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

相信有不少屏南人被封面的城门骗进来了,善意地提醒我:在我们屏南县没有这样的城门。

本文视频版本: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福建省屏南县(上)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

你说得没错,很多在屏南生活过的人都没有见过这座城门,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里才是屏南真正的老城。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

大家好,我是刘峻言,本次我一反常理,首先赶赴的地方是屏南人出行的枢纽—屏南汽车站,准备北上17公里,探一探屏南的老城双溪镇。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3)

宁德市有两个5A级景区,一个是在前面福鼎一集中讲的太姥山,另一个就是这双溪镇的白水洋,而白水洋的中转站,就是眼前的这个人口还没破万的双溪镇。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4)

屏南的镇县宝塔、城隍庙、县衙等古人生活中的必要元素在这里都能找得到。在地道屏南人之间传的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先有陆氏,后有双溪。先有双溪,后有屏南。”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5)

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到1950年的这二百余年间,双溪是屏南县的县衙所在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政府驻地。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6)

说到了屏南,首先让我想起的就是台湾的屏东,曾经疑惑这两个“屏”到底有什么关联,细究之下才发现,这两个屏指的都是山名,“南”和 “东”表示相对于山的方位,屏南的是翠屏山,建县于雍正年间,屏东的是玉屏山,开垦于康熙年间。乍一看上去都是屏,可这两座山却相隔500余公里,名字近似纯属巧合。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7)

屏南原本隶属于福州府古田县,该县自唐开元29年建县以来,虽经多次析分,但仍因为辖境过大、地形复杂、边境税负难以征收为由,屡次提议再度细分,但一直没有得到实施。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8)

直至入清之后,形势愈发复杂,古田北部山区一带不仅有虎豹等猛兽,还是逃亡之人乐于藏匿的地方,长期的疏于管理导致土地贫瘠,乡民难以谋生,又有积匪高松香等树旗倡乱事件等等。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9)

知县赵琳为此牢骚满腹,再度将议案呈上。前面古田的几次分县都是朝廷主导地方执行,而这次自下而上的还是比较罕见。于是省府命新任古田知县朱乐楷去实地亲自勘址,“卜吉于双溪之汇,屏山之南建立县治”,最终得到皇帝的批准,赐以佳名,为屏南县。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0)

1736年,屏南县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知县沈钟,这位出身江苏豪族的举人因此被尊为“开屏第一人”。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1)

就连屏南的城隍林溢和林浠两兄弟,也是沈钟推举出来的,原因是他们与古田的城隍刘疆一道归顺唐朝,也算是将屏南与古田绑定在了一起。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2)

双溪镇保存得最完整的老街只有一百多米长,是一条以传统木板房为主体的商业古街,在街道南边的入口处立有一扇石牌坊,上方的匾额写着“承柱门”三个大字,两边是一副描述双溪美景的对联。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3)

从牌坊下径自进入,就是这条清时屏南最繁荣的一条商业街,街道刚好能容一辆马车通过,靠着它们将四里八乡的货物聚集在在这里换成银两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4)

两旁大多是单间单层或为双层的木质房,间或有几座土房,高矮不一,参差不齐,外加突出在外的遮雨门檐和房檐,叫整条街道宛若一首谱写着乡愁的律动,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5)

虽然说隼牟结构的梁柱经受了长期风雨的侵蚀业已出现裂痕,但后来的清洗和保养叫这条古街看起来仍然坚固,甚至透发着一股微亮的新木气息。这种木质店柜在其他城市已经很少见得到了,幸得1950年屏南新城与老城的分家,才使得这充满了质朴气息的老街得以保存。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6)

屏南双溪的大户宅院较多,述说着当时这座新建县城的繁盛,这些宅院有陆宅、周宅、蒋宅、宋宅、薛宅等,其中以宋宅保存得最为最好,薛氏的祖宅薛府如今也成了双溪最负盛名的府第型民居。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7)

它的主人薛文潮曾率军马奔赴台湾剿寇,将曾被郑成功驱逐出境的荷兰殖民者打得措手不及。最终于次年的一次搜拿残寇的任务中,遭潜寇镖中心脏,阵亡于台湾的战场上,时年36岁。乾隆帝下旨追授薛文潮为广威将军,并赐予国葬。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8)

本文视频版本: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福建省屏南县(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屏南原本就已经定址于双溪,可是国军残部勾结土匪共百余人偷袭县署,虽然未能得逞,但是鉴于县人民武装力量不足,县府便于次日傍晚撤抵长桥办公。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19)

虽然又再次迁回双溪,可是根据长桥、双溪两地地理条件的利弊特点,为了适应当时的斗争形势,县府机关最终于1950年12月25日正式迁往长桥。1952年,双溪民众不断上报要求县府回迁双溪,本来已经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可长桥的群众当然是不肯的。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0)

于是由福建省府决定屏南县府暂驻长桥,永久性县治暂后决定。直到1954年6月20日召开的屏南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永久性县治设在古厦的议案,并详述了迁移至古厦的有利条件。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1)

1956年的4月,昔日的古厦改名为古峰,它正巧位于双溪与长桥的正中央,也算是平衡两地民众意愿的折中方案了。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2)

就我看来,这没有什么值得庆幸或是惋惜的,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双溪丢掉了成为一座繁荣城市的机会,但是它周围的山水景致确是叫人流连忘返的,保留了一方净土也算是一种回报吧。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3)

说完了屏南这么多的镇,最后再让大家认识一下代溪镇(黛溪),代溪的芋头面在闽北一带也算是一道名吃。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4)

将芋头与地瓜粉按照相应比例揉成团,起锅烧油倒入高汤之后用刨丝器将揉好的芋泥推成面条形状的小段,记住要不时地搅动锅内,以免胡成团。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5)

烹制途中加入事先调配好的红糟,叫它有着番茄一样可口的红色,撒完香菜之后就可以出锅了。代溪的芋头面叫我想起了之前在丽水吃到的地瓜饺子,软糯粘牙的面条粘连着汤汁一同下肚,又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三千年从未改名的古城(探访一处乏人问津的古城)(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