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善良是来自骨子里的教养(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当我们谈到善良的时候,内心有一种软软的、温馨的情感。善良,是和谐族群的基石,也是人是否有教养的表现。简单的说,善良,就是在与人接触的时候,能够为他人着想。
1、善良,是对他人的体贴
能够时时处处体贴别人,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
余秋雨先生曾因公干在德国小住一段时间。他看中了一套房子,想签一份长期租约。房东老太太说,你刚来,不如试住五天,满意了再签长约。
按国内的习惯,房东巴不得租客立刻签约,马上付三个月押金、租金。试住五天?那是不可能的事。
余先生刚到德国,受到这份贴心的照顾,心里很舒畅,也高兴的同意了。
但试住期间,一次不小心,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这要赔多少钱呀?余先生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说,没关系,我再送一个过来就可以了。
又是一句体贴的话,让余先生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老太太过来之后,发现余先生把玻璃碎片和其他的垃圾混在一个垃圾袋里装着,很随意的放在走廊边上。老太太忽然很生气,冲着余先生说:“房子我不租给你了,你明天就搬走吧。”
余秋雨
2、 善良,是将心比心谅解别人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条件不一样,同样的事情会做出不同的反映,如果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这样的善良,体现了真正的教养。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估计没几个人没听说过。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分自己多一些。鲍叔牙的管家看不下去了。说,那个管仲是个什么朋友呀,怎么老是占你的便宜。鲍叔牙说,我的朋友并不是贪财,他不过是家里穷罢了。
两人一起当兵,有一次上战场打仗,进攻的时候,管仲躲在最后面,撤退的时候,管仲跑得比谁都快。很多人嘲讽管仲,说,管仲这个人,怎么这么贪生怕死?鲍叔牙为他辩解,管仲不是怕死,因为他是独生子,家里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管仲几次替鲍叔牙办事没办好,三次出来做官都不成功,有人就笑话管仲,不是说这个人很有才干吗?看来是徒有虚名啊。鲍叔牙说,管仲不是没才干,只不过还没遇到合适的机会。
后来,鲍叔牙受到齐桓公重用,要任用他为相,鲍叔牙说,如果你想治理好齐国,用我就可以了;如果你想领导天下,一定要用管仲。
管仲当了四十年宰相,临终前,齐桓公问,鲍叔牙可以继承你的位子当宰相吗?管仲说,他太刚直,不适合当宰相。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鲍叔牙,鲍叔牙说,管仲真了解我呀。
管仲鲍叔牙
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谅解别人,并且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他,但这个人临死前还不为自己说话,能不生气吗?鲍叔牙这份善良,不是傻傻的善良,而是超越了功名利禄,完全到了知己的程度。
能够忘记个人的利益,谅解别人,帮助别人,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份善良,是真正的教养。
3 、善良,应帮助人走上正途
对好人我们善良,对品行不端的人我们可能充满厌恶甚至仇恨。但如果人人能有好的条件,又有谁自甘堕落呢?能够放弃善恶观念,把人当人来看,是真正的教养。
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名叫冉·阿让,他是一个孤儿,曾经是个伐木工人,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给饿得哇哇直叫唤的外甥们一口饭吃,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判5年苦役,中途数次越狱失败,共坐了19年牢。出狱之后,到处遭人白眼,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要报复社会。
他饥寒交迫,无处安身,一位神父收留了他。但是冉•阿让却恩将仇报,半夜里偷了神父家的一套银器,但刚逃出去便被警察抓住。警察把他带到神父家里,要神父指认。神父却说,这套银器是我送给他的,这不,还有两个配套的他还忘了拿走呢。说着,拿起另外两个银烛台,一起送给了他。
悲惨世界(剧照)
这件事之后,冉•阿让洗心革面,发誓做一个好人。经过8年的努力,他开办了自己的纺织厂,并且当上了市长,而且为了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雨果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善良带给人的巨大力量。
对好人善良,是容易做到的,但能把所谓的坏人当人看,也对他抱以同情之心,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温暖,这是真正的教养。
善良是容易做到的,一个微笑,一句暧心的话,就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善良也是不容易做到的,难就难在能否没有成见,一往平等的看人。没有成见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最高级的教养。
作者简介:赵大山,京博国学外聘作者
来源:京博国学 微信号jingboguoxu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