的女人,我才不会相信她会因为听到皇上说的杀人的事害怕。

可是,她就会在皇上面前表现出害怕,然后激发男人的保护欲。从这点来看,她比起华妃更懂男人。

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是会吃到男人红利的,而一个内外都刚,或者外刚内柔的女人是很难吃到男人红利的。

我们在生活中去观察,有一些女人,在人生中会依靠男人实现人生命运的改变,这样的女人身上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懂得示弱。

即便她很有能力,内心很刚,可是,在男人面前就会示弱,然后激发男人的保护欲为自己所用。

《万箭穿心》中女主就是一个内外都刚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注定得不到男人的资助,吃不到来自男人的红利。

好吗?说不上来。但是处在婚姻中持续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感觉确实不好受。

甄嬛在利用人这一点,不管是队友,还是男人,都是顶级高手。

至于端妃利用她,那是精准定位的利用,和甄嬛的处世之道里面本身就夹杂利用是有区别的。

皇上:你怕什么?

甄嬛:汪景琪有罪死不足惜,可悬挂首级示众,吓到的大多是无辜百姓。臣妾还听说,皇上还流放了他的妻儿为奴,连远亲都被革职了。

皇帝在试探:你怎么看?

甄嬛:汪景琪有错他自己担着,若连他的家人亲眷,连远亲都被连累到,只怕有些无辜。若为此怨声载道,臣妾替皇上不值。

甄嬛对此事的评价很符合她善良的本性。

皇上:你觉得朕做错了?

甄嬛:臣妾只是以为,若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会有更多人感激皇上的。

皇上:你到底是闺阁女儿,不懂得男人的杀伐决断。谁敢动摇朕的天下,朕就是错杀,也不能轻纵。因为一旦轻纵,便是拿江山社稷开玩笑。

皇上经历过九龙夺嫡,那种亲兄弟为权争夺的场面惨烈程度或许比不上战场,但是心路历程绝对比得上战场。

经历过的人假如还会把杀人示众当成残忍,那就不符合他夺嫡胜出时的心狠了。

《甄嬛传》之所以过去这么多年还值得细细分解,就是因为剧情中很多人做事的方向,还有命运的走向都很符合人的本性,外加人生经历。

细细分解完《甄嬛传》,然后再去看我曾经写的小说,就会庆幸自己得亏用的是笔名。

我很久之前认为小说人物的命运是由作者决定的,因为我是小说里面人物的亲妈,我想让他什么时候死他就应该什么时候死。

可是,看完经典的小说,还有电视剧后,我发现人物的命运走向是由我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经历,还有人性决定的。

假如此时皇上觉得甄嬛的观点对的话,那他就是果郡王了,就不会在九龙夺嫡中胜出,并在允䄉谋反中一举拿下谋逆罪臣了 。

甄嬛:是,臣妾失言了。

甄嬛在这件事上的见解和他的父亲如出一辙,恐怕有人会觉得这是他们父女沟通过才会如此一致的。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是他们父女都是君子的处世之道。

甄嬛的处世原则是不主动攻击别人,意思你不欺负我,我绝对不搞你;

做任何事给人留有余地,不把人往死里逼;对于已经处于困境中的人,她也不会落井下石。

总得原则是慈悲为怀,但是慈悲可也长着刺,不是那种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东郭先生式慈悲。

她能有这样的处世之道,那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是在原生家庭中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

因为甄远道就是这样处世的。

我们作为一个外人,仅仅从事情的评价这个角度来论甄嬛的意见,我觉得我很欣赏。

可是,她和皇上是夫妻的同时,更是君臣。

假如一个臣民对于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主要就应该揣摩皇上的意思了,而不是仅仅对于事情了。

这件事怎么评论都会让皇上心里有隔应,假如说皇上做的不对,皇上会对她有意见,觉得你竟然敢说朕做的不对,你不想活了吗?

假如说皇上做得对,皇上就会觉得甄嬛心真歹毒,一个妇人生活在闺阁之中,也没有经历过大的争斗,怎么会和男人一样心狠,这样的人睡在身边,好恐怖。

这就如同皇上对曹琴默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假如从揣摩皇上的心思这个角度来评价的话,那就是不评价最好。

政治是残酷的,统治者他是不论对错的,他们要的只是顺从。

这句话打下来,也不过就十来个字,可是,我却用了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才搞明白。你可以说我愚蠢,我绝对不反驳,因为我确实愚蠢。

2.皇后酝酿出了整治甄嬛的大招

甄嬛传甄嬛入宫前深度解析(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54)(2)

安陵容一大早来找甄嬛,听到皇上叫甄嬛“莞莞”,一起去给皇后请安的时候,她当着甄嬛的面就说笑给皇后:今日早晨,臣妾听到皇上唤姐姐的小名呢,莞莞。

皇后听了后喃喃自语道:菀菀...菀菀...

甄嬛赶紧说:皇后娘娘,您别听安妹妹胡说。

有人说这个时候,安陵容是故意说给皇后听的,我则不认为。安陵容即便故意说给皇后听,也仅仅是想让皇后嫉妒甄嬛,整治一下甄嬛而已。

她绝对不知道“菀菀”是纯元的小名。她能当面毫不顾及说出来,纯粹是为了搞笑的。

假如知道“菀菀”是纯元的小名,皇上是把甄嬛当成纯元的替身,我想以她平时的谨小慎微,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再说,像这样秘密的事情,皇后也是不会让更多人知道的。宫中的老人,目前就皇后和安陵容走得比较近,其它的可都根本不鸟安陵容,安陵容是没有其它的途径知道的。

甄嬛对安陵容说的话有意阻挡的原因是害怕皇后作为正宫吃醋,对于其它的她则是一概不知。

皇后笑着说:菀是你个封号,皇上这样叫你,毕竟是真的宠爱你啊!

