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

2021年4月20日,乍得总统伊德利斯·戴比在前线视察时被叛军炮火击伤,后不幸离世这位依靠军事政变上台,统治乍得30余年的总统的生命落下了帷幕,作为法国的亲密盟友,费加罗报道称:在一份官方公告中,爱丽舍声称“法国失去了一位朋友”,说法国“会采取行动以支持乍得当局宣布建立的军事过渡委员会”。对于突然出现的权力真空,乍得内部快速做出反应。戴比的死亡被证实之后,陆军宣布将在一次无名政变中掌权。 宪法委员会和国民议会已陷入停滞状态,国家边境也理所当然地被关闭。一个已由十一名将军组成的过渡军事委员会(CMT),Mahamat Kaka说,将由马哈马德·伊德里斯·德比将军—已故总统的儿子之一主持。 该CMT保证将“捍卫领土完整”,并在18个月的“过渡期”结束时在乍得进行“自由和民主”的选举。

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1)

马克龙总统参加伊德里斯•戴比的葬礼

自第二次乍得内战以来,乍得共和国再度面临可能的动乱,自上世纪独立以来,乍得政局曾长期动荡,充满战乱。而在刚刚离世的总统戴比的领导下,乍得则相对度过了一段平稳的时期。本文将简要介绍乍得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自独立以来的政局演变。

地理分化

从地理上乍得拥有三个差异显著的气候类型,该国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则为热带雨林气候,巨大的地理差异是民族分化的重要原因。乍得境内没有人口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其中中非地区存在于多国的萨拉人为全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7.7%,其二则是主要居住于该国北部和东部的阿拉伯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乍得缺乏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社会基础,社会形态仍停留在由部族社会主导的水平,由于各地极大的地理差异,即便是同一民族,不同不足之间在文化,宗教上也有巨大差异。阿拉伯人和法国人的殖民为乍得带来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两大极具影响力的宗教取代了该国的原始宗教,乍得人口中约有52%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人口主要分布于该国中部和东部,基督教人口约占44%主要居住于该国相对富裕的南部。巨大的民族文化差异和部族政治为乍得独立以来持续的内乱埋下了隐患。

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2)

乍得城市分布图,南方城市多以河湖水源为依靠,撒哈拉沙漠中则少有城市

乍得当代史:持续的战乱

相对于其他法属殖民地,法国对于乍得的殖民史较短,直到一战前法国才控制了乍得,由于法国在当地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法国的殖民统治事实上只对该国南部自然条件较好人口更密集的区域有效。

1935年,法国与意大利就法属西非与意属利比亚的边界问题展开谈判,此时法国为了在政治上拉拢意大利,将法属西非与利比亚交界处的奥祖地区划归意大利。二战中法国收回了这项对意大利的领土承诺,但利比亚从意大利独立以后仍认为奥祖地区应是利比亚领土,慑于法国的强权,利比亚当局也没有真正对收复奥祖地区采取行动。但这样的领土争议却为乍得日后的动荡留下了隐患。

1960年二战中参加过法军的撒拉族人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领导乍得赢得独立,在前一年他成为了乍得进步党的领导人。乍得进步党由萨拉人建立,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部族政治色彩。在独立后的1962年,托姆巴巴耶宣布乍得进步党为该国唯一合法政党,并在党内实行个人独裁统治,对于乍得境内的少数民族采取强硬的同化政策,要求其他民族采用萨拉族的风俗,其专断的统治很快就引起本来与乍得联系相对松散的北方各族不满,北部的穆斯林于1965年发动叛乱,并很快得到了希望在非洲扩张影响力的利比亚援助。 开启了乍得延绵不断的内战。在法国人的帮助下托姆巴巴耶暂时稳住了阵脚,但他的高压政治没有就此结束,其对国内的清洗在70年代扩大至乍得军队,与军方的冲突直接导致了托姆巴巴耶政权的倒台。1975年,乍得武装部队发动叛变,托姆巴巴耶总统被政变部队射杀。乍得武装部队前司令费利克斯·马卢姆在法国和政变部队支持下执掌国家政权。

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3)

