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内蒙古商务厅(乡村振兴看内蒙古)

央广网赤峰7月26日消息(记者 王秋蕾)仲夏时节,地里庄稼疯长,正是农闲好时光。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东八家村的村民可是一点都没闲着,每天清晨,总有勤劳的村民成群结队地开着车、挎着筐、拎着袋子,上山采大扁杏。村民们打趣儿地说:“这个季节是靠山吃山、闲里来钱的日子。”

乡村振兴内蒙古商务厅(乡村振兴看内蒙古)(1)

村民在大扁杏基地采摘(央广网发 刘博 摄)

丰收乡东八家村总土地面积8万亩,林地面积3万亩,山杏林1.4万亩。村里尝试引进特色种养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但被动“输血”后,效益并不明显。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东八家村深挖本村现有资源。自2015年起,用四年时间完成山杏改接3000亩,培育壮大大扁杏产业。

乡村振兴内蒙古商务厅(乡村振兴看内蒙古)(2)

村民采摘的大扁杏(央广网发 刘博 摄)

为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东八家村对大扁杏改接全程进行科学管理。选择优良品种“围选一号”进行接穗,改接前每株保留2-3个枝杈,采取枝接的方式在山杏盛花期进行改接,至山杏展叶前结束,每株山杏改接大扁杏2-3个接穗,改接后5-9月份抹芽、修剪5-6次。“一年栽树,百年受益。”大扁杏林下可以套种药材、谷子、豆类,以此发展林下经济。大扁杏深加工后,能做成干果、饮品,杏核壳还能加工成活性炭,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前,满山的杏林,只是孩子们的游乐场,顺手捡几个杏核,用来玩“撒江”游戏。自从山杏改接了大扁杏之后,山还是之前的山,但“出钱儿”了。村民们用心维护,待到成熟期,满山是采大扁杏的人,各家院子里铺满晾晒的杏核,街巷里传来的是收杏核的叫买声。

乡村振兴内蒙古商务厅(乡村振兴看内蒙古)(3)

满树红彤彤的大扁杏(央广网发 刘博 摄)

“东八家村要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创新“生态 集体经济 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全村大扁杏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让农民可获得稳定长期的收益。”带领村民致富的党支部书记王金豹说。今年年初,东八家村又改接大扁杏1200亩,土地流转受益56户,113人,每亩租金900元。未来三年,预计每亩收益可达800元,累计年收益96万元。

春看杏花,秋看红叶,大扁杏林的美景将小小山村绘成了多彩油画。现在的大扁杏林,让东八家村山更绿,钱包更鼓,产业更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