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歌词才能懂的一首歌(不看歌词听不懂的歌)

《罗小妮的妈妈原创》

看完歌词才能懂的一首歌(不看歌词听不懂的歌)(1)

不断有新人推出歌曲,新歌首发,自然大力宣传,可是我点击进去以后,发现有许多不看歌词几乎听不懂,再好的歌,听不明白,霎时兴趣全无,仅听一句就够了,于是迫不及待的退出。

记得在付林老师的音乐八角大厅,中央音乐学院黄华丽教授,曾给我们讲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师的小故事。

那时李双江老师准备录制《再见吧!妈妈》,他特意在录制之前回到老家,站在母亲面前,对着不识字的母亲演唱,唱过,俯身问母亲,听懂了吗?她母亲眼含热泪,说听懂了,李双江老师才对自己的咬字满意。

黄华丽教授、李双江老师和其他老一辈歌唱家都在强调歌唱中要“字正腔圆”,你唱什么,让人首先听得懂,听得明白!

华语流行歌曲也是一样,不得不说,几十年前,当流行音乐及歌曲传入中国,确实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模式和思维上,有一些颠覆性改变,甚至影响非常深刻!

单说流行歌曲,尤其改革开放后,流行歌曲在个性张扬上更加突出,咬字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唱法要求的一板一眼,不再循规蹈矩。追求个性,有的甚至标新立异。

有的年轻人甚至认为,歌唱中字正腔圆的咬字显得土气。

真是无语!

举个例子,出生台湾的某杰伦,唱歌咬字不清,是因为他成长的语言环境因素,他说不好普通话,他被口音限制,可是他含糊不清的咬字却被当时的年轻人认作时髦,纷纷模仿,觉得吐字没有港台味就是不洋气。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流行歌曲一波一波,层出不穷,可是,回看一下,那些真正“活下来”的、经久不衰的歌曲,不仅旋律和歌词优美,演唱者更是咬字清晰,即所谓的“字正腔圆”。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一种倾诉和表达,歌唱者情感表达的基础就是咬字,字音的准确清晰是对歌者的基本要求,面对饱含深情的情感作品,歌唱者如果连歌词都让大家听不清楚,别的何从谈起!

听不清楚,自然打动不了观众 ,你在台上的投入就是自己娱乐自己罢了,这样的音乐对别人是无意义的!

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需要歌者下一番功夫的。

当然今天所谈的不包括地方元素的民歌和其他艺术形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