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1)

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明清时的晋商及徽商开始发展,到20世纪初期,新兴的民族工商业大都是民营企业。解放初期,我国的民营企业有过一段较好的发展时期。1956年开始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民营企业采取赎买政策,对民营资本收归国有后实行“定息制度”,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民营企业先变成公私合营,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从1956年到1978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基本消失。中共11 届3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企业集团或大型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民营企业发展快,倒闭也快,许多民营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出现发展瓶颈,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一、 民营企业的家族特点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1、民营企业大都以家文化为企业的根基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形式进行经营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家长制思想和“父慈子爱”、“长惠幼顺”等家族思想成为民营企业的思想根基,形成了以长权为中心的企业家族文化特征。民营企业的凝聚力依靠的是长权威望和对长权绝对服从与崇拜的思维观念,让家族成员以长权为中心形成了相同的价值观,在血缘关系纽带的作用下,在有较强凝聚力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排他性。民营企业对非家族成员的信任度较低,很少安排非家族人员担任企业的重要管理者。

2、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家长集权制

受中国家文化的影响,家长对民营企业内部有着绝对的权威。企业管理权高度集中于最高管理者,形成了以企业创办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一旦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出了生老病死或法律问题,民营企业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崩溃。

3、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资金链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大都嫌贫爱富,尽量限制贷款规模。致使许多民营企业只好向民间资本高利求借,资金链很容易断裂并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发展。

4、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及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管理不民主。

民营企业大都由一个人行使绝对指挥权,企业重要岗位的管理权由家族成员掌控,企业的股份也由家族成员分持,企业管理体现着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在高科技、高速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民营企业的高度集权制不易采纳民主建议,企业控制人一言堂,企业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容易发生各层次下级管理者以不同方式分别共同应付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混乱。

5、有限责任公司的民营企业大都名不符实。

许多冠名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民营企业,股东大都直系家族成员挂名股东或是旁系家族成员挂名股东。企业的股东相互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股东会或董事会流于形式,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不良风气。这是民营企业后继发展不力的重要原因。

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2)

二、民营企业的管理弊端

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民营企业的管理缺陷和先天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1、以家族成员为主的管理机制阻碍了人才引入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都以家族成员为主要管理者,企业最高领导者可以随意安排各级管理人员,有时会因人设职。家族成员形成的不同层次的近亲集团,在企业的组织管理中因情而异,使企业的管理活动无法达到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任人唯贤的人才制度,吸收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形成推力。但民营企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任人唯亲人事制度,由家族成员担任企业的重要岗位管理,对企业的向心力起到了涣散作用。非家族成员即使有才能,也难以得到认同和重用,从而缺少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长权中心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民营企业以领导者的长权为中心,对企业决策和策划经常凭借个人经验实施,缺少民主协商机制,缺少专家论证,这也是许多民营企业迅速落败的主要原因。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的发展策划就需要科学论证,如果继续以核心人物凭借经验与运气进行赌博式的决策,很可能是致命的。

3、近亲集团的利益冲突影响企业的发展。

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家族成员就会从直系亲属向旁系亲属发展,与核心管理人员形成亲疏不同,层次不同的近亲集团。不同层次的近亲集团一旦因某种利益机制而发生冲突,就会使企业管理混乱,并可能引发家族成员的分家、退股等情形。

4、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民营企业的最大弊端是财务管理极不规范,家庭财产与企业资产混同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管理者把企业资金视为个人资金,随意支配,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生产、经营中不开发票、打白条现象突出。一旦企业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5、缺乏合同意识,诚实履行合同水平低。

很多民营企业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制度管理之中,盲目轻信“口头承诺”,签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责权利意思表达模糊,极容易陷入合同欺诈陷阱或引发合同纠纷。有些企业在合同签订前不调查对方的资信情况,容易落入对方设下的“合同骗局”。如,以预付款或定金、押金的方式骗取货款;编造理由侵吞押金或相应资金;伪造证件或资信,假冒特定身份,骗取合同资金;通过中介组织设立广告骗局;假为购货,实为出货骗款;虚构标的,骗取已方信任后获取资金等。

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3)

三、民营企业如何改进管理模式

1、改革家长决策管理模式,引进职业经理人。

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要抛弃家长决策管理模式,代之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进一步成长。民营企业应吸收职业经理人从事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具有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敬业、忠诚并有高度的责任感。职业经理人善于沟通,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为企业发展服务。职业经理人能够通过个人的亲和力将企业员工凝聚起来,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使之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制度规划,同时根据企业的性质及行业特点制定一套系统的企业制度。将国际通用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经营管理机构,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3、建立合同管理意识,把诚实履行合同作为企业的生命线。

依法签订并管理经济合同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则”,“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企业必须树立合同管理意识。树立“外讲信用、依法经营;内讲制度,依法管理”的企业形象,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  企业签订合同时,要严格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的拟定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合同要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和鉴证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企业要强化履约意识,合同一经签订必须诚实履行,以提高民营企业的诚信度,通过合同履行的情况,提高防骗反诈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合同履行情况,适时运用撤销权、变更权和不安抗辩权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违反合同或涉嫌欺诈的客户要及时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尽量减少和避免企业损失。

4、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加大开发投入,使企业保持活力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没有质量就不能成为商品,就无法推销。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好,就有竞争力,产品质量差,就必然被淘汰。企业品牌宣传再好,也不如大众消费者的质量评价有作用。如果消费者对某种产品不接受,必然会伤害到企业辛苦打造起来的品牌形象,导致企业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

比如,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次生产某批药品时,提前出库一批鹿茸。投产时,董事长视察生产车间发现该批鹿茸因为自然干燥的原因掉了分量,他要求再出库一部分鹿茸,将因自然干燥掉分量的差额补足。这位董事长有一句口号:“造好药,造良心药,让消费者吃了放心。”

另外,企业应重视对自己的专有产品通过申报专利等方式加以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的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缺少自有专利产品,因此,不能像华为公司那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是值得许多民营企业借鉴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