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什么消毒产品好(您家消毒产品选对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您过度消毒了吗?家中的消毒产品选对了吗?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在线访谈节目中,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环境卫生和消毒问题”进行了答疑。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流波表示,如果消毒产品在说明书上宣传有疗效或其他一些治疗功效,那一定不是消毒产品。

买什么消毒产品好(您家消毒产品选对了吗)(1)

资料图

新冠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最低

消毒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消毒,对于控制疫情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谈及消毒剂,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哪类化学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最有效。

对此,张流波表示,人们常用的消毒剂有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和醛类消毒剂,有一些氧化类消毒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臭氧等,还有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含溴消毒剂,以及季铵盐类和胍类消毒剂……现在看来,所有这些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都是有效的。他解释,原因在于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单股、长链的RNA病毒且有包膜,这类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是最低的。

“虽然所有消毒剂都有效,但也有个别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要差一些。”张流波称,主要是一些胍类消毒剂,特别是以洗必泰为主,在对新冠病毒消毒时,这类消毒剂不推荐使用。人们在家里常用的消毒剂,例如84消毒液、手消毒剂等,消毒效果都非常好。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同消毒剂的使用对象是有差别的,比如醇类、酒精类消毒剂,主要用于做手消毒以及小范围内的表面擦拭;84消毒液主要用来做餐饮具消毒、家具表面消毒处理以及衣物消毒等。

疫情防控中一定避免过度消毒

“我们的消毒一定要讲究精准、科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出现过度消毒或消毒不到位这两种情况。”张流波说,消毒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如果通过消毒不能切断传播途径还做消毒,就是过度消毒。

过度消毒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有的是不该消毒的做了消毒,比如有人下雨天背着一个喷雾器去消毒,这种消毒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消毒剂一喷,雨一冲,就没了;有的是消毒的方式不恰当,例如大马路上用洒水车做消毒,或者设立一个消毒通道,对经过的人进行消毒……这些很难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有的是消毒对象不当,比如进出某一个厂区时往车轱辘上喷消毒剂,这种方式对于控制传染病基本上没什么效果,更多的是做做样子;有的则是消毒频次太多,比如有些地方可能已经很少人去了,却还要专门把门打开,就是为了进去消毒,也没有必要;有的是选择了不适当的消毒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有消毒剂对它都是有效的,但如果杀鸡用了牛刀,把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且对人体伤害比较大的消毒剂用上去了,就可能是有害的,也是过度消毒;还有一种情况是用量过度,当消毒剂的使用剂量高了,可能对物品有损害,用不了几次,可能地板就褪色了、衣服掉色了。

张流波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定要避免过度消毒。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虚假安全,尤其是过度消毒后,对环境、人和物品都会带来一些损害,有的甚至可能会产生长久的影响。他提醒公众,关于消毒剂的用量,按说明书使用即可,千万不要自己提高用量。至于消毒频次,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是否受到污染。在家里面,一个小时擦一次或一天擦三五次,是没有必要的。

部分药品改头换面成了“消毒剂”

对于日常生活中消毒产品的选择,张流波建议,首先要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产品应该是合法厂家生产的,如果是国产产品,在说明书上一定有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号;如果是国外产品,一定是在国外允许生产上市的。同时,产品要经过备案,在有效期之内,且一定是没有虚假宣传的。

“这点很关键。”张流波说,“如果这个产品在说明书上宣传有疗效或者其他一些治疗功效,那一定不是消毒产品,按道理就应该是药品。现在有个别企业在钻空子,因为消毒产品的管理相对于药品的管理思路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一些本来应该按照药品管理的产品,改头换面后可能会以消毒产品的形式出现,这要特别注意。”

其次,对于消毒产品,应该选择有效的。张流波举例说,如果是在家里使用的手消毒剂,可以选酒精类的手消毒剂或季铵盐类消毒剂;如果是做环境表面擦拭消毒,直接用消毒纸巾或选择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就能满足要求。

他强调,消毒剂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安全,如果家里有小孩,要用过氧乙酸类消毒剂;消毒剂要妥善存放,如果小孩不小心碰了,可能会损伤皮肤或者产生其他更大的健康风险;同时,消毒剂使用不当可能是有害的,例如含氯消毒剂会导致金属生锈、衣物褪色、大理石变得麻麻点点等。此外,还得考虑消毒剂对环境的影响,不要大量使用消毒剂,因为有些消毒剂比较稳定,在环境中能存在比较长时间,甚至半个月到一个月都不分解,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会比较大。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欢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郭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