乍得首任总统托姆巴巴耶

政变上台的新政权本身缺乏威信,为了赢得民众的支持以及缓和与乍得北部反叛势力的关系,1976年马卢姆政权开始与叛乱的北方军磋商和解,北方军内部对此存在明显的分歧,北方武装部队领导人侯赛因·哈布雷对和解持开放态度,而北方二号人物古库尼·韦戴以及大部分叛军则反对和解。1977年双方在苏丹签订了《喀士穆协定》,1978年1月马卢姆任命哈布雷为乍得总理。韦戴因此与哈布雷决裂,带领忠于自己的北方军部队脱离北方军成立新的人民军,并得到了利比亚方面的大力援助。1978年2月,在4000名利比亚士兵的和人民军的突袭下,乍得政府军被打得溃不成军。马卢姆政权无力抵抗入侵,只得再度请求法国出兵干涉,在法军的配合下,乍得政府军在1978年5月逆转了战局。人民军至少损失了2000名士兵。

元气大伤的人民军在利比亚面前失去了底气,古库尼·韦戴和人民军被利比亚抛弃,利比亚人开始扶持阿拉伯叛乱武装头目阿塞尔的政权,并筹划建立民族解放阵线。

暂时击败人民军后,哈布雷和马卢姆两人的合作关系很快破裂,1979年2月哈布雷便逼迫马卢姆辞去总统职位,双方的武装力量在首都恩贾梅讷大打出手。而率领人民军残部的古库尼·韦戴则趁机攻入首都,夺取乍得政权成立过渡政府。韦戴担任总统后,驱逐了马卢姆和哈布雷,哈布雷则率领忠于自己的人民军部队北上谋划反攻。为了防止持续的内战,韦戴与哈布雷方面展开谈判,双方同意建立联合政府,哈布雷得以重新返回首都担任武装部队司令。但双方的合作关系仅维持了数月,1980年3月,两边的武装再度在首都开始新一轮的内战。

在内战中,反对利比亚势力的哈布雷政权得到了西方以及埃及和苏丹的支持,韦戴则重新获得了卡扎菲的青睐,1980年6月利比亚直接出兵干预乍得战局,支援韦戴的人民军部队。

再度获得外援的人民军部队迅速向哈布雷政权发动进攻,于1980年11月攻陷首都,迫使哈布雷流亡苏丹。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现任总统伊德利斯·戴比开始接触乍得的权力核心,他被哈布雷政权任命为军对队司令。1981年,卡扎菲希望利比亚与乍得两国合并的方案遭到韦戴拒绝,这直接导致了利比亚抛弃韦戴的人民军,转而继续扶持民族解放阵线。韦戴只得请求法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多国联军到乍得逼迫卡扎菲的军对撤出乍得。1981年11月流亡在外的哈布雷的部队开始反攻,在流亡期间,哈布雷受到美国和苏丹与埃及的大力援助。哈布雷的部队在1982年1月重新控制了乍得首都,并在当年6月基本打垮了韦戴的人民军,迫使其流亡喀麦隆,值得一提的是,韦戴请来的非洲统一组织联军在内战中选择支持哈布雷政权。

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4)

人民军领导人古库尼•韦戴

韦戴并没有因为暂时的失利而放弃对乍得政权的争夺,1982年7月,卡扎菲扶持的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哈塞尔突然猝死,领导人物的死亡直接导致了民族解放阵线的瓦解。卡扎菲干预乍得的代理人又只剩下了古库尼·韦戴一个选项。1983年6月在双方谈判后,韦戴政权在重新获得利比亚方面的支持,韦戴再度发起了对哈布雷政权的挑战。

人民军的攻势起初非常顺利,仅花了一个月时间就挺进到首都周边,但这时哈布雷总统再次得到了法国的直接支援,旗下的北方军也在各方势力的加入和整合下重新编为乍得国民军。国民军发起的在首都方向的消耗战中阻挡了人民军的攻势,并在1984年1月将战线维持在北纬15°左右。

多年的混战使乍得百姓和交战双方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在法国和利比亚的磋商下,双方同意停火。

戴比在抵御韦戴和利比亚干预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还是很难得到哈布雷的信任,1984年7月双方实现停火,法国和利比亚分别撤军。但不守信用的卡扎菲根本没有撤军,并在当年1986年经过精心准备后再度南下进攻,法国人对于卡扎菲的行为进行了强硬的反制,派遣空军直接参战,重创利比亚军队,迫使其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干预的失利让卡扎菲再度抛弃了韦戴,重新将民族解放阵线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并在1986年的7月的双边谈判中禁止韦戴参与。人民军对于卡扎菲的背叛忍无可忍,部分官兵开始叛逃加入乍得国民军。同年8月局势快速恶化,民族解放阵线在利比亚的授意下直接对乍得人民军展开军事行动,在进攻受阻后,利比亚军更是亲自下场打击人民军,这使得人民军最终解散,全员加入乍得国民军,抵御背信弃义的利比亚人。

