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音乐重量级(乡村音乐之都的星途之路)
文丨杨帆
图丨1/6图片工作室、全景网
一、全美三大演艺中心,你知道哪一个?
在纽约百老汇观过剧?那并不出乎意料。大家对百老汇(Broadway)一定都很熟悉,去到纽约旅游就一定会去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剧院区打卡;即便没去过,也总会在平时接触的电影、影视节目中对这个地方非常了解。百老汇这片小小的区域,就聚集了大大小小41家剧院,上演的都是能代表美国顶级水平的、雅俗共赏的剧目,其中以《歌剧魅影》《狮子王》《猫》[1]等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剧为代表,是全世界演出最频繁、最密集的地方。
百老汇
百老汇大街
去过拉斯维加斯?也并没有什么稀奇!世界娱乐之都拉斯维加斯的奇幻表演秀,可以说是美国西部沙漠之城最独特、最响亮的招牌之一。这里的秀虽然没有百老汇的知名,但花样繁多,数量上也远远超过纽约百老汇。从马戏到上空秀,从魔术到歌舞秀,在高科技的奇幻舞台和高难度的绝美表演的融合之下,每一个场景都如梦如幻,精彩纷呈!富有创意的水秀《O秀》[2]、极具名气的多媒体特色秀《蓝人组》[3]等,是很多人想去拉斯维加斯的第一原因。
拉斯维加斯
这两大演艺中心分别在美国一东一西的两个大都市中,东有经典音乐剧为主的纽约百老汇,西有奇幻秀为特色的拉斯维加斯,每年吸引了成百上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去亲身感受。为什么文化演艺区都在大都市?因为大都市本来就具有文化演艺聚集的先天优势!其一,大都市能够聚集演艺发展所必需的人才、资金、技术和消费市场等,而文化演艺只有形成聚集,才能形成规模,才能产生效益,才能持续发展。其二,大都市文化演艺区的主题多而全,有雅俗共赏的、世俗娱乐的,或是科技奇幻的,有数量庞大且接受度高、支付能力强的观众作为强大支撑,演艺区总能赚钱。
但是你知道吗?美国的演艺中心可不止前面说的这两个,还有一个是布兰森!而且竟然在左右不逢源的美国中部偏远小城镇!
布兰森(Branson)位于美国中部的欧扎克山(Ozark Mountain)腹地,是密苏里州(Missouri)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小镇面积为54km²,户籍人口只有1.1万,距离周边最近的大城市堪萨斯(Kansas City)也要280千米。虽然是一个偏远小城镇,布兰森却是美国乡村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是美国乡村音乐之都。[4]
美国乡村音乐小剧场的霓虹灯广告
在布兰森聚集的剧院数量更是堪称美国之最,有近50家小剧院、近100台演出、座位数约为57000个,作为演出场所最集中的小城镇而位列美国三大演艺中心之一[5]。到今天,布兰森演艺业态占全部业态的2/3以上,每年吸引着超过700万的游客和音乐爱好者,能够获得17亿美元的旅游收入[6]。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没有赌博和色情,布兰森又被誉为“纯净的拉斯维加斯”,可见布兰森虽不是大都市,却拥有与大都市一样的名气和地位。
布兰森这个地处美国中部、左右不逢源的偏远小城镇,正是找准了自身独一无二的特质——“乡土”,并不断挖掘、不断努力,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星途之路,才成为文化演艺区中的国际大明星!相比大都市文化演艺聚集的先天优势,小城镇经济规模小、技术落后,只能支撑一两个文化小场馆且布景简单;同时人口基数少,本地消费力弱且缺少人才;因此,小城镇发展文化演艺确实处于天然劣势。
布兰森的成功,却告诉我们偏远的小城镇只要有特质,也能发展成为世界级演艺中心,这对中国小城镇文化演艺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二、仅靠“土掉渣”,布兰森就能成为演艺巨星?
布兰森到底有多“土”?布兰森乡村文化的“土”基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一个很“乡土”的小镇故事——著名作家哈罗德·贝尔·菜特在1907年,把欧扎克山的牧羊人发现银矿的传奇故事写成了一本小说,取名《山区的牧羊人》[7],这本书即刻成为美国畅销书,使成千上万的读者慕名而来,寻找牧羊人的足迹。同年出版的另一部小说《欧扎克山》[8],也让欧扎克乡村和村里的生活渐渐有了名气。据说,作者夫妇曾在家中接待来访的读者,这种很“乡土”的接待形式,其实就是后来布兰森休闲旅游业的雏形。
随后,1934年由年轻人约翰·韦恩主演的《山区的牧羊人》电影[9]和1960年名为“牧羊人”的露天剧场,都是“牧羊人”的乡村生活的原味展现。布兰森也凭借牧羊人山丘、桌岩湖(Table Rock Lake)、塔尼科湖(Lake Taneycomo)等乡村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自此,布兰森的文化演艺就是依托本地的“乡村文化”主题并聚焦“乡村音乐”,遵循“小”而“特”的发展模式,将文化演艺慢慢发展壮大,继而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秋天的欧扎克山
表面的“土”,其实掩盖了布兰森内心的温柔!走近布兰森,你会越发觉得布兰森的“土”只是掩盖了内心的温柔。布兰森“土”的表象背后,其实是触及都市人内心最柔软的乡愁!
