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为什么要懂人性?深度解析管理的本质

导言

冯仑说过一个颇为好玩的现象:满街都是管理书籍,却到处都有破产企业;满书店都是爱情教程,可满大街都是不幸婚史。管理和爱情一样,都清楚又都不清楚;都有道理又都没道理。

职场管理的痛点
  • 员工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目标结果不理想,身在公司,心在外。
  • 团队没有共生意识,勾心斗角,恶性竞争,态度差、效率差,业绩差,无法达到管理者的期望值;
  • 领导者从世界500强找来高管也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留下一个烂摊子还得自己去收拾;
  • 买了一大堆管理的书籍,听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讲座,对各种管理金句和华丽的辞藻也如数家珍,可是组织管理的难题依然没有解决几个。

管理者往往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 越管,问题越多:
  • 越管,事情越杂;
  • 越管,人心越散。

导致自己成为了管理的囚徒,被迫去应对对各种不可预料的难题,还要深陷日常运作的琐事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情绪总是在低落与暴躁中钟摆,身心疲惫……

问题的症结在哪?

关键就在于管理者把“管理”二字看得太简单了,不清晰它到底是什么?管理者需要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使用过时的导航系统无法带领你探索新的世界,你只有在混沌中建构起新秩序,才能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什么管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化 ,人们从工作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报酬,转为更加关注自我内在世界的追求,管理的定义也不断随之升级,不再是把人仅仅当做一种“机械化”的生产工具来操作。管理的定义大致分为三大进程:工业化→人性化→信仰化。

马云

这点他给了管理者很好的启示。见微知著,举个小例子来说,阿里刚创建时,公司只有四、五百人,任何人加入公司,马云都要亲自面试,包括前台接待、公司的保安,而且常常为了面试一个员工花费大半天的时间。

有一次,一个非常有才华和管理能力的应聘者,面试完毕,马云问道:“如果您来我公司任职,那上一家公司的客户怎么办?”这个职场人士马上回答:“我会把我所有上家公司的客户,都转到阿里巴巴来。”

结果,马云放弃了这个人才。这是一种选择的智慧,他很清楚,这个人一旦离开阿里,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带走所有的客户,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根。但多数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明智的决策,毕竟眼前的利益大于一切。

可见“管理难”,难在管理者自身的“定心定性定江山”。心有所向,方能致远!见天见地,最后见证的都是自己的心性。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顶级的管理者,比如稻盛和夫追求佛法;马云曾三顾茅庐,请教他管理之道,最后有了他自己追求的道法;乔布斯信仰禅宗佛教等等。但无一例外,他们追求某种信仰,更高的智慧,为了明心见性,而后养性修身、最后知行合一。

管理第一性本质的解决策略:

1、顺乎良知:不断探索自己为什么而存在?

2、恪守原则: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

2、管理第二性本质:顺乎人性,释放人性的本质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管理者越关注自己,越会迷失方向。 我与世界不是对冲的,而是融合的。从我为什么而存在回归到众人,管理者与组织链接在一起,让他人更有“意义”才能使混乱的局面得以产生新的秩序。

  • 稻盛和夫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通晓人性的本质;
  • 任正非说,管理说到底就是管人性,管人性说到底就是管欲望;
  • 马云的管理之道:使命、愿景、价值观;
  •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虽然这些伟大管理者、管理学大师对管理本质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聚焦在把握人性的问题上。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有一种痛苦叫“你学不会”。即使你把所有的书籍、方法和案例全部研读一边,你也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就如印度哲学家奥修说的:“知识是他人经验的积累,智慧是自己经验的积累。”

但这些本质定义的背后,一定源于人性某种共性思考,清楚这种共性,也就找到了人性真正的本质,管理者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去指导自己的管理方向。

人性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千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七宗罪里的人性——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佛教里的人性——贪嗔痴慢疑,等等。

如果管理者陷入到人性之恶的对抗中,那么人性的恶永远都会在作怪。人性的恶就摆在那,谁也无法彻底消除它,管理者最佳的方式就是回归到彼得•德鲁克认为的“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那么这种善意是什么呢?

  • 自由,是人性的第一要素,人都渴望获得更多的解放天性;
  • 心智,人都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空间;
  • 创造,人都渴望做出自己的成就;
  • 和爱,人都希望自己能帮助到弱者。

任何一个善意的释放,都离不开它的存在!自由→心智→创造→爱,这是人性本体结构中的四个要素,是人性本真追求的状态,这才是人性真正的本质,破解人心之恶的唯一密码。

释放它,可以让人之生存特性:理性>非理性;可能性>事实性;希望>忧虑;责任>无力;社会>个人,让人性光辉挤压人性弱点的生存空间。

如果组织有共同的目标,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但不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自由),不提升他们能力(心智),那么他们对工作(创造)也就没有了激情,更别提对组织有多大的感情(爱)了。

管理为什么要懂人性?深度解析管理的本质(1)

李云龙

例如,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看似“鲁莽”,但人物性格本真(自由、心智、创造和爱),这就决定了他整个军队的魂,士兵拥有了个性发挥的自由、英勇无畏的心智、逢敌亮剑的创造和保家卫国爱,成就了个体,也成就部队。

从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与重播次数来看,反映了大众对那种“亮剑式”人性释放的渴望,这就是人性本质的赋能力,反之则不然。

因此,管理管人管心,第二性本质就是释放人性的自由、心智、创造和爱。

★管理的解决策略:

1、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心性去影响一群人,让一群人去影响更大的一群人。

2、设定环境:根据自身企业的状况,设定能释放员工自由、心智、创造,和爱的工作环境、机制等等。

简而言之,“明性见性,释放人性”,管理者才能实现高效卓越的管理,破解冯仑所说的“管理都有道理又都有没道理”的怪圈。稻盛和夫之所以被奉为经营之神,是因为他通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也通晓他人的人性,才能把不同领域的两个企业京瓷和日航带到世界500强的行列。

最后说一句,一个管理者小成、或中成、或大成,终成于道;而道取决于他内心的世界里装满多少心性良知与人性本真的养分。

延展阅读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管理企业和管理人生、管理工作是一样的。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心灵的重要性,对于“修心”漠不关心。人们往往忽略了,要在人生中、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果,人的思维方式、人的心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爱、真诚以及和谐之心中所产生的思想,才是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