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成一个自律不拖延的人(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

读书预告,重读《反本能》这本书,将分为三章来分享,今天带来第一章内容。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本能才能有效地克制拖延的本能。

我们经常说大脑有自我保护功能,接触新生事物和陌生刺激时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这时大脑为节省能量会进入自我保护状态。柏拉图曾说过,“人类头脑中有一位理性的御车人,必须驾驭一匹桀骜不驯的马,只有用马鞭抽它,用马刺刺它才能使它就范”。这句话蕴含了人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大脑分为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感性代表着本能,理性代表着指挥家角色。当我们决定要做一件事时,大脑路径是,吸收信息、情绪加工、记忆经验抽取、认知思考、决策、行为。感性是本能地吸收信息,粗暴地对情绪进行加工。当记忆经验抽取不足时,会耗费能量,影响理性思考和决策,导致行为不能执行。

如何变成一个自律不拖延的人(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1)

这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一个渴望及时享乐,一个懂得克制自己。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即使做了周全的计划,一旦行动开始就会耗费心神,会感到疲惫,这时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开启,自己劝说自己放弃当前的行动,而去选择感觉比较享受,比较愉悦的事情,比如刷手机,看电视剧等。对于大脑的本能来说,这就是享受享乐的模式,尽可能消耗最少的能量维持运转。但实际上,这种虚假的疲劳感,是在大脑的承受范围之内。

如何变成一个自律不拖延的人(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2)

反本能,顾名思义就是扩大大脑的舒适区,让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这是解决拖延症的根源所在。本章主要是一起学习如何利用《反本能》去解决拖延,形成自律。如何利用《反本能》去高效地学习,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感。

一、如何学会自律,解决拖延。

1、从简入手,刺激大脑,走出舒适区

从简入手,当我们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从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步推进。我们有时候制定了很多计划,排满了日程,刚开始斗志昂扬,但过了几天热情逐渐消失,觉得太难了,太累了。这种情况印证了我们前面说到的万事开头难,猛地跳出舒适区,大脑容易形成自我保护。这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逐渐适应新环境,避免引起大脑本能的自我保护,这样拖延的习惯也就比较容易解决。看名人大佬制定计划时,会把每个计划细再细分,阶梯型的完成,也是这个道理。

阶梯型的任务,让我们有一个明确的进度条,就像玩游戏升级打怪一样,做哪些任务打败哪些怪才能升级。升级之后会给自身带来很多资源和能量,这种阶段性的小成功都会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愉悦感。这样大脑的正面反馈不仅看得见感受到,而且逐渐适应每次完成难度的挑战,相对应的是扩大了舒适圈,减少了拖延。提高了自己的效率。

2、有效重复的练习,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惩罚奖励自己。

我们知道习惯之所以叫习惯,是因为不需要我们刻意地去想,但都会去做的一种行为,类似生理条件反射一样。比如每天早晚刷牙、早睡早起,这种习惯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开始可能不习惯,比如早晚刷牙嫌麻烦,但习惯之后,不刷牙就觉得不舒服。又比如早睡早起睡不够,时间久了到点自然醒了,入睡速度也比较快。这就是大脑的一种选择,形成的条件反射自动化效应。

我们立计划做事也一样,当形成一种好习惯后,再次做这件事就比较容易了。当然要形成一个好习惯,必须是有效的重复练习,而不是机械的重复练习,本次的练习都要比上一次的练习有对比,这样做目的也是为了扩大舒适圈

如何变成一个自律不拖延的人(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3)

张爱玲有句话说“忘记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爱上另一个人”。同样,想要改掉拖延的坏习惯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律的好习惯来填补它。可以利用惩罚奖励的小技巧来带动好习惯的形成。例如我们要完成一周读一本书,周日复盘时,完成了任务,我们可以奖励自己一顿美食。而自己没有完成读书任务时,可以惩罚自己做三十个俯卧撑一类的。美食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愉悦感,刺激我们的积极性。惩罚建议运动类的惩罚,是因为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减少负面情绪,提高我们的积极性。

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必须和自己的任务关联起来,否则是无效的条件反射,对我们形成自律没有好处反而带来不利影响。

3、做好计划,落实计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做好计划。想想自己上次做计划是什么时候了,有没有执行到底呢?是不是每次做完计划,觉得满腔热情,跟打了鸡血似的。然而过不了几天,心里想想还是算了吧,我今天特别累,特别忙,没有时间去完成今天的计划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很多时候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在做计划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感性占上风,本能的不会考虑实际过程中有多少困难因素。

那难道我们就不做计划了吗?相反,计划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反本能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大脑会倾向于低估我们做一个任务的时间,所以当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要保留一些多余的缓冲时间。这样当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也不至于带来负面情绪。

4、劳逸结合,学会放松。

努力并不是埋头骨干,有句话说,我们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老了又用钱去换健康。当我们感觉身心疲惫的时候,大脑本能地会降低能量消耗,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这种情况下,学习效率会直线下降,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却得不到更多的收获。保持精力充沛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车没油了需要加油,人没有精力了喊加油是没用的,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适当休息。生活工作中,学会劳逸结合才能高效地学习。感到疲惫、没有精神的时候做事往往容易出错,从而做很多无用功。

如何变成一个自律不拖延的人(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4)

二、如何高效学习,实现自我价值感。

1、关联知识,集中和发散学习

我们在学习知识内容时,要学会关联知识学习,使用发散思维去学习。这样不仅记忆深刻,也会锻炼大家的思维能力。当一个知识在我们的思维中比较得越宽泛,关联的事物越多时,知识的记忆也就愈牢固。集中时间学习意思是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反复学习,分散学习意思是进行间隔性时间学习。打造高效学习方法,就要利用好这两种学习方法,不同类的知识利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比如学习自己学过的知识,比较熟悉的知识这类内容时,使用集中时间学习方法比较好。比如学术知识,比较陌生的知识时,利用分散学习方法比较好。大家可以根据大脑本能的保护机制联想一下这是为什么?

在学习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时,大脑有一定的适应感,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知识进行加工存储。两种方式都有合理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控制好重复的频率和次数,则能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2、解决浮躁,提高效率

学以致用,减少无用知识的吸收。学习不仅仅是复制、收藏,而是要致用。有没有人觉得目前外部环境比较浮躁,自己也会变得浮躁起来,不能沉下心做事。解决浮躁就是多学多记,不留恋碎片化的知识。例如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把自己觉得有用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思考这个知识点对自己有哪些用处,什么时候会用到。

时间长了,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会多一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哪些知识需要记住,哪些不需要。整个过程就是大脑对知识的反复加工,呈现条理性,对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也会有积极作用,不至于使知识看过就忘,没忘的也不会用。

3、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别人提供的方法即使学会了也是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无论什么行业,大家都在构建自己的体系,目的是打造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也一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够强化自己的思辨能力,也能够加强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怎样构建这样的体系呢?

如何变成一个自律不拖延的人(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5)

首先建立自己的知识来源,比如利用网络、书籍、生活等等各种途径记录素材,吸收足够多的差异性元素。 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相对完整的知识获取体系。

其次按照自己的方法将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巩固知识。保持思考,扩大大脑舒适区的前提下,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为主动,对自己的认识更为深刻,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知识的积累经过一段时间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质变,进而形成完善的体系。

没有人一开始就会把这种结构建立起来,都是经过磨合实践,循序渐进建立起来的。当知识的提取线索越多时,我们对知识进行运用时就越简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