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

英美双方签订合约,历时8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就此结束。“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给美国人民留下光荣的革命传统,同时也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的支持动力。

不过,始于为“自由”而战的美国,纵然曾在历史浪尖上以《独立宣言》呼唤“人人生而平等”,可其历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战争却正是残暴而血腥的南北内战。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1)

早在建国之初,“奴隶制”与“自由制”就是美国亟待解决的政治分歧,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其惨无人道的迫害机制演变为阶级矛盾冲突,最终爆发战火且至今。

自由可以加以规约,但制约的目的必是求成更全面的自由。

然而,在象征自由与反抗暴政的自由女神像下,充沛照耀的却是专制独裁为扼杀个人意志而营造的集体至上之假象。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2)

迪克式叙事情节观通过归并“统治凝视”与霸权观念下的“阴谋论”而构建对峙困境,科幻改编电影则承继其中适宜于电影文本构设戏剧冲突的叙事元素,使之融会迪克反乌托邦精神的本质,继而集结共性重构为叙事内核。

具体而言,通过将主人公虚掷于“失身而失权”、“失真而失控”的语境,以次要矛盾“失控——人与环境”构设行动内核,复燃主人公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志以奋起自卫,引导其逃脱统治阶级操纵的预定路径,最终,基于反霸权羁缚而破解主要矛盾“失权——人与自我”。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3)

同时,结合赋有时代指涉的霸权批判“起爆”主人公的自由意志,也于现实层面引燃观众理性沉思的主观能动性。

改编自《规划小组》的科幻爱情电影《命运规划局》通过对原著叙事序列的重新编码,同时,摄取导演风格、爱情片类型特质、时代命题以推动叙事形态的多元化与鲜活性,继而以“命运论”与自由意志的并驱争先为核心议题而演绎现代寓言。

原著讲述规划小组的办事员按照“管制图”指派化身为“黑狗”的召唤员于预定时间向主人公埃德发出指令,以间接牵动其提早到达办公室,然而,由于召唤员的疏忽以致主人公并未受到原计划的阻扰。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4)

当埃德迟到后,发现办公大楼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完全静止状态,一旦触碰就会瓦解成碎片。

正值此时,穿着白大褂的几人拖着可怕的软管和手持“惰化器”走向埃德,他恍然意识到或有神秘组织正在妄图篡改现实世界,而自己则无意间撞破了他们的暗中策谋。

科幻改编电影将原著中“主观能动性”的精神本质转化为哲学隐喻,集聚科幻片和爱情片的类型特质,将“命运论”的思辨以科幻影素塑造为叙事内核,再以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寻架设情节逻辑,予以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5)

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卫是雄心勃勃的政坛后起之秀,他与当代芭蕾舞演员艾丽丝一见倾心于倏忽之间,却意外发现某个异能组织正在密谋以超常手段阻止两人再次相遇。

而该组织正是设定专案以“调控”人类命运的“命运规划局”,专责于推动个体的未来产生连锁反应而确保集体遵奉既定方案而行。

面对规划局压倒性的操纵,大卫在失序的边缘反复尝试,辗转不迭于纽约的大街小巷追寻挚爱,几经周折,大卫终以“偏执”的闯劲成功改写未来,故此,自由意志战胜既定命运。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6)

电影的哲学核心在于探讨人类于不同历史时期拥有自由意志的“循环论”,通过规划局成员汤普森与大卫之间的对论,以“台词隐喻”传达出核心议题的灵性哲思:面对生活中层出迭见的偶然与必然,个体拥有的是自由意志还是自由意志之表象?

而叙事内核的电影化重构则是基于巧妙移植元小说文本的核心情节而联动复现,在原著中,逃跑后的埃德被当作“问题对象”带去会见规划小组的领导者,其透知办公室所处区域彼时正为了促使人类遵循既定命运而被暂时惰化以便进行调整。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7)

迪克意在以此情节映射麦卡锡主义时期的“集体恐慌”,揭批二战后的美国虽繁荣一时,但民众仍对自我生存状态怀有深不可测的隐忧。

而科幻改编电影则将迪克式精神内核嫁接为命运论之“辩”: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首次提出“臣民有自我保全权”的国家理论,其在政治学著作《利维坦》中将圣经所记载的水生怪物“利维坦”譬喻为国家。

他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臣民的自我保全权是一种绝对权力,而对于无力予以民众人权保护的政府,公民没有任何义务。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8)

同样,在希腊神话中,强加于自由主体的外力是命运,命运与自由之间互为相反相成的关系,如若以理性思辨来激发内在的自由意志,个体灵魂便可与命运的必然性和解。

因此,自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不应成为受制于“必然性”统治的傀儡,而应在必然性与命运中寻找自由。

无论是迪克小说的“悲观现实”,还是科幻改编电影的“命运桎梏”,两者的互文性透过猫捉老鼠的命运游戏而促人警醒、引人深思、启人觉悟。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9)

感性与理性是人类心灵的两大基本要素,感性主要表现为痛苦、快乐和欲望,理性则可使人认识神、理解神以及产生对神的理智之爱。

17世纪荷兰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性,有如套上枷锁,只有运用理性,人才有自由,反之,则会受制于炽情的奴役。

人生来便被赋予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拥有获知真相、开创未来、自由独立的权利,然而在“共识机制”的软化下却习于受制“命运”掌控“意志”的驯化,自主丧失固为原生之力的自由。

反霸权主义论文(基于反霸权羁缚破解主要矛盾)(10)

面对迪克的迷思叩问与电影化重构的灵性哲思,世人都应洞达,独立与真实都“可以”也“需要”被实现,而成功的支点必然是重塑潜存于内的理性思维,以格物致知焕发如“埃德”与“大卫”一样“孤注一掷”的勇气,慎微于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偶然”,从中寻索客观表象掩映的漏隙,追求绘制自我决策的未来蓝图,而非遵循如规划局调控的“既定专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