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和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从此,清朝得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太平天国。而西方列强也撕下了“中立”的伪善面具,开始组建洋枪队,阻止太平军进攻上海。太平天国进入了最后的岁月。从1862年到1864年,太平军苦守天京三年,最终被攻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军并未完全结束战斗,他们转化为其他力量,在中国大江南北继续奋斗……

一,太平军西征的最终失败

天京城的全面危机是从安庆陷落开始的。1860年,太平天国发动东征,第二次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占据了苏南地区。正在这时,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胡林翼带领5万湘军从湖北攻入安徽,其中道员曾国荃和提督杨岳斌带领近万人包围了安庆,而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带领2万人驻扎于桐城,负责对付太平军的外援。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1)

曾国荃

太平军方面,有万人在此固守待援。为了解安庆之围,太平军兵分两路,分别由陈玉成和李秀成带领部队进攻湖北,试图“围魏救赵”。然而,陈玉成的部队遭到英国方面阻拦,未能渡过长江和李秀成汇合。李秀成在攻陷武昌后,误会了陈玉成,于是撤出西征战场,将部队转移到了江南,以开辟江南战场。因此,这次西征宣告失败了。

1861年,陈玉成、洪仁玕、林绍璋、吴如孝等带领共3万人对安庆的湘军发动了总攻,然而遭到失败,数千精锐牺牲。1861年7月,洪秀全又调动杨辅清和陈玉成对安庆的湘军发动了猛攻,太平军前仆后继,奋勇冲击,轮番进攻10余次,几乎冲破了湘军的包围圈,但是最终功亏一篑。9月初,安庆弹尽粮绝,湘军涌入城内,城内的万余守军壮烈殉难,安庆最终陷落。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2)

安庆是天京西边的重镇,安庆陷落,使得天京直接暴露于湘军的火力之下,太平天国的全面危机到来了。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革职处分,坐守庐州,继续在安徽一带坚守。为了获得开辟后方基地,他派遣马融和、邱远才、陈得才、赖文光等远征西北,这支远征军北上中原,转战关中,攻陷了西安。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3)

赖文光——太平军最后的名将

1862年,曾经和太平军配合作战的苗沛霖送来密报,邀请陈玉成北上寿州,共攻开封。实际上,这是苗沛霖的阴谋。陈玉成不听部下的劝阻,毅然从庐州突围,带领部队到达寿州。然而,苗沛霖在此布置了伏兵,当陈玉成进城后就被俘虏。之后,陈玉成被解送颖州审判,他在公堂上慨叹“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 。最终,陈玉成被处死。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4)

陈玉成遭遇不测后,赖文光等带领西北远征军杀回了湖北,试图回援庐州。然而,受阻于湘军,他们无法东进。于是,西北军又掉头攻入安康等地。到1863年10月初,赖文光与陈德才等合作,大破清兵,攻陷了汉中,建立了新的基地。然而,这支军队无法对清朝形成实质上的威胁,也就难以牵制清军的力量,无法给天京带来支援。

在西北军远征汉中、关中的时候,石达开转战南方的部队于1861年9月从桂南北上,攻入了四川边缘。1862年,石达开转战到了云南,试图攻入四川,建立后方基地。如果西北军能够和石达开早点取得联系,共同作战,攻入四川盆地,那么势必会改变战局。然而,太平军并未抓住最后的机会。1863年2月,石达开强渡大渡河失败,最终全军覆没。

二,江南战场的逆转

太平军在西线战场虽然失败了,但是在东线却取得了成功。1860年,李秀成攻陷了苏南各地,建立了苏福省,成为了天国后期最重要的后方基地。1861年,李秀成攻陷武昌,未能和陈玉成会师,于是调动自己的军队再次攻入了江南,攻克了杭州。

苏南和杭州都落入了太平军手中,清朝官员和英法列强都坐不住了。很快,清朝方面雇佣华尔为将领,组建了洋枪队,后来改名常胜军、定胜军等。1860年,李秀成首次和洋枪队交手,取得了青浦大捷,华尔身中五枪,逃回上海。1861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提出和太平天国平分中国,共同对付清朝,遭到了洪秀全的拒绝,于是双方正式开战。1862年,李秀成再次进攻上海,攻破敌营一百三十多座,洋枪队被打得落花流水。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5)

此时,湘军之外的两大军事集团也悄然兴起了。一支为淮军,组建者为李鸿章;另外一支为湘军,组建者为左宗棠。李鸿章原本是湘军的幕僚,很受曾国藩的欣赏。太平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后,曾国藩派遣李鸿章到江淮一带组织团练。很快李鸿章就组建完成一支新的部队——淮军。1862年,李鸿章带领9000淮军进入了上海,遏制住了李秀成的进攻势头。不久,李鸿章又在上海将淮军规模扩张到了7万人,并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武器,作战能力非常强。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6)