美国乡村音乐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回到本真”的社会共鸣。乡村音乐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事性,亲切热情而不失流行元素。因此,乡村音乐老少皆宜,很多美国人都喜欢听。据美国乡村音乐协会调查,美国中部、南部44%~56%的人口(约0.68亿)都是乡村音乐粉。[10]乡村音乐的主题一般都是歌唱爱情的甜美、表达牛仔的快乐、歌唱乡村生活的惬意、赞美家乡与国家等,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后繁荣年代,人们通过舒缓、轻快的乡村民谣,表达对回到故乡、重返孩童时光等那种纯净、质朴生活的回忆与向往,是人们渴望找寻初心、回归质朴的社会共鸣。
乡村音乐不仅是美国的,更能在全世界引起更深层次的文化共鸣。乡村音乐发展到今天,朗朗上口的歌谣、轻快舒缓的节奏、质朴的情感表达都已经跨越了国界,给更多人带来了情感共鸣。例如,乡村音乐大师约翰·丹佛的一曲《乡村路带我回家》[11]曾经被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在他的1995年动漫作品《侧耳倾听》[12]中多次演绎。2017年的电影《王牌特工2:黄金圈》[13]和《异形:契约》[14]等影视作品中也多次用到这首歌。更有网上发布的各国多版本的重新演绎,足以看到全世界对乡村文化的深层次共鸣。
正是如此,小城镇发展演艺,更要抓住大都市人的情感共鸣,要结合小城镇的本土文化特质聚焦主题,选择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受众广泛的、地域消费市场大的音乐或演艺形式,它可能是一曲乡谣,可能是一首民歌,也可能是一出乡村主题话剧,但它一定是一剂大都市人的精神良药。正如一夜之间刷遍朋友圈的赵雷的《成都》[15]和郝云的《去大理》[16],歌词质朴、旋律简单,却让听的人湿了眼眶,引起了很多有家乡情结的人的共鸣,让无数游客对“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路向西,去大理吧”心生向往!(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都市文博区》。《都市文博区》是一本从多个维度介绍不同类型文化场馆聚集区的城市研究书籍。本书力图通过对全球城市及重要城市中都市文博区的特色分析,为国内大城市及文化富集地区的文博区建设拓展观察视野,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本书也针对中小城市如何打造特色化的文博区,给予了路径指导。
[1]《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86年首演,在百老汇上演最久的一部音乐剧;《狮子王》(The Lion King),1997年首演,有“音乐剧之王”之称;《猫》(Cats),1981年首演,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2]《O秀》(OShow),以水为主题的舞台剧,1998年首演,是拉斯维加斯最为著名的秀之一。
[3]《蓝人组》(Blue Man Group),1991年首演,被誉为拉斯维加斯的“三大名秀”,是美国演艺界的“国宝”。
[4]布兰森城市官网
https://bransonmo.gov/105/Branson-Profile.
[5]美国官方旅游网站
http://gousa/destination/branson.
[6]布兰森城市官网
https://bransonmo.gov/316/Tourism-Activities-Attractions.
[7]《山区的牧羊人》(The Shepherd of the Hills),1907年出版,作者:美国作家哈罗德·贝尔·莱特(Harold Bell Wright)。
[8]《欧扎克山》(The Ozarks),1907年出版,作者:美国作家哈罗德·贝尔·莱特(Harold Bell Wright)。
[9]《山区的牧羊人》电影,1941首映,是根据哈罗德·贝尔·莱特(Harold Bell Wright)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约翰·韦恩(John Wayne)、贝蒂·菲尔德(Betty Field)和哈里·凯里(Harry Carey)主演。
[10]《美国乡村音乐的力量》,发表于2015年6月29日音乐财经,作者李楚倩。
[11]《乡村路带我回家》(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美国民谣歌手约翰·丹佛(John Denver)与比尔·丹诺夫(Bill Danoff)及塔菲尼· 维特(Taffy Nivert)在1971 年共同创作的歌曲。
[12]《侧耳倾听》(Whisper of the Heart),1995年上映,根据柊葵的同名漫画改编,电影的片头曲和结尾曲分别是英文版和日文版的《乡村路带我回家》。
[13]《王牌特工2:黄金圈》(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2017年上映,是2015年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续集,影片中梅林代替埃格西踩着地雷,高唱着约翰·丹佛的《乡村路带我回家》吸引守卫靠近,最后引爆地雷壮烈牺牲自己并炸死所有守卫。
[14]《异形:契约》(Alien: Covenant),2017年上映,为2012年电影《普罗米修斯》的续集以及“异形电影系列”的第六部作品,影片中田纳西因意外远离母舰而收到不明信息,模糊画面显示一名女子哼唱着歌曲《乡村路带我回家》。
[15]《成都》,由中国民谣男歌手、音乐人赵雷创作并演唱,2019年入选“最美城市音乐名片优秀歌曲”,歌词“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引起了人们对成都的回忆及憧憬。
[16]《去大理》,由中国男歌手、音乐制作人郝云,于2014年为宁浩导演的电影《心花路放》创作并演唱,歌词“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让大理迅速成为人们无比向往的旅行胜地。
版权声明
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