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不送礼物很纠结(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

今天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每个学子在即将离开校园的时候,对老师和学校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是不可复制的,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似乎是能将这份情感物化并长期保存的最好选择。早在几天前笔者就开始在网上搜索,想要为曾经的大学老师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然而在搜索过程中,我却发现如今的教师节似乎变了味。

教师节送不送礼物很纠结(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1)

套路还是走心?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

从各大电商网站不遗余力的宣传不难看出,如今的教师节似乎成了家长们攀比的擂台,从幼儿园到大学无一例外,你送500京东卡,我就送1000的加油卡,总之要送的比你多,这样自己的孩子才会得到更多的“照顾”。打着尊师重道的旗号,利用人情往来的渠道,教师节送礼成为了一种“潜规则”。

教师节送不送礼物很纠结(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2)

关于是否送礼 网友也有着不同的想法

笔者还记得小学时候,大多数人会送给老师亲手做的卡片,上面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虽然并不值多少钱,但老师收到礼物时还是相当感动。如今虽然礼物越来越丰厚,却往往流于形式,真正“走心”的没几个。而那些曾经单纯的礼物也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同样的节日 差异化从何而来?

笔者对身边的每个同事问了两个问题:

①你给自己的老师送过什么礼物?

②作为父母,你会给孩子的老师送什么礼物?

教师节送不送礼物很纠结(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3)

曾经的教师节礼物是如此单纯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自己小时候给老师送的礼物大多是贺卡、水杯和康乃馨等,而如果自己是家长的话,得票最多的答案是购物卡,简单粗暴!

教师节送不送礼物很纠结(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4)

如今的“礼物”成了真金白银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节日,处在不同位置的我们会给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呢?也许最近流行的一句段子能解释这一问题“自古深情留不住 总是套路得人心”在很多人看来,再精心挑选的礼物也不如真金白银来的实际痛快,在家长心中如此,不少老师心中亦是如此。

所以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今自由市场般的教育环境?笔者认为其原因不能一概而论,虽然不排除攀比之心作怪,但大多数家长送礼的初衷无可厚非,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送礼就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吗?遗憾的是,对于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问题,我们并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笔者能想到最接近正确答案的词应该是“因人而异”。

教师心声:收贺卡比“收钱”更开心

其实,教师节犯愁的不止家长,老师也一样。在很多老师心中,对于家长和学生的礼物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他们对所谓的“厚礼”并不感冒,反而是学生自己买的或亲手制作的贺卡等小礼物,他们通常会接受。

教师节送不送礼物很纠结(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5)

老师也有着自己的衡量标准

就这一问题,笔者“采访”了自己身边一位小学教师朋友,朋友坦言自己最喜欢收到的是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等礼物,有些手巧的学生还会折很多小星星,这些礼品论价钱并不贵重,但都是学生用心的成果,其价值远远超过那些明码标价的礼物。

教师节送不送礼物很纠结(聊聊教师节送礼那些事儿)(6)

不知有多少人送过老师“幸运星”

不光是笔者的这位朋友,很多老师都表示,自己更喜欢的是学生自己挑选的礼物。面对家长昂贵的礼物也很为难,不收的话担心伤了家长的“面子”,收礼就难免影响教育公平。正所谓“拿人手短”,当送礼成为家长的一种投资手段,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很遗憾,直到文章即将结尾,笔者也无法对开头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可能有一天当我成为家长,也会跟风为孩子的老师献上购物卡、加油卡等“礼物”。也许对这种人情问题来说,略显“无情”的法律才是更好的解决手段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