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粽子飘香。吃粽子、划龙舟,已经成为人们过端午最常用的习俗。可你知道,在古代,人们过端午还有哪些习俗吗?

角黍和竞渡流传至今

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博物馆里过端午》主题展览策展人介绍,汉代时,佩戴五色丝和桃印等厌胜物开始出现在端午习俗当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角黍和竞渡也出现在了端午习俗当中,这也是今天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的前生。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1)

清 粉彩雕瓷龙舟

隋唐到宋元时期,端午节的习俗日渐丰富起来,粽子成为端午节指定食品,射柳、赠扇等端午节风俗已经出现。宋代的端午节还出现了捕蟾蜍的风俗。到了明清时期,端午节又被称为“女儿节”,除了大家熟知的喝雄黄酒以外,制作和佩戴荷包香囊也逐渐成为端午节的热门风俗。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2)

清 青缎平金绣云蝠长寿荷包

为了制药驱邪避瘟抓蟾蜍

古文献记载中,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恶月”,五月初五更是“恶日”,而端午节的时间正是五月初五,所以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习俗大都围绕着驱邪避瘟的主旨展开。

“就比如我们如今习惯在端午用艾叶洗澡,其实这个风俗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一直伴随着人们的代代相传,绵延数千年时光,流传至今。”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3)

民国重庆钟亚大药房洗澡粉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博物馆里过端午》主题展览策展人说,古人认为蟾蜍是一种有灵性、“上应月魄”的生物。抓蟾蜍,也就成为了古代人们在端午为了驱邪避瘟而举行的活动。

其实端午与蟾蜍渊源颇深。清代《吴越风土录》记载:“端午日,药市收癞蛤蟆,刺取其沫,谓之‘蟾酥’。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万计。”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载:“(五月)五日,南太医院官,旗物鼓吹,捉虾蟆,取蟾酥也。”

可见,端午捉蟾蜍的习俗不仅流行于古代民间,连皇家也不例外。据说蟾酥可用来解毒,治疮瘤疙瘩。

而这一习俗,被古人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在《夏景戏婴图》下方的山石边,两个孩子正在玩一只用红绳系着的蟾蜍。

不过,现在蟾蜍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这个旧习自然也就废掉了。

端午节又叫女儿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数千年岁月里,端午节还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浴兰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节有“女儿节”这个别称,这里的“女儿节”是特指父母之“女儿”。

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开始给家里的女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头上。

在端午节这天中午之前,大家来到天坛,午后方出。当时这被认为是避五月的“毒”,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出天坛之后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就不区分男女了。

即便家中女儿长大嫁人,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过节。所以,端午节也称“女儿节”。

外出踏青 这很端午

端午这天,古人往往会出门踏青,采集大量的花草、草药,然后开始斗百草。

斗百草分为文斗、武斗两种方式。文斗比拼参与者的植物知识,认出更多植物者获胜。武斗则至今在一些地区依然有残留:两人分别拿住手中植物的茎,用力拉扯,断者为输。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4)

清 任薰花鸟图团扇扇面

而在端午节,扇子也是人们最常馈赠的应节礼物。策展人说,端午节时正值夏季炎热,扇子成为这一天人们互相赠送的礼品。唐代端午赠扇成为民间风尚,《秦中岁时记》中记载,长安城中“端午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在端午之前两天,长安东市以“扇市”为名,这也说明了端午节赠扇的风俗的盛行。

端午祝福是“安康”还是“快乐”?

在端午节发祝福语,我们到底应该说“端午安康”还是“端午快乐”呢?

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是悲伤的日子,同时端午节还有祈福健康、防疫祛病的内容,因此不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不该说“端午快乐”,应该说“端午安康”。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5)

微信群里的端午祝福语

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在传统项目划龙舟的活动中,水中大家相互比拼,岸边民众聚集观赏呼喝,场面热烈欢乐,毫无悲伤之说,他认为端午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6)

微信中“端午快乐”表情包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世平介绍,端午节的起源说法甚多,传统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比如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等。但总体上来说,纪念屈原的说法居多。

“关于有网友提到‘端午节有悲伤的含义’,历史上是没有这个说法的。”李世平表示,“端午安康”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从众的说法,在端午节说“端午安康”或者“端午快乐”都是没有问题的,两个均是美好的祝福。

许仙喝的雄黄酒为什么买不到了?

在购物网站上,雄黄酒的商品页面都标注着“非食用”。有人对此表示不解:“为什么许仙喝的雄黄酒买不到了?”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7)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肖康给出了答案:“有毒!”

肖康介绍,雄黄中含有砷,砷是一种有毒物质,人服用后有中毒的风险,所以并不建议人们饮用雄黄酒。实际上,雄黄的主要作用在于外用而非内服,将其撒在墙角等处确实可以有力驱虫。

我国有30多个民族过端午节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陈永亮教授表示:“端午节在我国南北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随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逐步演变成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元素。”

主要存在两个特点:一是节日名称和时间逐步相同。端午节有的地方称为“端阳节”“天中节”“五月节”等,有的地方又分为“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如《奉节县志》记载“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为末端午。”随着端午假期的推广和普及,端午节的名称和时间逐步确定为“五月初五”,但各地在准备过节和形式上仍然各具特色。

二是节日民俗形式逐步趋同。菖蒲、雄黄酒,插艾叶蒲草、粽子、赛龙舟、五彩线等是端午民俗有效的民俗符号表达。如重庆《巴县志》记载“五月五日为天中节,俗曰端五,家家引菖蒲雄黄酒,插艾叶菖蒲……”而北方有些地区要在五月初一开始过节,五月一日挂葫芦、系五彩线、做荷包等习俗,在五月五日正式过节,挂葫芦、系五彩线、做荷包等民俗活动成为端午节的前奏。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习俗知多少(8)

大门口挂菖蒲和艾草

陈永亮还提到,据民俗材料显示,我国包括汉、满、蒙古、苗、土家等30多个民族都过端午节,在这个时间节点几乎都有除病辟邪、吃粽子等共同民俗意义,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特点。

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石亨 付迪西 实习生 何玲超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