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蒹葭(诗经.秦风之蒹葭)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为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总共有305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时的作品,创造时代跨越500年。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按照音乐曲调可以分为风(风有15国风)、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风指的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反应出当时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雅指的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方的乐歌(大雅指贵族朝会时之歌,小雅指的是文人士大夫抒发的个人情感),颂指的是古代王族宗庙祭祀时演奏的舞曲(周颂指西周初年的作品,商颂、鲁颂指的是春秋前期鲁、宋宗庙祭祀时的歌曲)。
《诗经》主要是以叙事记录描写为主,用拟人拟物比喻来抒情,以先咏它物来引起所咏之物的兴趣,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艺术手法“赋、比、兴”的出处。所谓赋就是记录描写,所谓的比就是拟人拟物打比方,所谓的兴就是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兴趣。后来我们经常比兴连用,就成了现在的“比兴”手法。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关于《蒹葭》,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是首作者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的彷徨失措的诗,有的人觉得这是作者苦苦追求,求而不得,但执着追求的爱情诗。芦苇荡深处诗情画意的情景中,作者追求对象的艰辛及执着,情感基调带给人无尽的缠绵与惆怅,意境优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意思是指《蒹葭》言情真挚感人、写景鲜明生动、风格朴素自然。是啊,谁的人生路上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受呢?
《蒹葭》中描写景物与主人公的主观情感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情中见景,景中藏情。开头写“蒹葭苍苍”到“蒹葭萋萋”再到“蒹葭采采”,“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景色渲染了清冷萧瑟的秋天,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对浩瀚秋水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理想或着爱情的可遇不可求的情感体验。
《蒹葭》采用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秋景、秋水是作者眼中的实景,他把萧瑟的秋景图一览无余的显示在我们眼前,“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则为虚景,是作者的虚构,“所谓伊人”的虚无缥缈,虚虚实实意象,构成朦胧优美的意境,生动的体出作者痴情和执着,我能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不畏艰险的执着追求。
《蒹葭》运用重章叠句的句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强化了抒情效果。“蒹葭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是作者情感的变化,凄婉之意自然流漏。“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是时间上的变化,表达出作者追求的时间长久,突出作者徘徊追索的心情。“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体现出追求的不顺,道路的崎岖,但是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不畏艰险,执着追求。所谓伊人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表现出作者追求的对象看似离得很近但却可望不可及。
《蒹葭》不管是对理想还是爱情的追求,作者表现出的那份执着深深打动着无数人,无论是至美至善的意境,或者从实际到理论来讲,都是一种不可达到的,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求索,怀抱希望才有光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蒹葭》只是《诗经》其中的一篇,从一篇诗歌中就能体会到《诗经》无穷无尽地魅力,它是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我们后来人应该将这些国粹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