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学历很重要(什么是学历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有人说学历很重要(什么是学历幸存者偏差)(1)

1幸存者偏差与学历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这样的认知,全日制本科的学生就是比自考等其他继续教育学历出身的人能力强,被得到认可,甚至很多属于成人学历的考生考研,都会觉得比别人低人一等。这种现象在人们的认知中特别家常便饭,见怪不怪,似乎就是这样。

那么幸存者偏差与学历有什么关系?上面举的这种例子其实也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请看一个案例如下:

1941年,“空军”是一个很重要的兵种,当时盟军的战机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于是盟军总部秘密召集了一批物理学家、数学家来专门研究 “如何减少空军被击落概率” ,当时军方统计了所有返回飞机的中弹位置,发现机翼部分中弹比较密集,机身和机尾的中弹比较稀疏,因此当时军方的建议是——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 这个建议被研究组里的一位统计学家沃德给否决了,他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加强机身和机尾部分的防护。沃德教授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样本都是成功返航的飞机,也就是可能正是因为机翼遭到攻击,机身和机尾没有遭到密集的攻击,才使得这些飞机能够成功返航。”

最后经过实验论证,统计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并且加强了飞机尾翼的防护,成功降低了飞机被击落的概论。

这个事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那就是不能只是相信一方面的人群,而需要对另外一个事实的本质进行考究,才能做出另外一个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历幸存者偏差”现象非常之多,这之中存在一个谬误,那就是听见的主观观点比较容易影响考生对学历的认知和判断,特别体现在学历提升的途径方面。这个谬误主要体现为无论是自考、成考、远程、电大等等任何一种学历出身,上了研究生比同级别研究生低一个等级,考生公务员比别人低一个等级。除了上面这种认知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生已经遍地都是,没有一个全日制学历,根本没有出路,考了和不考都没有区别。除了这方面的谬误还有一个方面谬误就是全日制都是好学生,其他途径提升学历的学生基本没有和全日制本科生竞争的能力。

为什么有人说学历很重要(什么是学历幸存者偏差)(2)

2辨证的看待学历幸存者偏差?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能力的判断一般会从学历开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简历就是第一印象,人未到简历先行,如何从一张纸上看出一个人的好坏,没有的别的办法,只能以学历作为指标。然而学历的指标则是成绩,成绩对应的来源则是知识。知识本没有争议,最大的争议则在成绩这个环节,100分能对应无数个知识,哪一个才是有用的?基本都是有用的。什么知识和知识的多少才是我们需工作要用到的就成为关键。

我们上面已经可以了解到,人未到简历先行,就是通过简历判断学历。为了节约招聘成本和提高效率,我们自然而然只能相信高分对应高能力,而忽略了对过程的检验。我们不管全日制过程中经历如何,也不管自考生的经历过程,只是对结果分析,所以学历幸存者偏差现象普遍存在,这个我们并没有办法去改变人的固有思维,从而改变认知,所以实实在在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提高自身素养,更是能从内到外折射出榜样的气质。

逆向思维,学历幸存者偏差的根源就是大众所认为的,恰恰就是全日制分数在工作能力上的正相关关系,虽然这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和数学模型作为考量依据,但是以点具象全面是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的思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态,扎扎实实去努力改变现状,如果选择将就,有句话叫“浮沉不拂,真珠难露”。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行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努力不下去不防看看这个故事:落户遭遇“卡文凭”,70后大叔竟同大学生一同奔赴自考考场!别人家的大叔,虽然只是为了文凭落户,但是至少人家选择的是有难度的自考,而不是成考、远程、和电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