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打天下的十兄弟(此人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有一个人立下了大功,他就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石守信,正是他率领禁军包围了皇宫,并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才让赵匡胤的兵变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石守信投资对了人,所以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石守信成了大红人。不过石守信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创业成功以后,赵匡胤就不会再想让他掌握权力了,所以他老老实实地放弃了“股权”,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位富家翁。
实际上,石守信于那个乱世中,并非没有做皇帝的可能性,他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后周的高层。郭威还活着时,石守信就在郭威帐下为将,不久升任禁军亲卫都虞候,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
显德元年(954年),石守信随周世宗柴荣征讨北汉,于高平之战立下战功,又升任亲卫左第一军都校。此后,石守信南征北讨,官职不断擢升,很快成为后周最主要的将领之一,执掌着禁军。
柴荣去世后,石守信不仅是义成军节度使,还兼任着殿前都指挥使的官职。在赵匡义的诸位兄弟当中,石守信地位与赵匡胤最为接近,和赵匡胤的关系也最为亲密,他本可以尝试争夺皇位,但他宁愿支持赵匡胤。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并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早有密谋,石守信早就得知了赵匡胤的计划,而他则是计划中关键的一环。赵匡胤率军出城以后,石守信就是禁军在京城中的最高长官,他收到赵匡胤的密令后,命令“将士环列待旦”。连禁军都成了赵匡胤的人,后周的孤儿寡母还能有何办法,只能将皇位拱手相让。
宋朝建立以后,赵匡胤大封功臣,石守信位列开国元勋之首,官至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归德军节度使,是军中最有权势的将领之一。
建隆元年(96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反宋,不少人闻风响应,这对于石守信来说是一个机会,赵匡胤本就得位不正,一旦手握重兵的石守信再起兵反对,刚刚建立的宋朝立刻就要面临亡国之危。
不过石守信不可能选择造赵匡胤的反,要夺权的话他在赵匡胤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能夺,根本用不着现在。石守信知道发生造反这样的事情,他要不响应,要不帮助赵匡胤镇压,总之态度要坚决,立场要鲜明。所以石守信立即率军前去平叛,这一战他打得十分卖力,为的就是向赵匡胤表忠心。
李筠这边好不容易镇压住,淮南节度使、原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又在扬州造反。石守信仿佛救火队员,又率兵前去征讨,成功攻占扬州,逼着李重进自焚而死。
接连平定两个叛军将领,石守信为北宋可谓立下了大功,但等待着他的不是封赏,而是一次暗流涌动的宴席。赵匡胤邀请宿将一起喝酒,席间突然提到兵权的问题。石守信立马就领会了赵匡胤的意思,乖乖地把兵权上交了。尽管杯酒释兵权以后,石守信仍保留着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军职,但“其实兵权不在也”。做事做到底,建隆三年(962年)九月,石守信再次上书请求解除兵权,放弃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军职,当一个侍中的闲职。
石守信以放弃兵权为代价换取到了巨额的财富,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不过这种日子过久了总会无趣,尤其是对于石守信这样曾经执掌一方的诸侯来说,天天做一个富家翁,也十分无聊。恰好这个时候老朋友梁彦温的儿子梁周翰前来拜访,颇让石守信欣赏。后来有一次赵匡胤对石守信说自己身边缺一个助手,石守信寻思着梁周翰很合适,就向皇帝推荐了他。
回去以后,石守信就把事情告知给了梁周翰,梁周翰高兴地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皇帝,可赵匡胤却龙颜大怒,不仅斥责了梁周翰,还将他贬出京城。
石守信得知以后惊出一身冷汗,他为官数十载,又经历了朝代更迭等一众大事,深知赵匡胤的脾气。皇帝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火,梁周翰的流程也没有问题,皇帝不分缘由地斥责梁周翰,实际上是在打石守信的脸,警告他老实一点,不要将手伸到人事上。
想明白这一点,石守信开始安分守己,他再不谈政事,全心全意地扑在敛财和贪腐上。石守信就任天平军节度使的17年中,中途没有离岗,“专事聚敛,积财巨万”。为了敛财,石守信就连劳工的钱都去盘剥。时间久了,自然有人检举,百姓们对石守信的风评也越来越差。可是赵匡胤得知后,不仅没有责怪石守信,反而对他多加赏赐。
石守信猜透了赵匡胤的心思,他通过自晦的方式成功让赵匡胤对自己放下了戒心,尽管没有明哲,但好歹保身了。
赵匡胤去世以后,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石守信跟着打了几仗,表现很差,赵光义贬了他的官职,但依旧没有追究石守信敛财的事情。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六月,石守信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终年五十七岁,他死后被追封为武威郡王,赐谥“武烈”。事实证明,在北宋身为将领,会打仗不是第一位,让皇帝顺心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资料:
《宋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