国民军在法国的装备支援下顶住了利比亚人的进攻,并迫使利比亚军1987年3月不得不撤出原人民军控制区。其中1987年1月著名的丰田战争中,利比亚入侵乍得的主力装甲部队遭到乍得国民军搭载法制米兰反坦克导弹的丰田皮卡沉痛打击,乍得人以损失3辆皮卡的代价击毁利比亚90余辆T55坦克和33辆BMP-1步兵战车,杀死700余名利比亚士兵,入侵乍得的利比亚军队总指挥,现任利比亚国民军领导人哈夫塔尔在此役中也被乍得俘虏。

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5)

遗弃在乍得境内撒哈拉沙漠的利比亚T55坦克

这场著名的丰田战争便是由伊德利斯·戴比指挥,他还在1987年9月指挥乍得国民军进入利比亚境内的空军基地发动袭击,造成利比亚军队超过1000人伤亡。损失惨重的利比亚军队只得放弃直接军事干预乍得的打算。双方于1988年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实现了停火,利比亚军队撤出乍得。哈布雷统一乍得后延续了托姆巴巴耶式的统治,以强力手段的镇压反对派势力,对于政敌,他甚至还将其家人也斩草除根,在其任内至少有4万人被迫害致死。由于怀疑军队的忠诚度,布哈雷的清洗活动也波及到了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乍得国民军,伊德利斯·戴比也没能逃过一劫。1989年布哈雷指控戴比试图颠覆国家政权,试图将其逮捕,但戴比事先得知了威胁,提前流亡至苏丹,并在利比亚和苏丹的支持下于1990年11月发动政变,控制了乍得政权,并一直就任总统至今。

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6)

乍德前总统侯赛因•哈布雷

戴比的统治

在戴比接手乍得政权后,为了缓和国内尖锐的矛盾恢复了多党制,并承诺民主选举,但戴比仍有自己的方法控制国家政权。在吸取了前任政权的教训,戴比在统治核心内部大搞家族政治,纵容腐败以稳定政府各部门,缓和南方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减少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利比亚和苏丹对乍得内政的干预。积极引入美国石油集团进入乍得开发石油资源,并获取资金,保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

在反恐问题上,伊德利斯·戴比积极打击国内得宗教极端势力,配合西方和西非国家的联合反恐行动,这既可以减少恐怖主义对乍得的侵害,同时也塑造了更好的外交环境

虽然与利比亚和苏丹的关系有所缓和,利比亚停止了直接出兵干预的打算却没有中止对乍得北部叛乱势力的支持,直到卡扎菲政权的覆灭,后续的民族团结政府仍然为乍得反叛势力提供援助。卡扎菲的败亡使得戴比的政权更加稳固,虽然无法控制全国,但戴比在乍得南部核心区域的控制却无可撼动。

腐败的治理使得国际利益阶层中饱私囊,乍得湖石油资源的开发没有惠及国内的民生,乍得至00年代仍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民众对伊德利斯·戴比的统治颇为不满,2005年本是戴比最后的任期,但他操纵国会推动修宪,取消了总统任期限制。此举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骚乱,各路反叛势力开始围攻戴比政权,这其中包括长期脱离中央的北方穆斯林,也包括不满的南方民众,政府军与反对势力展开了持续5年的交火,这场内部动乱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第二次乍得内战,但相比于独立后的长时间内战,第二次内战的烈度要小得多,5年的内战造成约7000人死亡。

戴比纵容腐败的政策令乍得国内形成了忠于戴比的利益集团,这也是军方在00年代内乱是支持戴比政权,并在戴比本人离世后仍选择支持其子继续担任国家元首的原因。反对党势力始终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戴比在选举中戴比依靠舞弊,打压竞争对手的方式连续赢得总统选举,在经济落后,人口年龄偏低,公民文化程度低下,总人口仅有1500万的乍得,戴比总统竟能在2021年选举中获得366万张选票,这样夸张的选举结果立刻引发了北部反对势力的叛乱,并最终导致了近期发生偶然的政治变故。

埃及和乍得的关系(前总统老子阵亡)(7)

戴比确认死亡后在首都实施戒严的乍德政府军59G坦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