她的笑让人看到了讽刺,应该是在嘲讽自己的同时,也嘲讽甄嬛。自己争宠这么多年,皇上依然忘记不了姐姐,而甄嬛再被宠也不过是个替身。

说话的时候满脸笑容,嘴上说的话不细思量,会以为是真的为甄嬛高兴。岂不知她终于是因为这个“菀菀”寻到了整治甄嬛的法子。

皇后:在宫里都是姐妹,开个玩笑有什么?对了,安贵人封嫔的册封礼简单。莞嫔你得候着,还有你册封时的礼服,本宫觉得还有一点不妥。到你册封那天,本宫自会命人送去你宫中的。

本来按照册封的程序走的话,是应该先送礼服过去的,皇后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其原因是她知道甄嬛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在礼服送过去后,甄嬛肯定会反复检查。

只有当天送过去,出现问题时,甄嬛才会为了场面不要尴尬,而采用她出的恶毒主意。这招请君入瓮,皇后是算准了的。

皇后的诡计为何每次都能得逞呢?

我分析后得到,一方面是因为她有足够大的权利,安排组织相关的人员在必要的时间段出现;另外一方面则是她能精准的算准人的心理,她对一个人的特征特性都做过深度研究。

例如甄嬛流产那次,她就能精确的算准华妃会一人独大,无法无天 ,然后为难甄嬛。

3.皇上用鬼谷子的钓鱼术钓甄嬛的真话

甄嬛传甄嬛入宫前深度解析(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54)(3)

祺贵人的阿玛在皇帝面前告甄远道的状,说他收藏钱名世的诗集,皇帝疑惑,但并没有立即责怪甄远道。

皇后私下里询问祺贵人,知道皇上没有任何表示后非常惶恐,害怕皇帝为莞嫔转了性子,甄嬛没有孩子就封妃,害怕她将来年老珠黄,要退位让贤也未可知。

皇帝带着钱名世的诗集去找甄嬛,问道:朕得了一本诗集,特意拿来给你瞅瞅。

甄嬛:钱明世是谁?

皇上:你看诗便是。

甄嬛:也不算什么好诗呀。

皇上:你说这诗并不好,外头也很难买到,谁会特意寻来珍藏呢?

甄嬛:大约是真心喜欢,或者是知己好友的诗,才会寻来珍藏吧,皇上怎么想起问臣妾这个?

皇上给甄嬛挖了一个大坑。

你说一个男人即便再有能力,再能为一个女人修缮一座更富丽堂皇的碎玉轩,但是时不时地和你玩心眼,不敞亮,你愿意委身与他吗?

要知道,这样的玩心眼可不是开玩笑的玩,而是拿命拿家族人的生死荣耀玩。

皇帝:朕随便一问,朕觉得这些诗曲尽谄媚,颂扬奸恶,这写诗的人也该革职逐回原籍。

甄嬛放下书:臣妾看的不仔细,但只觉诗作普通,倒也未见弘扬什么奸恶。

甄嬛听皇上这样说,害怕皇上会像上次因为一本书把汪景琪的人头挂起来示众的方法处置这个钱明世,所以,赶快说自己没有看到弘扬什么奸恶。

甄嬛都不知道钱明世是谁,但是,她会想办法用自己的方法对其人进行保护,这是甄嬛心善的一种表现。

皇上:这写诗之人歌颂的是允䄉。

甄嬛:是现在所写吗?是允䄉还是敦亲王时?

这个时间点很重要。假如人在其位的话,那有事有求与他,奉承几句也是很正常的;

假如人都被革职,被皇上处置了,还写的话那就是明显与皇上作对。所以甄嬛一定要问清楚这个时间点。

皇上:是从前。

甄嬛:敦亲王人在其位,奉承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数,这样的诗集一定也不少。

甄嬛认为人在高位时,有人写这样是诗集去奉承也是很正常的行为。

皇上:那你说朕该如何处置呢?

甄嬛:臣妾不敢妄言。

皇帝:你随便说,朕随便听着。

皇上这样引导甄嬛说出真话的套路用的是鬼谷子的钓鱼术。

甄嬛真开始说实话了:既然时过境迁,皇上又何必要追究,只将这些诗作销毁便是了。至于藏诗作之人,如果再重罚,反倒让人觉得皇上抓住此事不放,弄得人心揣揣,倒不如风流云散也就罢了。

皇帝:说得不错,朕再想想。

甄嬛听到皇上这样说,也感觉到了不好,但是至于不好在哪里,好像又不知道。皇上听到甄嬛说出了实话,内心又开始算计了,脸上的表情都有些挂不住了。

甄嬛的父亲是个功臣,位居高位,而甄嬛在后宫是宠妃,这样的组合和当年年羹尧和年妃的组合很相似,

他们假如内外联手的话是要出大问题的。皇上可是经历过,比谁都明白,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幸非一人,专固害。意思是宠信不要固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

所以,此时的甄嬛和甄远道必须受到惩罚。至于以什么样的名义呢?

接下来有了皇后的神助攻,这事很快会让皇上目的达到。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喜欢研究婚恋,两性关系,痛恨道德说教,喜欢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问题,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