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有争议的课文 心塞学了假课文

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阑尾炎却来不及去医院,只得在家中手术。灯光昏暗,爱迪生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协助医生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

可能不少人会怀疑这段话的真实性。然而,这篇值得推敲的文章,恰恰出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爱迪生救妈妈》。

课本真实性被质疑的文章不止一篇

其实早在8年前,浙江有三位较真的语文老师,就曾对一系列小学语文教材真实性提出质疑,第一篇就是《爱迪生救妈妈》。别的且不论,据历史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的记载是1886年,而按照课本里说的,1847年出生的爱迪生协助妈妈阑尾炎手术成功那年年仅7岁,也就是1854年。湖北某小学语文老师徐宁认为,设置这篇课文是为了重点讲爱迪生的机智和对妈妈的爱。但是,细节不清、不严谨的地方很明显。

语文老师:不存在,因为年代不一样主要是时间上的差异。

其实语文课本真实性被质疑的文章不止上面一篇。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说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父亲冲向儿子学校。但事实上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在1994年1月17号的凌晨4点多,即使地震中真有父亲救儿子的感人故事,也绝不会发生在凌晨还在上课的校园。

一位已教了10年小学语文的教师对记者坦言,她遇到不确定的内容并不会直接教给孩子,而是会留有余地,聚焦写作手法、忽略背景内容,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教学,而非真实故事。但对于不少刚工作的年轻老师来说,或许就会很难协调处理“课文有争议”的情况。

老教师:应该说有这么多专家编排而且还改版这么多次,(难道)不应是真实正确的吗?我就跟孩子说,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是得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不要盲从。

孩子对教材的真实都是深信不疑

语文课本有争议的课文 心塞学了假课文(1)

与此同时,大部分孩子对教材的真实和准确性都是深信不疑。

小学生:我觉得教材都是对的,没什么怀疑的。教材怎么说,我都相信是真的。

所以教科书一旦出现问题,给孩子以后学习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老教师:孩子认为教科书肯定是权威的,如果出现问题,肯定对他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

人教社:已给教育部写了情况说明

人教社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近日对此回应表示,关于《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人教社已经给教育部写了相关的情况说明。但这篇文章绝对不是杜撰的,它有相应的文章来源。而曾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则认为,课文中出现争议内容,原因有多重可能:一要看原文是如何;二要看是否是编写者对原文有所改动;第三,还不能忽略当时的时代背景。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分析,课文出现史实性问题,主要原因是选取课文时,编写教材者仅从文学性或教育性的角度去衡量文章价值,而忽略了对其历史性和真实性的考察。

熊丙奇: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强调的是“应试语文”,

同时,也确实存在部分编者会改动原文、甚至部分名家作品,以达到更好的应试教育效果。

熊丙奇: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已经有所曝光,包括一些名家的原著可能本来是这样的,但是在编写的过程当中可能会被编辑改掉、还作为重点让学生去学,让他去领会文章大意,甚至有些作品可能会违背科学常识,编故事一样。他想起到的作用,或者是让学生去受到一些道德教化之类的。

武汉大学教授尚重生认为,语文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语,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而不应该有所谓的“出错率”。

尚重生:教材的管理部门应该实行问责制,小学教材如果普遍发现错误,是否考虑追究他们的责任?

熊丙奇则认为,中小学语文课文选取,要注意文学性和历史真实性、科学性的统一。不妨尝试更加开放的课本编写机制。

熊丙奇:语文教材的编写,不能几个人闭门编写,教育部门要求所有学校都采用。而是应该建立一种更加开放的编写机制。出版机构出版,由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去选择使用哪本教材。如此,编写者就必须听取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使得这个教材的编写从封闭走向开放。

大家都在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