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已是半生(倏忽之间话十年)

倏忽已是半生(倏忽之间话十年)(1)

倏忽已是半生(倏忽之间话十年)(2)

莫伸

倏忽之间,陕西交通集团已经走过了十年发展历程。

之所以说倏忽,是因为这些年我有不少时间围绕着陕西交通集团的各个工程项目在跑在看,就这么跑着看着,十年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于是那句时髦的歌词就真的成为一种内心的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据我所知,十年前陕西交通集团诞生,是推动陕西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促进陕西交通更好发展的需要。从这个层面上,盘点陕西交通集团这十年在高速公路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上所做的成绩和贡献,意义重大。

抽象地说成绩和贡献,很难让人感知。如果换种方式,应当用眼睛看一看,动脑筋想一想:这十年陕西的高速公路和交通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得着些什么样的改观?

如果让我来说,那么我要说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陕西交通集团这十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交出的答卷是令人满意的。

一个基本事实是:陕西交通集团走过的这十年,正是陕西交通建设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大进步的十年。十年中,在陕西交通集团和陕西高速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新建高速公路达到了5000多公里。只有过来人才知道,这五千公里的攀登是何等卓绝,何等艰难。先是跃上两千公里,继而实现三千公里。就在人们惊喜未消之际,四千公里和五千公里又相继实现。而随着高速公路一步一个台阶的攀登,先是陕西高速公路相对落后的帽子被甩掉,之后陕西成为中国西部高速公路发展的排头兵,再后来,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排名不断前移,最终跃入前三。

成绩喜人,成就骄人。而值得一说的是:这些成绩和贡献,是在中国高速公路以空前强劲的势头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在强手如林、拼争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

五千公里是了不起的成绩,也是一个无比生动的数字,如果将这些数字转化一下,我们能够看到些什么呢?

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宽阔平展的高速公路,犹如一条条漂亮的玉带,以磅礴的气势,笔直地伸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它们用潇洒的伸展、周密的布局和含而不露的包抄,将周边星罗棋布地笼罩起来,从而构成了陕西完整而系统的交通网络。

我们看到的是:此前人们望而生畏的险峰悬岭,急流深堑。如今已经犹如乖顺的少女,不再成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和“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的阻拦。畅亮而整齐的高速公路,犹如一柄柄锐不可当的利剑,南跨秦岭,北驶高原,东越黄河,西抵边塞。

纵向看,可以骄傲地说,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无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整个陕西历史上,这十年都是交通事业发展得最快最好的十年!

横向看,可以自豪地讲,英美德意日,五大洲七大洋,无论与世界上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相比,这十年中国和陕西的高速公路,同样是建设得最快最好的!

人们常常说黄金十年,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确实也有过无数次道路建设和交通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公正地说,只有这十年,是含金量最高的十年!

这是真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说起来轻松而简单,但是如果将它复原到生活的原生状态,将它放进历史的现实进程,那就太不轻松也太不简单!公正地说,它绝非陕西交通集团能够独家筹谋和实现。它首先需要有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宏观思考和拍板决策,其次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和国力承担,除此而外,它还需要有与建设目标相匹配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需要有千千万万干部职工流血流汗的付出奉献!这中间,任何一环都不可或缺。黄金十年的高速公路建设,犹如一汪发自山顶的泉流,一路奔湍,曲曲弯弯,如果沿途没有细支碎流的汇聚,就绝对无法形成气势如虹的江河。要看到,陕西高速公路这十年的发展,是在各种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起跑的。它照例要经历许多曲折,照例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好在,滴水渗汁,逐渐汇聚;涓涓细流,百折不还;最终飞流若瀑,巨浪迭掀,从而实现了陕西交通史上历史性的大进步和大跨越!

最好最快!

黄金十年!

细细品嚼,这些结论来得太不容易了!

比如:“上下五千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历史上曾经有500个10年,意味着我们是用500分之一去和那个庞大的500去比肩。即使出自偶然,500都绝对能将小小的“1”击溃!

而“纵横八万里”又意味着什么呢?

