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托物言志赏析(毛泽东诗词托物言志赏析)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伟大诗人毛泽东,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军事战略家,他高瞻远瞩,诗词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独步古今文坛。以《咏梅》为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此词托物言志,描绘梅花傲寒迎春的形态,描写梅花美丽坚贞的品格;描述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表现梅花满怀春天的信念。诗人运用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等手法,借梅花之物抒情,借梅花之物言志,鼓励人们学习梅花,要有威武不屈的品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起来含蓄蕴藉且寻味无穷。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于1961年读陆游咏梅诗,反其义而用之创作的一首词。陆游《卜算子·咏梅》也是托物言志之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毛泽东《七律.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诗头两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大意是,苍茫暮色且青松刚劲,任凭云雾翻腾穿过,劲松泰然自若且从容不迫。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对劲松和仙人洞的生动描写,鼓舞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为伟大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屈不挠地奋斗拼搏。

托物言志,需要处理好“物品”与“志向” 的关系,需要掌握好“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毛泽东正面评价过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巢《菊花》诗是托物言志的不朽名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因为受历史局限,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但《菊花》诗,以菊花歌咏农民起义军的战斗风貌、傲霜品格和敢于胜利的无畏精神,令人叹服。

历代诗人为了托物言志,常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以毛泽东《七绝·观潮》为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诗人写这首《七绝·观潮》,将钱塘江大潮的浪花比喻为雪花,势头比拟为铁马。气势如虹,不仅写出钱塘大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一贯志向。诗人所托之物钱塘潮与诗人内心志向同时耦合,可谓真正天成。诗人眼中的钱塘潮,气势磅礴,有金戈铁马之威,奔腾不息,有气吞万里之势。大好河山的钱塘江大潮碰上中华民族的英雄知音,杰出诗人毛泽东,胸中风云只有钱塘江才能容纳。只有毛泽东主席这样的大诗人,有如此气壮山河气魄,才能获得钱塘潮审美愉悦。

优秀古典诗词作者,创作托物言志这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观察和悉心体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例如郑板桥。毛泽东有一句评语:“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郑板桥给自己的国画《竹石》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是清代画家、诗人,他的七言绝句《竹石》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没有赞颂竹的柔美,而是赞美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与思想情操。

毛泽东诗词托物言志赏析(毛泽东诗词托物言志赏析)(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