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

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是古代政权斗争的产物,其发挥作用的机会少之又少。刘邦刚建立西汉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功勋"丹书铁券"作为嘉奖。直到南北朝才起免死作用,又称免死金牌。从此以后很多开国君主开始效仿,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1)

朱元璋开创大明帝国号称明太祖,论功行赏。李善长被封为开国公之首,赏赐免死金牌一块。李善长和朱元璋身为同乡,在得知朱元璋打下滁州后前去投靠。刚开始朱元璋并没有重用李善长,只是让他管理书籍。随着时间的发展李善长开始参政议政,才能逐步被朱元璋发现。从此两人的命运开始交织在一起,李善长成为朱元璋得力的军师。

朱元璋曾经将李善长比做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开国功勋榜首。第一个原因是李善长善于举贤纳士,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后勤保障。在他的推荐下,胡惟庸、宋思颜等人投靠朱元璋。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2)

第二个朱元璋曾经攻打太平后,李善长告诫士兵不准烧杀抢掠,以至于后来攻下镇江后,老百姓都不知道军队进城,可见李善长治军有方。

第三作为朱元璋的谋士,在打下镇江后为整顿军纪,将权利交给李善长,足见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信任。

第四朱元璋曾经夸李善长虽不是武将,没有上阵杀敌,但粮草调度,军队后勤管理做得井井有条。

第五明朝重大祭祀活动,均由李善长主持,明初朱元璋带兵打仗,李负责监国。就是这样一位功臣为何会以悲剧收场。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3)

李善长作为谋士,他懂得伴君如伴虎,在70高龄的时候选择辞官隐退,安享晚年。但此人对权利的欲望比较大,隐退之后安排同乡胡惟庸做丞相,把权利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

胡惟庸上台以后把另一丞相赶下台,独揽政权,结党营私,欺上瞒下,营私舞弊作为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怎么能容忍胡惟庸之流把持朝政。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4)

二,李善长居功自傲,心胸狭隘。李善长官居高位如有政见不异,就会得到李善长的报复。参议李饮冰、杨希圣曾因一点小事和李善长发生矛盾,不久就被李善长以罪名贬出京城。

三,李善长在胡惟庸案件上立场不清,分不清大是大非被流放。流放的李善长也没有明白圣意,还不断替人求情。这件事引起了疑心病很重的朱元璋的怀疑,牵连到李善长身上。最后满门70多口满门抄斩。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5)

据历史记载1390年77岁的李善长要翻修房子,跟兴国公汤河借300士兵给其帮忙。汤河没有同意,并把这事禀告皇上。更加巧合的是同年4月,外甥丁彬犯事被发配边疆,李善长多次恳求皇上赦免其罪。因为洪武18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为胡惟庸的党羽,曾与胡惟庸过往甚密,参与谋反。朱元璋念起旧情,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6)

两件事惹怒朱元璋,于彬贪生怕死供出李存义等人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可怜的李存义父子再次被逮捕审讯。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供词上说胡惟庸企图谋反,派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这时又有人跟风告发李善长,说将军兰玉率军出塞,到捕鱼洱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纪,李善长却溺而不报。于是御史们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五月,事情败露,相继逮捕,更加扯淡的是,李善长的奴仆卢中谦等人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馈赠,经常偷偷私语。这些证言显示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但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第一谋士)(7)

看到证据后,朱元璋已经认定李善长已经不中了。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心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的身上。就着这么个荒诞的借口,朱元璋便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70余人一并处死。家奴检举李善长的时候,陆中亨的奴才封天牧也告发陆中亨赵雍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朱元璋大发雷霆之怒,肃清逆党,此语一出,被诛者达3万余人,于是作昭式,间党路不告天下。此案朱帘蔓影,直到好多年才清除干净。朱元璋为什么要赶尽杀绝?一种说法是为后代扫清障碍。淮西一党尽管胡惟庸被诛,但是李善长作为妥妥淮西党领头人,还没有消除实际的影响力,一旦新军即位,就会造成臣强君弱、皇权不稳的情况。要是新皇帝登基才发现,放眼满朝都是开国元勋或者是元勋的后代,那可就说什么都晚了。朱元璋干脆一不纵二不休,彻底根除这些政治势力才是正道。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给李善长的免死金牌背面有“免死除谋反大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