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

宅在家里的日子,大家都怎么过的?我也安静下来,翻看以往旅行的照片,思绪就回到了旅途中。话说旅行中转机天津,去了天津静园。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

天津作为北京门户、海防重地和北方商贸金融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天津的众多名人故居,位于和平区鞍山道70号的静园就是很有特点的一个。静园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当日我有幸成为第一个参观的游人。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2)

静园最初的名字是乾园,原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末代皇帝溥仪曾于1929年至1931年在此居住。之所以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园内建有西班牙式砖木结构楼房一座,两侧配有平房,后院建有附楼。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3)

我的参观从主楼开始。溥仪《我的前半生》谈到:“我把新居取名静园的意思,并非是求清静,而是要在这里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4)

一层的花厅,为溥仪饮茶、观景之地。右侧具有西班牙风格的拱券结构,完全采用旧料加工修复,原有的比利时进口水晶玻璃经过精心清洗,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5)

一层的议事厅,为溥仪与清室遗老商讨复辟大事之处。遗老旧臣心猿意马之时,日本贵族水野胜邦密访溥仪,顿觉复辟有望的溥仪,决定离津出关。议事厅见证了溥仪在天津后期直到出关前,一切政治活动的发生与政治思想的转变。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6)

会客厅是溥仪与贵宾会谈的场所,比我想象中的场面要小一些。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7)

原文绣房间,是末代皇妃文绣日常起居之处。1922年溥仪大婚时,文绣比婉容提前一天入宫,被册封为“淑妃”。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8)

在津期间,文绣不愿溥仪投靠日本,力劝了几次,却遭到溥仪的反感。当时溥仪与婉容住在二楼,文绣独自住在一楼的这间房里,只能终日与书为伴,平日无事少有往来,形同路人。在溥仪的冷漠和婉容的排挤下,文绣于1931年8月逃离静园,随即向溥仪提出离婚。这段历史轰动一时,史称“妃革命”。文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向皇帝提出离婚的妃子。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9)

这道门走进去是餐厅。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0)

大餐厅,是溥仪宴请宾客的房间,平日里,这里便成为溥仪与婉容共舞之处。在这里,年轻的溥仪度过了前半生最为自由的时光,也充斥着溥仪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1)

小餐厅曾是溥仪与后、妃用膳之处。溥仪的二妹韫和在日记中写道:“溥仪在天津时喜欢和婉容同去起士林用西餐,很喜爱那里的冰激凌杨梅冷饮。”,小餐厅见证了溥仪与婉容难得的温存与甜蜜。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2)

我们再上楼看看,这个漂亮的天花板很有特点。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3)

婉容的书房,这里曾末代皇后婉容读书、执笔的房间。婉容自幼在天津成长,良好的西式教育塑造了婉容的摩登气质。溥仪与婉容曾经喜欢用英文通信,甜蜜的称呼对方“heny”和“elizabeth”;也喜欢拍照,现存二人的合影几乎都是在天津时拍摄的;曾经一起听收音机,共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位摩登皇后的天津岁月,是她一生中最后的快乐时光。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4)

婉容卧室,为婉容居住的房间。穿着时髦的婉容,非常喜欢旗袍,时常参与设计,她曾让自己的裁缝把旗袍宽大的传统款式改为贴身的现代式样。外人眼中的婉容是一位明星皇后,而她的内心却是一派凄苦与孤独。在“妃革命”发生后,婉容与溥仪的感情也跌至冰点。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5)

溥仪卧室,为溥仪起居、休憩之处。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6)

溥仪书房。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7)

1925年2月23日,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来到天津日本租界,初居张园,在今天的鞍山道59号。1926年,溥仪先后召见康有为、庄士敦、柯劭忞以及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谋划“复号还宫”,再图复辟。1929年7月9日,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以及旧臣遗老迁到同街的干园居住(今鞍山道70号),并将“干园”改为“静园”,是取“静以养吾浩然之气”之意,而实际是静观其变,静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8)

1931年10月22日,溥仪在与文绣离婚的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并发出“谕旨”,撤销文绣的原封位号,贬为“庶人”。1931年11月2日,溥仪接见郑孝胥、郑垂、夏瑞符、商衍瀛、何海生、吉田通译官、土肥原贤二。溥仪与土肥原贤二密谈,决定出关。同时,拒绝了蒋介石以恢复《优待清室条件》为前提的挽留。1931年11月10日,溥仪在“天津事变”的烟幕下,偷渡白河,秘密离津。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19)

园内还有两处展览馆,可以去了解一下。这里是溥仪展览馆。记述了溥仪在天津的轨迹。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保护、利用静园的历史人文价值,整理公司复原和仿制了部分室内家具及生活用品,并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对上千幅历史图片和120万字的文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完成了“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展览资料的编撰工作,建成了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20)

溥仪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留下了大量生平照片的人,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以“紫禁城的黄昏”、“津门寓公”、“出关以后”为主题,分三部分展出了有关溥仪的百余张珍贵图片。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21)

末代皇帝溥仪的旧居——静园,作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幢腾迁、整理的历史风貌建筑,历经为期600天的腾迁整修,完整地展示了九十年前的风采,其整理的经验将对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22)

静园整修展览馆以新旧对比的形式,结合部分实物资料的展示,全面详实地记录了静园整理前后的状况、整理理念和整理内容,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功能的定位和现代科技的应用,完整地诠释了“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整理原则。

天津末代皇帝旧居静园(末代皇帝的避风港)(23)

一座宅院,收藏着几代主人的细枝末节,他们中有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有晚清末代帝后,有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有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文艺工作者,也有很多不曾留下姓名的普通人。曾经尘封的故事是不是很有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