全世界有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意味着我们是用240分之一,去和超越自己240倍的庞大躯体去对比。即使出自无意,240都绝对可将小小的“1”压扁!

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仅是莽撞,而且是冒险!

但是我仍然充满信心地以此做比较,这种旁若无人的勇气和自信从哪里来?

来自于那一道道闪亮的高速公路,来自于那桩桩件件的无言存在。

我还想说:由于高速公路的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或正在得到巨大的改变!

如今我们从西安出发,一天内就可以到达许多从前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合肥、南京、郑州、太原、呼和浩特、兰州、银川……

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十年,我们生活的空间被极大地拓展。几乎每一个节假日到来,都有无数个家庭度假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身边,他们或成都,或武汉,或北京,或上海。

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十年,我们生活的内容被空前地扩展。如果说从前我们每天唯一的念头就是想法搞到吃的穿的,那么如今无数人的选择已经极大地改变。他们已经具备了让生活更加丰富也更加灿烂的条件。他们春赏菜花,夏走太白,冬逐艳阳,秋登高原。

与此相反,在生活空间和生活内容被极大拓展的同时,人们又按照各自的需要,将生活的内容和空间极大地拉近并缩小。从前需要筹备几年才得以去见的亲人,现在变得想见就可以很快去见。从前需要几天才能办到的事情,现在一天甚至半天就能够办完。无论80年代还是90年代,也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我去安康的许多县域都必须绕来绕去地花费整整两天,这还不包括回程。而现在,常常是当天去当天回。

有位朋友去看“五一”出游,写下一首诗:

星罗棋布路如练,

如飞驰骋莽高原。

翻山越岭寻常事,

千里古道一日还。

今天,不少人在吃饱了饭又穿暖了衣之后哀人自怜,说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如何不幸,如何如何悲哀。那种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让我实在无言。认真想想,我们这一代确实经历了很多的苦难,这毋庸讳言;但我们同时非常有幸,在后半生赶上了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碰上了交通、通讯以及其他方方面面进步最快、发展最好的时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电讯网络,给了我们多少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如今的一天,可以跑从前十天的路程,可以做从前十天的事情,如果真正严肃地、科学地珍惜今天的每一天,我们每个人的今生,都等于从前活了两辈子!

有什么一种“等于”,能够比这样一种“等于”更难得、更宝贵、更值得庆幸和感恩呢!

而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等于”,并不局限于权力,而是一种普惠。30多年前,我在秦岭山区下乡,村里几辈子老人从来没有看见过汽车。而今天,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乡亲,甚至山区山民,出门坐汽车办事,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常态。改革开放初期,陕西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安到临潼的高速公路开通时,我身边有多少人仅仅为了感受一下它,就特意坐车来回跑一趟。而今天,一条又一条漂亮的高速道路相继诞生,人们却变得视而不见。其实,这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高速公路对民众的惠泽真正实现了深入,实现了普遍,实现了常态。

这些年,我写过不少有关交通道路的文章。每当我写到这十年的交通建设时,脑子里总是本能地涌出一些语句。比如“唱支赞歌给高速”;比如“感谢这个时代”;比如“让山河岁月作证”;比如“行走在三秦山水间”……当西康线建设处于紧张阶段时,我写了《鏖战包家山》;当西商高速紧锣密鼓地修建时,我写了《托载商州的明天》。写这些文章时,我运笔如飞,底气十足。

这底气从哪里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同样是结论的托载。说这十年是黄金十年,有事实来依托,有成就做平台,形式和内容同步,实物和基础俱在。

有人总结这黄金十年带给了我们些什么,我觉得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视野,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广阔!

脚步,从来没有今天这样轻捷!

能量,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倍增!

生活,从来没有今天这样丰富!

交通建设是物质的,却意想不到地带给了我们精神上的丰硕。高速公路是改善交通运输的,却始料不及地让我们生活得到了改变。站在一个宏观视野去看,陕西交通集团的黄金十年,不仅是陕西省交通建设的黄金十年,同样是整个中国交通建设的黄金十年!还是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黄金十年!

我为陕西交通集团祝福,为陕西交通集团喝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