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人物及评价(三年剪遍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人物及评价(三年剪遍四大名著)(1)

李维娟的剪纸作品。 敦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民间流传甚广。敦化市就有这么一个痴迷剪纸50年的人,她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维娟。

作为一个没有专业学习过剪纸的人,却能将剪纸做到这一步,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对此,李维娟娓娓道来。

“第一次接触剪纸是6岁的时候上姥姥家串门,姥姥家有个装烟丝的笸箩,笸箩转圈贴的都是一些动物剪纸。后来妈妈带我上大姨家玩,大姨家的墙上贴的都是剪纸,那时候没有彩色纸,大姨就用烟盒里的金纸和银纸剪,简单的折叠几下就能剪出小蝴蝶、小狗等动物,我非常喜欢。”说起对剪纸最初的印象,李维娟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也没跟谁学过专业的剪纸,我父母都会画画,我父亲37岁时写了《中国实用养蜂》一书,书中的蜂箱和一些蜜源植物插图都是我父亲自己画的,所以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剪纸需要美术功底,否则剪出来的作品就不好看。”因为兴趣爱好,李维娟从上小学时拿起剪子,就再没放下。

1996年,李维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国画,在绘画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98年,她从一名业余剪纸爱好者转变成了专业剪纸创作者。

“我特别喜欢剪纸,从小到大没有断过,剪过《56个民族人物》《满族面具》《朝鲜族民族风情》《十二生肖》《京剧脸谱》《东北大秧歌》《红楼十二钗》等,有的作品在省、州都获过奖。”李维娟的剪纸作品《满族面具》在2004年敦化“农信杯”大赛上荣获特别奖;在2005年“龙子心,延边行”义演大会上,李维娟代表延边人民将《水浒传》赠给爱心大使国际巨星成龙;《红楼十二钗》在延边州总工会举办的2006年“练巧手展才艺”技能大赛上,荣获小组一等奖;2011年6月,她被命名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在2016年至2018年,李维娟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417个人物用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装裱完成,四套作品总长100多米,为剪纸世界增添了一抹亮丽。

“因为《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把它用剪纸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既能传承剪纸艺术,又能传播历史故事。”李维绢称,当时她将《四大名著》读了好几遍,揣摩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并买了《四大名著》人物百图,思考如何通过再创作把它变成自己的剪纸作品。人物表情及服饰褶皱比较细致的地方,用剪刀剪不出效果,她就用刻刀。有时累得颈椎病犯了,她也不放弃,治疗好接着剪。丈夫也非常支持她,这些年一直帮助她磨剪刀和刻刀,剪《四大名著》期间,就用了2块磨石。

“《四大名著》最后一张人物完成时是2018年4月15日凌晨12点多,当时我兴奋极了,最后一刀把人物的面目刻完了,就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发到我们老年书画研究会微信群里,告诉各位老师‘我今天晚上太高兴了!太激动了!我的《四大名著》最后一张剪纸终于完成了’,兴奋得后半夜都没有睡觉。”

“我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我的母亲,母亲也为我感到自豪,毕竟利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作品,同时,我也觉得能告慰一下老父亲的在天之灵,这么多年了,我没虚度年华,也没让父亲失望,我是个平凡人,能把这一生过得快快乐乐的,觉得挺好!”普通、平凡的李维娟,只要有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个新的“世界”便呼之欲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