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1)

作者丨鑫棣

这个春节档,《水门桥》毫无悬念地成为票房冠军,20亿 的碾压式胜利,把同期所有电影都甩得远远的。

爱国题材的主旋律片,现在也成了电影院里的主旋律。但和《水门桥》相比,另一部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却显得十分惨淡——《狙击手》的排片少、票房低,在春节档“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影迷只能赶在上午和深夜,才能一睹这部张艺谋的新片。

但不论如何,张艺谋还是张艺谋,《狙击手》的评分是春节档电影中最高的,口碑也是最好的。同类题材对打,它显然比《水门桥》成本低得多,也比《水门桥》更清爽、更考究。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2)

《狙击手》的主角是人

《水门桥》的主角是炸弹

大体来看,《水门桥》是一部商业片,而《狙击手》更像一部文艺片。前者架起了宏大的背景,把敌我双方的高层、基层都交代了一遍,意图展现三炸水门桥的战争全貌;后者只讲述了一场小小的遭遇战,为了抢一个侦察兵,中美两个小队在冰天雪地里展开了一场狙击对决,所有人物加起来也不足二十人。

这就导致两部电影的意图不同——当我们用“文戏”来形容《水门桥》的非战斗部分时,我们就已经能意识到,叙事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部战争爽片,通过枪炮战斗和惨烈场面给人刺激——快感也好、悲痛也罢,都是简单粗暴的情绪刺激,直接的堆砌换取直接的眼泪。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3)

所以,在展现人物的时候,《水门桥》用了比较常规的方式,即“伟光正 惨状”。战士们是我们从课本上学到过的样板英雄,每个角色都是受过教育的气质,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动不动就讲出抒情的句子。一眼看过去,李晨是李晨、吴京是吴京,各自守着自己原本的戏路。很难想象那时的军人,真的会从嘴里说出“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这样的语言。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4)

这样的刻画方式,在《水门桥》里算是合理的,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举措,不会让人物占有太多篇幅,战斗仍是主戏。我们能感受到角色们的努力,不至于出戏,但他们就是没办法像《狙击手》那样让人全情投入。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5)

《狙击手》里的士兵大多在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唯一一个说普通话的小兵,是上过高中的“高材生”。那时的士兵多为农民出身,章宇饰演的班长就是这样一个接地气的小领导,枪打得准、不讲大道理,下达命令简单粗暴。大家出任务时,一起用方言聊着家里的屋顶漏了、老婆织了手套这样的家常小事,然后一转头,就进入了生死一线的境地。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6)

他们在该行动的时候,都并没有犹豫的空间,不会因为家里有小孩、有老婆,就多几秒流泪的时间。在冲出去的当下,他们也不会审视自己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一个军人,有任务就执行,旁边有战友、上头有组织,《狙击手》似乎是警戒着刻意煽情的出现,并没有去渲染伟人氛围。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7)

《狙击手》拍出了一个更直观、更朴实的战斗环境。因此,那些战士们在牺牲的时候,观众能明显地意识到,他不是生来就是个烈士,他先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再成为了一个军人。

军人也是人,人是会痛、会哭、会害怕的,每个人原本都希望自己能活着。一个普通人克服了艰难之后,才会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每一次牺牲,都是一次从普通到伟大的过程,这些过程里,包含着让我们国家挺过艰难时刻的精神。把这样的精神凸显出来,才是战争题材电影最应该做的事情。

拍好爱国情怀

不等于拍好惨状

有网友评价《水门桥》:“这个事件本身就是感人的,哪怕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纪录片,甚至有声书,都可以让人感动落泪。看这部电影获得感动,不代表这部电影就拍得多好。”

的确,《水门桥》虽不是一部烂片,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从一开始,《水门桥》就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想要把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都交代清楚。但实际上,电影叙事的能力没能撑起宏大的前提。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8)

中美双方的政治需求被一笔带过,三炸水门桥的作战动线则展现得有些混乱,大家都只是在打,却让人琢磨不清怎么打、为什么打,还没来得及摸清一场场战斗的前因后果,就被眼前大写加粗的“惨”怼得喘不过气。战斗场面堆得太满、持续太久,让人疲惫。人物牺牲时的血腥惨状,把爱国之情烘托得剧烈而沉重。整场电影看下来,感动是真的,压抑和累也是真的。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9)

《狙击手》的叙事是简洁凝练的,战士们的渐次牺牲,被推到了不同的层面上——首先是呈现个人牺牲的惨状,让观众被军人的勇敢震撼。再是一个人牺牲之后,呈现集体的反应。集体,是军人的支撑与归宿,活下来的战士齐唱《跨过鸭绿江》,叫醒昏迷的侦察兵,成为一大泪点。最后,只剩三个人活着时,战士们为了完成任务、守住情报,不顾一切地流下鲜血、英勇就义,这时电影才把牺牲与“家国”明确地联系在一起。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10)

这样层层递进下来,感动点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整整96分钟,虽然只在单一的场景下讲了同一件事,但并没有枯燥、压抑的感觉,中间穿插着一些小的笑点,时松时紧,轻时不浮躁、重时不压抑,观感上比《水门桥》好很多。

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有“点到”的桥段。《水门桥》中的七连只剩伍万里一人,把惨发挥到了极致,惹人痛哭;《狙击手》 中的五班同样只剩下一个士兵,而赶过来的战友们,替那些已经不在的人喊出了他们的名字。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11)

这和之前关于集体的情节环环相扣——一个士兵能存活下来,他的命,是被战友们守护着的。一个国家能存活下来,也靠的是集体的相守。集体精神与崇高的使命联系在一起,张艺谋的第25部电影,再次印证了“宝刀未老”四个字。

美军形象同样重要

政治思考成为亮点

在战争片中,交代好敌方的形象,就约等于交代好了整个政治背景。

《水门桥》对美军的刻画,费了比较大的功夫——金碧辉煌的豪宅宴会,喝咖啡、抽雪茄的长官,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普通士兵,用不同位置、不同阶级的人物,展现了美国在战争中又蠢又傲慢的形象。这些小选段,都是为了让七连的故事更圆满,并没有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12)

在《狙击手》中,美军同样是傲慢的,智商却没那么低。中美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上战场的目的不同。《狙击手》用两个美国士兵的争吵,透露出了背后的军政环境——一个士兵想临阵脱逃,另一个威逼利诱、胁迫他留下。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13)

从这两个人的对话,我们能看出,美国并没有国家危机存亡的紧迫感,相反,战争对他们来说是发财的手段,国家经济的繁荣,甚至与战事紧密相关。所以,美国大兵没有中国兵身上那股劲儿,他们走上战场,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在追名逐利。

战争应该被审视、引起反思。人类的自相残杀,背后终归是各怀目的。《狙击手》通过刻画美军形象,隐隐流露出一股政治思考,相比之下,《水门桥》仅仅是在最后的段落,表达了战争本身给人的迷茫、空虚感。这并不是《水门桥》的缺点,只能说《狙击手》的视角更全面。

解密狙击手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呢(狙击手比水门桥好在哪)(14)

结语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沉重的,由前人的血肉筑成。历史当前,我们自然要对战争题材的电影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电影的水准明明并不落后,我们为什么不能要求主旋律战争片兼顾爱国情怀与可看性呢?

从《长津湖》到《水门桥》,观众的感动是真的,疲惫也是真的。别让真实的历史与战争,变成让观众麻木的戏码。《狙击手》能提醒我们,战争片有时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制作,单纯地讲好一个故事、传递一份精神,比重金打造枪炮场面,来得更有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