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荣氏分支图(荣氏世系演变之我见)

荣氏世系演变之我见

昔,我攸县始祖德安主簿孟辉公,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 年),参照先贤子

谌公所撰《仿宗法说》而写宗谱《源流综述》,从时间上看,攸县宗谱所载的《仿

宗法说》应是萍北、醴陵、岳阳、修水等地的范本,也就是原始版本。

国风荣氏分支图(荣氏世系演变之我见)(1)

四川字辈

萍北则视,子谌为进善公的曾孙,長亭的孙子,建绪的儿子,世居金华。

这问题就来了,今天的我们却在《北史》里查到,子谌公是北平无终人,北

魏兵部尚书荣权的儿子,建绪的弟弟。

还有,同为萍北后裔,醴陵光绪二年修谱时,主修锡勋公撰《荣氏受姓源流

考》,对《仿宗法说》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锡勋公在文中指出:“昔秦并天下设

为三十六郡,汉兴渐复开置增至百余郡,后代食邑就封及姓氏郡望,皆本于此。

查旧乘所载,息好公生于春秋之初,而妫州、居庸、上谷皆后代分置地名,岂春

秋时已有此州郡?而后代开置改建,或因前朝之旧名欤?

旧乘又载,息好公世居上谷,殁藏岐山,六传而至与驾鹅公,二十四传至广

公,余案家语弟子解:荣旂字子祺,鲁人也。左传杜注:荣驾鹅,鲁大夫也。汉

书列传:谷梁之学,惟鲁荣广授焉。是数公者,皆世居鲁国。上谷本冀州疆域,

岐山实雍州旧封,与东鲁相距千里之遥,而后代子孙仍复有迁居宗国,能溯分封

之旧者欤?

旧乘还以毗公为建绪之子列为两代,与隋书列为兄弟大相径庭,岂国史不可

徵,而家史反可徵乎?自应遵隋书更正,庶不失为谱。

在人物传记中,还批注:建绪,字东房,初为始、洪二州剌史。配纪氏,生

毗,字子谌。官隋尚书令,殿中侍御史。今考隋唐列传,建绪与毗公为兄弟,俱

有事迹昭垂史乘。且旧谱所载毗公传,猬杂支离,漫无体例,益不足徵信矣。然,

旧谱流传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自始迁以下年代,事实方可献徵文确符实,后世

明达,必当有以辨之”。

国风荣氏分支图(荣氏世系演变之我见)(2)

汶上世系图

如此可徵,所谓的子谌公之作《仿宗法说》,完全是后人盗其名而撰的伪说。

究其精神实质,乃不能正确对待和厘清历史与情感的关系,为了敬宗收族,提高

家族荣誉感,一味恣意杜撰,乱攀前贤,以至妄托大德,遗讥他姓。

洪峰卷来,难免夹杂污粒;大江东去,亦或裹走金沙。主流支节,休戚攸关,

我攸县老谱所载虽有不当之处,也不可说朗若眉列,更不可夸口完美无缺。然,

瑕不掩瑜,自萍北始迁祖泰公立派而后(四十五代),皆有稽可查,由此而溯,

则大多乏献可徵。即便如此,也实属我等一大幸事。

我等今后,应以锡勋公为鉴。达观全局,求同存异,详察权衡去伪存真,小

心求证不负后人。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不参杂任何的感情因素;有敢于

跟先贤叫板,对自己纠错的勇气;再加上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我有理由相信,

我荣氏的家族文化,一定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令人欣慰的是夫子(荣玮)、挺

进、荣松、慎学、国伟……等一批贤达,已先人在做,这就是我等希望所在。

国风荣氏分支图(荣氏世系演变之我见)(3)

荣玮教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