淮军

左宗棠,是湖南长沙人,原本属于湘军。早在1852年,左宗棠就已经加入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战绩,声名鹊起。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在浙江发展基地。于是曾国藩派遣左宗棠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建了“楚军”,开始进入江西、安徽和太平军作战。1861年,左宗棠成为了浙江巡抚,1862年成为了闽浙总督。他的楚军在洋枪队的配合下,收复了金华、绍兴等地,逐渐控制了浙江全省。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7)

按照李秀成的原计划,那就是先攻下上海,使得苏南、浙江连成一片,扼守长江出海口。并且在上海补充兵员,粮食,购买大量的武器。然而,随着淮军和楚军的形成,浙江逐渐沦陷,上海也更加难以攻破,江南一带已经无路可走。

1862年,曾国藩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并将安庆作为东征总部。曾国藩为了一举攻破天京,在军事上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其中曾国荃从安庆出发,直接从长江一线向天京挺进;曾贞干从池州进攻芜湖;彭玉麟等沿着长江而下,负责后勤;鲍超从江西向安徽挺进,负责进攻宁国府;左宗棠负责进攻杭州;李鸿章负责进攻苏南。

三,天京保卫战

1862年3月,曾国荃的军队正式从安庆出发,标志着天京之战最终爆发。到5月底,曾国荃已经攻破了天京之前的所有据点,抵达了天京城外。7月,宁国府被攻破。洪仁玕从皖南调集军队夜袭湘军,但依然遭到了失败。到9月,李秀成也坐不住了,他带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天京开进。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场恶战最终到来。

10月13日,李秀成和天京的守军里应外合,对天京城外的湘军发动了猛攻。然而湘军拼死抵抗,太平军始终无法攻陷湘军的雨花台军营。随后,太平军又向湘军挖地道,而湘军也挖地道,并在地道中灌水,放毒烟,使得太平军的地道连续失效。11月26日,李秀成和李世贤见湘军军营无法攻破,于是撤围,进入了天京城。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8)

1862年12月到次年2月,李秀成又带领数万太平军北渡长江,攻占了浦口、江浦,试图再次创造西征的奇迹。然而,安徽的防御今非昔比,太平军在此屡攻不破。1863年6月,李秀成最终放弃了开辟安徽战场的计划,带领军队南渡长江。然而,在南渡长江时,太平军又遭到了湘军的猛攻,损失惨重。最终,长江北岸完全被清军占据。

李秀成退出苏南后,淮军、楚军在江南迅速发展。1863年7月,苏州太平军守将郜永宽投降,但是城内的太平军不愿意剃发和解除武装。于是,李鸿章在苏州进行了杀降,此事还引起了洋枪队的不满,而曾国藩赞赏李鸿章这个刽子手“殊为眼明手辣”。到1864年,淮军攻克了常州,而左宗棠也攻克了杭州。至此,江南战事基本平定,洋枪队也宣告解散。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9)

从1863年,各路清军对天京发动了总攻。12月21日,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流动作战,遭到了洪秀全的拒绝,这太平天国最后的希望破灭。随后的几个月,太平军和湘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湘军虽然不断缩小包围圈,甚至攻入城内,但是还是无法一次性拿下天京。到年6月1日,洪秀全去世,李秀成掌权一切军政。1864年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开始再次架设大炮被天京猛攻。

李秀成见天京不保,选派千余精锐伪装为湘军,企图冲破湘军包围,最终只能退守城内。7月19日,太平军和湘军在天京城进行了巷战,状况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李秀成企图带领军队继续从西突围,取得了成功,但是和幼天王失散。三天后,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于8月7日被曾国藩所杀。城内的太平军大部分战死,其余部分大多自焚而死。自此,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10)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其余部依然活动在全国各地。1864年2月,赖文光的西北军“图解京师重困”,分三路回援,他们和捻军汇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队伍,一直转战到了湖北,接近安徽,多次击败清军。三路大军到11月仅剩下了赖文光一路。随后,赖文光带领大军挺进了河南,和捻军配合,一直坚持作战到了1868年,著名的僧格林沁就是被赖文光部击杀的。而石达开的余部军队战斗到了1872年才被平定。1874年,隐匿多年的杨辅清在福建谋划复兴太平天国,最终事情败露,被捕杀。还有大量的太平军和家属为了逃避追杀,流亡到了国外,继续支持国内的反清事业。

太平天国各时期兵力(太平天国最后的挣扎)(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